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列宁、黑格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a critical stud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06316
  • 作      者:
    (美)凯文·安德森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列宁似乎只是为斯大林开辟道路,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在《学术棱镜列宁、黑格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中,你将发现完全相反的观点……安德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列宁,为我们当代提供了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展开
精彩书评
  这部论述列宁研究黑格尔的长篇大作,把列宁描述为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无论是与官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与最西化的描述相比,本书所描绘的列宁肖像都更加与众不同:“在这第一本认真研究并考察列宁著作中黑格尔主题重要性的著作中,安德森为人们认识列宁和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性》的作者道格拉斯·凯尔纳
  
  凯文·安德森的这本著作完全摆脱了苏联继承者强加于列宁思想之上那种一知半解的解读方式和僵死教条,把列宁描绘成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为我们当代提供了一些真正重要的东西……通过精彩的论证和渊博的学识,安德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列宁,任何一个对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联系的讨论真正感兴趣的人都不能置之不理。
  ——《辩证法研究》的作者伯特尔·奥尔曼
  
  安德森对列宁理解黑格尔所作的资料翔实、深表同情但具有批判性的研究,对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概念的实质作了重要的贡献。
  ——《黑格尔之前和黑格尔之后》的作者汤姆·罗克莫尔
  
  列宁似乎只是为斯大林开辟道路,没有什么别的贡献。在这本创新研究中你将发现完全相反的观点……我愿意向那些对俄国和革命真正抱有兴趣的人推荐这本书。
  ——《苏维埃体系与现代社会》的作者乔治·费切尔
展开
精彩书摘
  1914年之前的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
  要把握列宁的黑格尔研究的背景和创新性,浏览一下在那时之前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关系的发展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会简要地提及四组作品: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尤其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这部著作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末,因此列宁没有读到;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科学批判的发展;格奥尔吉·普列汉诺夫为俄国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列宁1914年之前论黑格尔和马克思关系的著作,这些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著作的影响。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批判”(1844年)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批判”是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的结尾部分,马克思在这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观念作了最为详尽的批判。正如杜纳耶夫斯卡娅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发现,在这里我们找到了马克思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起源的证据。”在此之前,马克思曾经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政治哲学,并写下了篇幅很长的笔记和一篇论法哲学的文章,但是到了1844年,马克思开始转向研究黑格尔的著作,尤其是《精神现象学》(1807)。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也开始批判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在19世纪40年代,费尔巴哈的著作对德国黑格尔左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最初写的论述黑格尔的文章中对费尔巴哈作了评价,把费尔巴哈与许多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区别开来,他写道,“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并且他“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
  这里是马克思的评论开始的地方,而不是评论结束的地方。但遗憾的是,英语世界的很多评论家忘记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尖锐批判并且在1844年回到了黑格尔。在另外一本印刷精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青年马克思的著作中,编者竟然将《1844年手稿》置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这一标题之下。的确,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立场、对宗教的批判以及他试图颠倒黑格尔每一个唯心主义立场观点,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被马克思所吸收。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抽象性时所表达出的观念,即“黑格尔把所有客体仅仅看作思考自身的思想的谓词”。
  ……
展开
目录
致谢
导言
关于资料来源和缩写式的说明

第一部分:列宁论黑格尔和辩证法
1 1914年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危机与列宁转向黑格尔
2 列宁论黑格尔的存在和本质概念
3 主观逻辑:列宁1914年黑格尔研究的核心
4 列宁1915-1923年对辩证法的探讨:矛盾的、隐蔽的黑格尔主义

第二部分:1914-1923年列宁论革命的辩证法
5 帝国主义和主体性的新形式:民族解放运动
6 国家与革命:主体性、基层民主和官僚主义批判

第三部分:列宁、黑格尔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7 从20世纪20年代到1953年:卢卡奇、列斐伏尔和约翰逊-福雷斯特派
8 1954年至今:列斐伏尔、科莱蒂、阿尔都塞和杜纳耶夫斯卡娅
结论:列宁的矛盾遗产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