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好孩子的成长不能只靠教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2570
  • 作      者:
    (德)米夏埃尔·温特霍夫(Michael Winterhoff)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德国儿童与青少年问题研究温特霍夫博士振聋发聩的教育心得!一本备受各界推崇的教育经典。
     ◆教养的前提是:孩子可以听懂成人的教导。当所有的教养书都在教你如何养育小孩时,这本书要告诉你:这个年代,光有教养还不够。
     ◆五岁与十五岁的孩子,在教育和沟通上存在怎样的原则性区别?
     ◆自决不等于自立!“独立自主”的孩子为什么成为不服管教的“刺头”?
     ◆曾被视为“小皇帝”的80后,如何防止教育的悲剧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
     ◆每位父母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教养孩子,可是错误的教养观点和方法却让孩子困在自我的世界无法自拔。
     ◆不尊重他人,耐挫力差,与父母顶嘴、讨价还价,违抗老师的教导,在校园里任意滋事,甚至酗酒、嗑药!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温特霍夫博士带您解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灵密码,破除三大亲子沟通迷思,“小恶魔”从此蜕变为“小天使”!
     ◆不只教导孩子行为界限,更要划定亲子间的心理界限。
     ◆本书为时下扭曲已久的教育价值观敲响警钟,并提出具体改进方针。
     ◆重新回归教育与教养的本质,以作者临床案例结合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并深入剖析。
     ◆从家长、教育工作者、社会环境三方提出建议与见解,从根本解决教育问题,观点更全面。
     ◆不仅限于亲子教养层面,更扩及对社会整体教育与教养观念的检讨。
     ◆掌握3大心理关键,正视它!“小皇帝”才会变成好孩子!
   
展开
作者简介
  米夏埃尔·温特霍夫(Michael Winterhoff),儿童与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资深青少年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社会心理学家。生于1955年,已婚,家庭美满,膝下两个子女。毕业于波恩大学医学院,1988年创办自己的心理诊所。温特霍夫多年来始终专注于深入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心理障碍,并擅长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分析现今的家庭体系,为有心理发展障碍的孩子开具良方。作为儿童心理学家,他还是青少年心理援助领域的权威。
  温特霍夫的处女作《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一经推出便备受家长推崇,在重视教育的德国造成轰动,引发一股激烈的讨论热潮,并风靡全世界。
展开
内容介绍
  家长管教子女,反而被子女告上法院;老师不能训斥学生,否则家长会到学校兴师问罪;孩子不服管教,因而弑父……这些新闻事件,我们都不陌生。然而,当我们在问“孩子为什么变成小皇帝”时,是否意识到:教育价值扭曲才是关键!培养孩子适龄的心理成熟度,才是解决之道。作者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多年儿童及青少年问题的个案观察,为教育价值失衡的社会敲响警钟,更要进一步告诉你:
  ◎给父母的三大提醒:
  1.成熟的心理发展,是教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
  2.父母的使命是,陪伴孩子走过心理发展的过程;
  3.唯有把孩子当成孩子,父母才能完成教养的使命。
  ◎洞悉孩子成长发展的五阶段:
  两岁前:以自我为中心
  早期幻想阶段,孩子的需求需要立即满足,会以哭闹来表达需求。
  两至三岁:反叛阶段
  孩子可以决定自己和自己身体的功能,也可以决定如何与何时应该说些什么。
  三至五岁:学龄前阶段
  孩子可以区分自我和沟通对象,听懂大人的话。
  六至十三岁:就学阶段,学习进入社会
  孩子可以遵守规则,内化成自身的行为规范。
  十四至十六岁:青春期阶段
  可以察觉错误,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揭示三大心理误区,正视它们,小皇帝才会变成好孩子:
  伙伴关系:你错把孩子当伙伴,才会让孩子面对大人的问题。
  投射关系:你害怕失去孩子的爱,采取宠溺、放任的教养态度。
  共生关系:你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浑然不觉。
  ◎教出好孩子,出路在哪里?
  家庭可以怎么做?
  不只要划清孩子行为界限,更要划清亲子间的心理界限。
  学校可以怎么做?
  确立教育目标与方向,给予孩子与老师相同的保障。
  社会可以怎么做?
  认知现今扭曲的教育价值观,并且加以导正。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一本引发教育革命的书
  2008 年,拙作《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出版以后,我对它可能引起的反响,做了足够的思想准备。但接下来几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情,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多年来,我一直想把我的一些想法公布于众,但由于条件限制始终未能变成现实。不过我感到读者的情绪已日渐成熟,可能会对我的书给予相应的关注。
  然而,公众的反应大大超越了我那相当低调的期待。读者的反馈和书的销量都表明我已触动了时代的神经,我的基本理念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我这些在诊所里的观点,终于走向了社会。当然,除了认可和赞同,也有不少新的有建设性的批评,其中的一些将在本书中有所反映,作为第一本书的一些论点的重要补充。
  还有几点重要的说明,我觉得应该在这里事先提出,因为它们对理解本书至关重要。首先是我的论述的归类问题。很多人给这样的书贴上了“顾问”,准确地说是“教育顾问”的标签,并把它放进一个既定的框架里加以定性。但这是错误的。作为心理学家,我从未把自己看成是向他人提供简便的药方,让他们能够掌控自己(或孩子)生活的顾问。生活是多层面的,达到某一目标,不仅仅只有一条金光大道。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同样,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也没有一条终极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那些六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发育过程是如此的不同,用一本书是无法给出一条普遍适用的教养方案的。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婴幼儿的发育提出有趣观点的书籍,只不过我们不能期待出现一本传授如何与孩子交往的万能秘籍。况且,研究六岁以前孩子成长发育课题的好书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这方面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可有可无的。表面上看它们似乎非常理解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制定了十分实用的措施,并为孩子的教养问题提供了一份万能的清单,但大多只是制造了一种假象。
  我的理念只是对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期望青少年能够成长为具有社会活动能力的社会成员。这当然不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适应者,而是让他们明白,他们周围还有其他人存在,别人同样有合理的要求和见解。人们常常抱怨今天的社会充满了倾轧,只有突出个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以我为主才能在其中立足。因此,我们就更应该去影响孩子的成长,防止这种以我为主的个人主义的滋生。
  个人主义这个概念,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必须在这里解释一下。
  1. 面对“小皇帝”,父母很无助
  有些读者在我的第一本书里面看到了“小皇帝①”这个词,于是他们就认为“小皇帝”的意思是残暴的独裁者,有意识地左右他人的生活,认为这个概念不该用在孩子身上,是对孩子的歧视。           我当然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决定采用“小皇帝”(Tyrann)这个概念时,想到的是希腊文“tyrannos”(僭主)的原始含义。它在古希腊语中是一个中性的道德概念,主要在政治上区分合法与非法权力之间的不同。“小皇帝”一词不外乎是对权力颠倒现象的一种描绘,这一现象源自成年人与孩子之间日益严重的沟通障碍。
  今天的暴君概念,指的是一种蓄意的暴虐行为。但这种情况,在我所探讨的青少年身上并不存在。他们的错误行为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源自他们的心理发育过程一直受到的干扰,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却可以用“小皇帝”概念加以描绘。我使用“小皇帝”的概念,无非是想形容成年人在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一种无助的感觉。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孩子想以他的行为方式决定周围的一切,并同时拒绝外界的影响。当孩子进入成年后,又不能对周围的人表示尊重的时候,人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一个一岁半或两岁的孩子,自然对周围的人没有尊重感,他们视成年人给予他们的一切为理所当然,但人们不会把这看作是 “小皇帝”行为,因为他们毕竟还非常小。即使是一个五岁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不能称其为“小皇帝”。但这个年龄段在他们的心理发育过程中却至关重要,对他们应该加强心理功能的培养。而这种缺失,我们也可以在青年人身上看到。
  不过,如果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既不尊重他人,行为又很叛逆,那么人们觉得他离登上“小皇帝”的宝座已经不太远了。因为人们一般都会期待,一个近乎成年的孩子应该具备对他人尊重的意识,或至少应该表现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我的第一本书就提出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的问题。这与本书的思考方向是一致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防止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麻烦,同时也避免成为别人的麻烦。
  2. 儿童早期的生活造就了今天的“小皇帝”
  我在论述中之所以提及那么多幼儿(当然不包括婴儿),是因为在儿童早期生活阶段中,可以找到“小皇帝”的行为根源。只有研究根源,而不是仅仅采取常见的对症下药式的“治疗方法”,才有助于改善现状。如果一个孩子经常以调皮和逆反的方式做出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寻找其根源,而不是立即采取针对其行为的“治疗”方案。尽管后者从表面上看,似乎暂时制止了某些错误的行为,但却不可能产生持久效果,因为它否认了孩子心理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做起才能解决问题
  在沟通障碍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成年人面前弄虚作假,因为他们不承认其他人的存在,也不承认自我的界限。孩子的这种弄虚作假行为当然有目标,但却是无意识和无预谋的,他们的目标指向,只是针对身边某个人的行为的直接反应。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这些行为看成是病态,或者把他们说成是患者,因为他们并没有病,只是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的期望是:我所描绘的问题,必须要得到各方的认同,即父母、幼儿园、学校、青年救援机构,尤其是政界,因为他们才是为青少年做出方向性决策的力量。认识到这些问题以后,就应该开始在根本原因上下工夫,对现行的措施进行彻底的检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孩子是孩子”的理念,才能弥补青少年所缺失的心理功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展望未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并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成年人。
  我的工作目标,当然不是想败坏孩子的信誉,制造大范围的不安。应该承认,在现实中有很多生活在正常沟通中的成年人和发育正常的青少年。这些人不应该在阅读本书时感到这是在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批评,虽然他们也有可能从中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我所关注的是总体趋势,而不是错误或正确行为的个案。谁要是正确理解了这一点,一般就会认同我的观点,并与我一起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对我的第一本书的众多正面反应,恰好证实了这一点。
  3. 唤起人们的希望
  与我的第一本书《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小皇帝》相比,本书主要有两个重点,以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我的论点,并唤起人们的希望。
  第一个重点是,告诉成年人应如何判断他们是否陷入一种沟通障碍,以及摆脱这一困境的方法。读者会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一张可供勾选的措施清单,而是一个意识逐渐形成的过程,终点就是个人行为的改变。
  第二个重点是,分析在上述意识的形成和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交流障碍。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说到孩子时,指的是什么?每个人想的都一样吗?是指同一个对象吗?
  虽然我在第一本书的很多章节里一再用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但有些读者仍觉得它们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所在。因此,我在本书中专门选择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在同一事件里,成年人的行为为什么会因为选择不同的孩子方案而大相径庭。我在这里所依据的,是真实存在的案例,这些事情在很多家庭中一再出现并导致危机,似乎孩子们已经无法控制。
  我作为青少年心理援救工作者,任务就是向人们提供一面镜子,让他们从中认识自己的行为并进行思考。第一本书如此,这本书也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有责任感的成年人充满爱心的指导中成长;希望成年人能够胜任孩子的指导者这一角色,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发育环境。孩子的成长需要这样的环境,我们成年人应该检讨自己是否为孩子提供了这样的环境。
  此外,我还必须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把孩子看成是孩子,用直觉呵护他们,让他们健康地成长,那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会轻松许多。
  ……
展开
目录
推 荐 德国Amazon 读者书评
第一章 亲子教养出了什么问题?
一、一本引发教育革命的书
1. 面对“小皇帝”,父母很无助
2. 儿童早期的生活造就了今天的“小皇帝”
从根本做起才能解决问题
3. 唤起人们的希望
二、为什么仅有教育和亲子教养还不够?
1.“小皇帝”越来越多
被孩子牵着鼻子的父母
“小皇帝”来了!
2. 孕育“小皇帝”的摇篮:三类沟通障碍
伙伴关系型
投射关系型
共生关系型
3.“教育”的概念、目的和实施条件
权威的“教育”概念和目的
教育能否奏效的前提条件
4. 告诫压力下的父母
告诫一: 心理发育成熟是子女教养目标能否实 现的前提
告诫二: 父母的使命是全程陪伴孩子心理发育 成熟
告诫三:“ 把孩子当孩子”是终极教养使命
5. 洞悉孩子的成长发育阶段
两岁前:婴儿阶段(以自我为中心)
两至三岁:逆反阶段
三至五岁:学龄前阶段
六至十三岁:就学阶段
十四至十六岁:青春期阶段
6.“童年”的演变史
“童年”的缺失
三、怎样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收拾房间?
第二章 各行其是的“孩子方案”
一、“孩子是孩子”
1. 唯一正确的亲子教养方案
父母的正确直觉:孩子就是孩子
与孩子划清界限!而不是划定界限
直觉式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缺乏直觉的原因:父母在压力下情感失衡,精神无法独立
二、沟通障碍下的“孩子方案”
1.“孩子是伙伴”
大人的“开明”使自己变得盲目
大人世界的进步成为孩子世界的灾难
孩子被迫成为大人的“伙伴”
不要强迫孩子承担“平等”的义务
教育机构执行“孩子是伙伴”方案, 后果更严重
2.“想被孩子爱”
孩子成了成人情感的“补偿品”
根源:缺乏安全感的成人世界
后果:成年人和孩子两败俱伤
3.“孩子是我的一部分”
与孩子在心理上融合
卷入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
失能的亲子教养方案
三、陷入沟通障碍的父母与教师
1. 卢卡斯的案例
2. 教师该如何看待家庭作业?
第三章 “鸡同鸭讲”的沟通悲剧
一、孩子的成长要靠沟通
1. 父母和孩子为什么不能互相沟通了?
无法进行的沟通
沟通的前提:把孩子看成是孩子
二、“鸡同鸭讲”的沟通悲剧
1. 教师之间的沟通
把学生当孩子的教师和把学生当伙伴的教师
想从学生那里获得爱的教师
2. 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疲于应付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学生
3. 教师和孩子父母之间的沟通
滥用法律手段的父母
4.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全面失效的亲子沟通
5. 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的沟通
6. 夫妻之间的沟通
陷入险境的夫妻关系
三、心理发育停滞的孩子
第四章 路在何方?
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1. 我在杞人忧天吗?
欠缺就业能力的年轻一代
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缺失
社会保障体系或将难以维持
文化领域受到冲击
“瘾君子”人数激增
二、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
1.“慢下来”才是解决之道
速度有时是一种病毒
速度崇拜对心理的影响
留出时间,放慢脚步
摆脱动作型抑郁症
2. 生活“越慢越美丽”
第五章 成年人应该做些什么
一、出路——真正走出死胡同
1. 成年人应该自我反省
分析沟通障碍是基础
我的“孩子方案”是什么?
三类沟通障碍并非不可化解
二、孩子应该怎么“穿衣服”
1. 理想的穿衣模式
2. 各式“孩子方案”下的穿衣程序
“孩子是伙伴”方案——孩子决定一切
“想被孩子爱”方案——从不拒绝孩子
“孩子是我的一部分”方案——孩子要自觉穿衣服
三、蒂姆的非典型案例
第六章 家庭应该做些什么
一、如何保障孩子不受伤害?
1. 好孩子的成长来自家庭的保障
当前的“沟通”概念已经过时
第一种保障:给孩子制定规范
第二种保障:划清界限并做孩子的帮手
惩罚仅用来抑制攻击性
上幼儿园记
第三种保障:明确教育目的
第七章 学校应该做些什么
一、教育制度:给孩子保障
1. 陷入混乱的学校
被挑衅的教师
学校规范制度全面缺失?
2. 学校迫切需要规范和责任
制定规则,让学生有安全感
教师应为合格的沟通对象
二、教师:回到沟通的平台
1. 改革误入歧途的教育
没有界限的“作业自由”
教师“艺人”化
教师“顾问”化
失败的教育改革
第八章 对社会的呼吁——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一、我们应该走的路
1. 认识和消除沟通障碍
2. 审查学校里的“孩子方案”
3. 实行以沟通为目的的教育方案
4. 建立必要的全日制教育机构,代替失灵的 家庭体制
5. 摇醒政治当局
鸣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