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第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3745
  • 作      者: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了能够使我们的哲学研究真正地聚焦在马克思所说的“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作者认为有四点是特别重要的,那就是: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距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特别重要的应当是“时代精神主题化”,世界之观和时代之观是密不可分的,应当说,时代之观才是真正鲜活的世界之观。因此,如何能够让我们的哲学研究使时代精神主题化,可能是它面对的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第二句话,现实存在间距化。前一段作者写了一篇文章,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就是“‘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一,能否离开哲学史而专业地研究哲学?二,能否离开哲学史而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三,能否离开哲学史而实现哲学的理论创新?在作者看来,哲学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离开了“思想性的历史”,我们就无法把握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性的思想”。所以,当我们提出要以哲学的方式去实现理论创新的时候,它实质上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我们应当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去形成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与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第三句话,“流行观念陌生化”。在作者看来,所谓哲学做的全部的工作就是对构成我们思想的各种流行的基本观念的批判。比如说,当代哲学为什么特别关注包括正义、平等、自由这样一些问题?它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在时代的水平上对我们原有的这样一些基本观念展开一种前提的批判。最后,第四句话,“基本理念概念化”。哲学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当做到黑格尔所说的“全体的自由性与环节的必然性的统一”。
展开
精彩书摘
    首先,哲学“成神似的自恋”与“自我崇拜”极易助长一种“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优越感,并因此把对普通人生活的漠视合理化。当哲学把自身视为“道路”、“真理”和“生命”的时候,哲学的思想与话语很容易演化为一种“神话”,哲学的行动由此也很容易演变为“替天行道”的“圣战”。现当代众多思想家已从不同角度深刻地指出,哲学的这种试图控制人的生活和社会历史的野心正是造成历史上众多痛苦和灾难的思想根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的进程受到某种哲学“学说”、“思想”的规范和约束,人与社会历史存在区别于自然存在,就在于它由具有“自由意志”的、有“目的”和“激情”的人所构成并由其所推动和创造,无数的“自由意志”、“目的”和“激情”无法由任何一种哪怕是最高明的哲学学说、思想和话语所囊括。无视每一生命个体和具体场景中社会历史的实际情况和愿望,以哲学和哲学家所把握的“真实答案”为尺度和标准来要求它们,实质上是以哲学和哲学家的“真实的自我之名并代表这种自我来威逼、压迫和拷打他们,并确信不管人的实际自我是什么”。哲学和哲学家们以自身的无限自恋和极度自负把一切轻轻地放在一边,为了自身“无上的荣耀”,硬起心肠,哪怕现实的活生生的生灵付出多大的苦痛和牺牲也在所不惜。这是哲学的成功,然而也是它的最大失败。其次,哲学“成神似的自恋”与“自我崇拜”极易形成一种单极性、一元化的思维定式和话语诉求,哲学和哲学家将所“发现”的“真理”、“生命”与“道路”定义为“真”、“善”、“美”,并据此把其他一切定义为“假”、“恶”、“丑”,由此便建立起一种“真”与“假”、“善”与“善”、“美”与“丑”的两极对立模式,在这两极模式中,毫无疑问,前者占据绝对、无条件的统领和主导地位,以前者为尺度和标准,来控制和消灭后者,乃是哲学天赋的职责和使命。很显然,这种“两极对立”模式实质上是以单极的无上霸权和一元的绝对权威为旨趣的,无论是起点还是归宿,“两极对立”实质上是“一元独霸”与“单极操纵”。
    ……
展开
目录
前言: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致辞

哲学观念变革与哲学的理论自觉
哲学的形而上学历险
哲学的“中道”与思想风险的规避
哲学:爱谁的智慧?
哲学的改造
体验之思与哲学的思想创新
先验反思的界限与现代哲学观念变革
思想的客观性与人文科学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观念变革
出入“有”“无”之境: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实相与命理
阿尔都塞的“根本问题”及其启示
中介性的存在观和实践哲学范式
文化哲学范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作为社会历史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论青年马克思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及其理论意义
从“精神科学”到“历史科学”——重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创新
同一与差异: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观比较研究
马克思的“生产”概念
“劳动”概念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从科耶夫的误读说起
当代马克思辩证法研究的三个问题
论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
重新理解《资本论》的哲学意义及其历史地位
试论马克思的“私有财产”概念

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
我们如何走出入的自身生产带来的自身毁灭的危险——回答海德格尔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评论
面对现实,如何避免走向肤浅和天真——以恩格斯对倍克的《穷人之歌》的分析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之下的民主观念
资本剥削的经济一伦理体系及其终结的命运
包容性发展的价值观自觉及当代构建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路径演化——基于本雅明拜物教思想的一种研究
资本逻辑批判与作为“现代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

书评
以基础理论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评孙正聿等著《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