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整合与重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98667
  • 作      者:
    颜炳罡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颜炳罡,1960年生,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的教学与研究,有《牟宗三思想评传》、《当代新儒学引论》、《慧命相续——熊十力》、《心归何处:儒家与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合著)等著作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整合与重铸:牟宗三哲学思想研究》全面评述了著名哲学家牟宗三先生哲学思想。作者就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良知自我坎陷”、“三统并建”、儒学第三期之发展说、真善美之分别说与合一说、宋明儒学三系说、天台宗华严宗的判教说、太阴教(道家)与太阳教(儒家)之自由、人文教之落实等等一一作出评析,力图将牟宗三哲学放到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衡定其理论得失,分析其利钝成败,由之把握当代新儒家理论特色,照察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之未来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牟先生认为华严之判教固然不尽,而天台智者大师之判教亦不尽当,因而他对佛教重新判释。他的判教虽主要依据天台之判,但认为天台智者大师判通教时有两点不尽当:其一是视通教为大乘,但并未能真正搞清大小乘之决定原则。在观法上,通教之体色入空比藏教小乘之析色入空进了一步,但在解脱和佛果两方面,通教与小乘同。再说由“析法空”入“体法空”只是观法之“拙”与“巧”的问题,并不能决定它们是否为大、小乘。依天台,判释“乘”之大小之原则是悲愿问题和对法之根源了解问题,这两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佛性问题。龙树学与般若经根本未进至真常不空之佛性观念,故而天台对通教之说明并不恰当。其二,智者大师分共般若与不共般若亦不恰当。智者大师认为,般若部中有通、别、圆教,通教为共般若,别、圆两教为不共般若,共般若是言其般若与小乘为共,不共般若是言其不与小乘为共。牟宗三认为,般若只有一个,并无共与不共之分。般若所表现只是一融通淘汰之精神,这精神既可在通教中表现亦可在别教中乃至圆教中行。因而它是共法,是任何教相皆不能违背者。这样牟先生就对通教重新判别。他认为,应将通教划分为无限定意义之通教和有限定意义之通教两种。所谓无限定意义之通教就是般若部中般若融通淘汰之精神及龙树学的中观精神,它是一切大小乘之共法,它不能确定乘之大小,教相之藏、通、别、圆,它只是随大小乘及藏、通、别、圆如影随形地表现其妙用。所谓有限定意义之通教专指龙树学所表现出的有限定的特殊教相。牟先生认为《般若经》只是共法,但龙树学说就不仅仅是共法,它尚有特殊之教相。这是说龙树学只限于界内分段身,未能进入第七识与第八识,它对一切法无根源之说明,对佛性之了解亦未能进至如来藏恒沙佛法佛性,这样就显出它是一有限定意义的特殊教相,故单称龙树学之《中论》为通教较公允。
    ……
展开
目录
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总序
引言
第一章 生命与学思的双向演进
第一节 生命的奋进与时代的感受
第二节 牟宗三思想之逻辑发展

第二章 彻法源底——儒释道三家义理之疏解
第一节 由灵光爆破到创制建国——论儒学的原始形态
第二节 迹本圆融——太阴教之自由
第三节 判释东流一代佛学,独标天台圆教
第四节 简别六百年理学发展,朱子乃“继别为宗”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创造性重构
第一节 中西互照,探究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中国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之故
第三节 中国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
第四节 儒家人文主义的重建——儒学第三期之发展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重铸——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
第一节 道德的形上学之建立
第二节 道德的形上学之完成
第三节 牟宗三与中国哲学的重铸

第五章 圆教与圆善——德福一致如何实现
第一节 哲学是实践的智慧学
第二节 圆教成而圆善明
第三节 人文教之证成

第六章 真善美之圆成及一代大哲的历史定位
第一节 真善美之圆成
第二节 一代大哲的历史定位
牟宗三学行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