成长之路
初见小奇时,他还是一个刚满15岁的大男孩,瘦瘦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如果不是在人民检察院的问询室见到他,他满脸的稚气与阳光会让人不自觉地羡慕他的少年韶华。这原本是一个充满活力、快乐无邪的年纪,却因为成长路上的荆棘让他满身伤痕。我想成长的路途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跨过成长中的绊脚石逐渐变得成熟。是什么,让小奇原本应有的保护层被剥落?我心疼这样一个伤痕累累的少年,作为社工却更应该帮他找到自己的“保护衣”,并帮他自己一件件穿上。是的,这并不是一个多么传奇的故事,更不是一个轻松、快乐的剧本,它是一个那么普通却令人如此动容的真人真事,只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少年的坎坷与顽强,充满了最朴实的失望与希望。
小奇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因性格原因常常发生口角。小奇出生后,父亲非常疼爱他,当时家庭经济状况还好,父亲便整日带着小奇,培养他踢足球、看他做功课,母亲称小奇的父亲对孩子简直是“爱得不行”。但好景不长,后来小奇父母因感情不和最终离婚,小奇被判给父亲抚养。此后,小奇便与母亲很少见面。然而,随着小奇逐渐长大,父亲又重组家庭并有了小孩,家庭负担骤增,其父为了生计非常繁忙,经常出差,小奇再也感受不到以往的家庭温暖,经常与继母、父亲发生冲突。权宜之下,小奇便和母亲一同生活。
10年没与母亲共同生活,正值青春期的小奇十分不能适应母亲的教养方式。小奇母亲做一些零散工作,经济收入并不丰厚,而且本身脾气急躁,小奇称母亲“小孩儿脾气”,两人突然共同生活在一起,经常因琐事发生争吵,而后小奇母亲也会因忙碌或生气不给小奇做饭,时间一长,小奇便不愿意在家居住,经常想“逃脱这样的生活环境”。于是,他开始经常出入网吧通宵玩游戏,也会跟母亲争吵后摔门而出几日不归。在此期间,小奇的母亲虽然着急,却因跟孩子赌气并不主动找他回家,小奇也会在几日后因为实在无处可去而回家。这样时间一长,母子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甚至几天都不说一句话,这时的小奇只是依赖母亲生活着,母子二人在情感上并无更多支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