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德格尔导论(齐泽克誉为“奇迹”的翻译工作,陈嘉映、孙周兴、王俊推荐)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2188048
  • 作      者:
    [美]理查德·波尔特
  • 译      者:
    陈直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1.2021年11月,“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题为《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的文章,让当时还是农民工的陈直受到广泛关注。如今他翻译的理查德·波尔特所著的《海德格尔导论》终于出版。

2.齐泽克在他的新书《自由: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提到陈直翻译《海德格尔导论》这件事,并写道:“我们应该庆祝像陈直这样的奇迹——他们证明了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哲学可以突然中断我们日常生活的进程,让我们产生困惑。……今天,我们应该说:让一百个陈直研究哲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摆脱我们不幸困境的出路。”

3.理查德·波尔特的这部《海德格尔导论》,被认为是英语世界的海德格尔研究名著,波尔特先生为中译本写了序言,还根据海德格尔研究的最新发现,增补了内容,并更新了参考文献。

4.本书译文参考了之前中文世界对海德格尔著作的各种翻译,并通过大量译注予以细致的说明,方便普通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各种概念。译文得到陈嘉映、孙周兴、王俊等的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理查德·波尔特(Richard Polt)

美国辛辛那提市泽维尔(Xavier)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研究专家。他曾撰写、编辑了多部关于海德格尔的著作,此外还翻译了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和尼采的《偶像的黄昏》。波尔特是活跃在打字圈的打字机爱好者,曾是关于手动打字机的ETCetera季刊的编辑。他还为2016年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纪录片《加州打字机》做出了贡献。

 

陈直

199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2010年开始在各地(包括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制造业工厂打工,打工期间自学哲学,2021年,因一篇《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的报道受到关注。目前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海德格尔导论》是一部关于海德格尔艰深思想的绝佳入门介绍,真正做到了通俗易懂,将清晰的论述与对主题的权威解读相结合。它对《存在与时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概述,并且为海德格尔后期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提供了初步的定向。

理查德·波尔特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能够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切中海德格尔的核心思想,而不牺牲其中的任何丰富性或新颖性。他以简洁明快、细腻又富含诗意的笔触,让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重新焕发生机。

在中译本中,作者还根据《黑色笔记本》对海德格尔的政治行为添加了一些新的评论,并更新了参考文献。


展开
精彩书摘

译后记

 

陈直

 

本书编辑陈凌云先生命我写个译后记,并且“写出这个译本成长起来的大地,和它向往的天空”。我想就在此以一个有着特别人生经历的哲学自学者或哲学爱好者的身份来谈点我的一些经历和想法。

 

我1990年出生,但直到2008年年底,我才开始关注哲学性质的内容和问题(也开始可以获取一些哲学资料)。当时我突然发现很多事情我完全不懂,比如什么是感觉的本质,情绪的本质,思维的本质,数字的本质,符号运算的本质?语言是什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开始我查询互联网,但互联网只是给出一些对情绪、感觉、思维的描述和分类(这些描述和分类本身有时也比较模糊),但它没有告诉你这些东西的本质、最内在的东西是什么。它告诉我们感觉在生理学、神经学上的某些发生机制(比如大脑皮层的变化),但这些发生机制为什么会产生情绪?这些发生机制是如何导致我们拥有情绪的自身意识的?我并没有找到相应的解答。

这种“感觉自己完全不懂”的状态也让我有“重新学习一切”的想法,但要“重新学习一切”,首先需要像笛卡尔那样“怀疑一切”,甚至“否定一切”,如此才能有可靠、确定、真正的基础,而不是我在之前学到的那些模棱两可的知识。这种“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想法也适用于我自己。我当时对自己的状况非常不满,我发现我对自身也一无所知,我不知道我的本质是什么,我希望可以在“怀疑一切”中获得一个全新的自我,使自己脱离混沌的状态,让自己变得透彻起来。

当时的这种状态以及这些问题促使我寻找一些心理学、语言学和哲学类的书来阅读。那时我正在学习数学,所以首先尝试去找些数学哲学的书来看,但我无法找到这类书(后来认识到,似乎这类书在当时的国内不多)。于是我就去找些数学基础,即集合论、数理逻辑、证明论这类的书,它们被认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理解了基础,就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数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我当时急切想要获得解答的问题。我了解到皮亚诺公理(Peano axioms)对自然数的构造,似乎皮亚诺能够对数的本质进行解答。但当我看到这些公理时,却感到较为困惑,比如他把0是自然数设定为一个“公理”,然后说每一个确定的自然数a,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数a' ,a' 也是自然数,这也是一个“公理”。他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0是自然数,他只是用数学家的身份来“规定”0就是自然数,这是一个“公理”——不容置疑、无法怀疑的真理。至于自然数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真正地独立存在,其存在方式如何,皮亚诺似乎并不关心。他就像一个上帝那样,说0,1,2,3等等是自然数,那么它们就是自然数,他创造了自然数。但是,我当时认定,数绝非数学家和人的创造,它有其独立的内在本质,尽管我不知道这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从别的地方了解到罗素与怀特海在其《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中利用数理逻辑来证明1+1=2,但那里并没有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只是说他们用一千多页的《数学原理》来为数学奠基。我无法找到这本书,而且即便找到,我的水平也无法理解这1000多页的内容。逐渐地,我从数学基础、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转向在当时的我看来更为“本质性”的主题——哲学。

.................

 


 

关于本书的翻译,再多说几句。作者在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存在是“存在着某物而不是什么都没有”所带来的意义,或者如作者通过邮件告诉译者的那样,存在=“有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有某物存在着”这个事实的意义。

所以“存在着某物而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有存在而不是虚无”这个事实对于本书来说非常重要。在原文中,这句话作者以不同的方式来陈述,比如:(1)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2) there is a being rather than nothing; (3) there is an entity rather than nothing; (4) there are entities, rather than nothing; (5) there are beings rather than nothing. 作者反复提及这个事实,就是希望唤起我们对“有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事实所敞明的意义的重视。他认为这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含义。

对于这些陈述,译者无法找到单一准确的译法。请教一些方家后,感到没有必要强行统一译文,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到这个事实的意义就可以了。因此,译者在不同地方可能译得有所不同,比如:“存在着某物而不是什么都没有。”“存在着某物而不是无(或虚无)。”“有存在而不是什么都没有。”“有存在而不是无(或虚无)。”“存在着存在者而不是什么都没有。”等等。

此外,关于文中的“领会”与“理解”这两个词,它们都是对原文understanding的翻译,这个词不太好统一译为“理解”。《存在与时间》中译文主要译为“领会”(德语原文为Verstehen,即英译的understanding)。

2023年12月,在本书中译本即将出版时,作者理查德·波尔特给译者发来了最新的修订版(预计在2025年春出版),他问译者是否把修订版中新增加的内容先行在中译本上出版。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本书第五章“海德格尔的政治行为:事实与思想”这一节,以及一份全新的“参考文献”(Bibliography)。由于本书最初出版于1999年,因此没有包括2000年之后新出版的海德格尔文本,比如著名的《黑色笔记本》。作者在修订版中根据海德格尔1930年代与1940年代的新出版的文本补充了“海德格尔的政治行为:事实与思想”这一节内容;而全新的“参考文献”包括了2000—2023年间新出版的海德格尔文本以及海德格尔学者的研究著作。

考虑到2000年以后新出版的海德格尔文本的重要性,这个中译本增加了作者补充的新内容,同时用全新的参考文献取代原有的参考文献。由于参考文献主要为进一步阅读与研究海德格尔的思想服务,不再是“导论”,因此译者保留了原文,没有译出这部分内容,以方便读者查阅。(译者对照了两份参考文献,新参考文献包括了旧参考文献没有的内容,同时也删除了一些旧参考文献的内容,若读者有相关需求,可自行查阅旧参考文献。)

尽管我以最大的努力来对最初有很多错误的译文进行校对,并且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但限于我自己英文和中文水平,尤其是哲学水平的不足,这个译本一定还有各种不妥、疏漏、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对于译文,我还想做几点说明:一、一词多译问题。虽然这在所有的翻译中都不可避免,但是在本书中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被很好地处理。二、文中的一些“译注”源自维基百科(Wikipedia),但是未在文中一一注明。三、由于各种原因,原文中的强调并未在此译本中体现。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的人!

 

2024年春于河北石家庄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 ... iii

 

前 言 ... 1

 

第一章  问 题 ... 5

 

第二章  起 点 ... 21

根 基 / 23

理论的理论 / 27

狄尔泰与胡塞尔 / 32

理论与生活 / 39

作为老师的海德格尔 / 44

通往《存在与时间》 / 49

 

第三章  《存在与时间》:导论与第一篇 ... 53

问题与目标 / 57

第1节:存在之神秘 / 60

第2节:我们自身作为出发点 / 64

第3节:存在与科学 / 72

第4节:存在与人的生存 / 75

第5,6,8节:《存在与时间》的计划 / 80

第7节:《存在与时间》的方法 / 85

第9—11节:生存与日常状态 / 94

第12—13节:在世界中存在与认识 / 99

第14—18节:世界作为意义整体 / 105

第19—21节:贫困的笛卡尔“世界” / 117

第22—24节:量的空间与适合的空间 / 124

第25—27节:共在与“常人” / 126

第28节:“在之中”的基本特征 / 134

第29—30节:现身情态 / 137

第31—33节:领会,解释与命题 / 141

第34节:话语 / 153

第35—38节:沉沦 / 154

第39—42节:畏与操心 / 157

第43—44节:实在与真理 / 164

 

第四章  《存在与时间》:第二篇与其后 ... 175

第46—53节:直面死亡 / 178

第54—60节:承担疚责与责任 / 183

第63节:生存的真理作为生存论真理的基础 / 191

第62,64,65节:时间性作为理解此在存在的关键 / 195

第66—71节:从时间性的角度重新解释日常状态 / 202

第72—77节:历史,遗产与命运 / 207

第78—82节:源始的时间性与日常的时间概念 / 217

第三篇一瞥 / 224

 

第五章  后期海德格尔 ... 231

转向的迹象 / 240

《形而上学是什么?》:无与逻辑的消解 / 250

《论真理的本质》:无蔽与自由 / 260

《形而上学导论》:存在限制的历史 / 267

《艺术作品的本源》:大地与世界的争执 / 275

《哲学论稿》:另一开端的残篇 / 287

谋制与体验 / 291

存有作为本有 / 295

作为庇护的真理 / 306

从存在者到存有的道路 / 310

海德格尔的政治行为:事实与思想 / 315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存在主义,人道主义与伦理学 / 345

《技术的追问》:存在者作为可操纵的资源 / 359

诗与语言 / 367

结论? / 375

 

参考文献 ... 379

 

译后记 ...41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