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读《存在与时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09547
  • 作      者:
    王路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王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北京书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逻辑学、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曾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日本东京都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第一人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做访问研究。已出版专著《读不懂的西方哲学》、《逻辑方圆》、《逻辑的观念》、《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思想研究》、《走进分析哲学》、《“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逻辑基础》、《逻辑与哲学》等,译著《弗雷格哲学沦著选辑》、《算术基础》、《真之追求》、《分析哲学的起源》、《真与谓述》、《逻辑大全》、《论第一原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西方哲学中,Being是一个根本性的概念,对于它的解读直接关系到对一个哲学家根本思想的理解,也关系到对西方哲学的实质的理解。海德格尔的代表作Sein und Zeit影响远播,它把关于being的古老问题带入了现代人的视野。该著问世之后,围绕它的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中译本《存在与时间》在我国学界影响巨大,文、史、哲、艺等领域均有引用,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表达上,中译本对当前学界的理论话语产生了重大影响。《解读》以《存在与时间》中的四节内容为对象,仔细逐段、逐句进行分析,指出了以“存在”作为“being”的对译所造成的概念晦涩和理解困难,还指出了应该以“是”来翻译being,并提供了相应的修正译文,从而对该书思想内容做出新的解释。作者认为,以“是”来替代“存在”,并且把它贯彻始终,并非仅是being一词中译名的改变,而是一种哲学实践,它为正确解读海德格尔的思想,并进一步充分地理解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译文15】
    存在的意义问题里面并没有什么“循环论证”,只不过在这里问之所问(存在)明显地“向后关联到或向前关联到”发问活动本身,而发又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样式。存在问题最本己的意义中就包含有发问活动同发问之所问的本质相关性。但这也只是说:具有此在性质的存在者同存在问题本身有一种关联,它甚至可能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关联。
    然而,这样一来不是已经摆明了某种确定的存在者具有存在的优先地位吗?不是已经给定了那应当充任存在问题首须问及的东西的、作为范本的存在者吗?前此的讨论还没有摆明此在的优先地位,也还没有断定它可能乃至必然充任首须问及的存在者来起作用。不过,此在具有优先地位这一点已经初露端倪了。(第10页)
    这是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段话。它强调说明,存在的意义问题不存在循环论证,而且进一步指出,具有此在性质的存在者与存在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关联,最后还提示人们,前面的论述已经多少显示出此在具有优先地位。有了这个结论,下一节就可以直接论述此在的优先地位了。这些意思大体上是清楚的,问题还是在一些具体的论述上。
    一个问题是,存在怎么就“向后关联到”发问活动本身了呢?它又是怎样“向前关联到”发问活动本身的呢?这种向前和向后的关联又如何是显然的呢?
    另一个问题是,发问活动与问之所问的本质相关性怎么就包含在存在的本己意义中呢?既然是发问活动,自然有所问的东西,这样就使我们联想到前面那个具体谈论,即译文9中被我加了黑体而强调的那段话。“‘存在’是什么?”无疑是发问,关于“存在”的发问无疑是发问的活动.可那里明明说这样问的时候已经栖身于对“是”的理解,这与“存在”又怎么会有关系呢?在那里我们已经提出了无法理解的问题。而在这里我们又看到、因而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问题中,除了被问的是“存在”,因而问的活动本身与存在相关之外,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怎么会包含在“存在”的本己意义中呢?它们之间的联系明明是借助“是”建立起来的,并且是通过“是什么?”来表述的,与存在怎么会有关系呢?与存在又会有什么关系呢?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读不懂的《存在与时间》
1.关于“存在”的意义
2.关于“存在”的结构
3.关于“此在”的说明
4.关于“在世界之中存在”
5.基于“在之中”的解释

第二章 解读《是与时》
1.关于“是”的意义
2.关于发问的结构
3.关于“是”的发问的结构
4.“此是”——一种特定的是者
5.“此是”的两种特征
6.关于“在一世界一之中一是”
7.基于“在一之中一是”的解释

第三章 为什么是“是”,而不是“存在”?
1.讨论问题的出发点
2.关于语言的考虑
3.从结构的观点看
4.“是”的独特性
5.系词的理解

第四章 翻译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
1.译者的理解
2.难以理解的问题
3.语词与语词所表达的意义

第五章 “一‘是’到底”论的意义
1.举例与一“是”到底论”
2.系词含义的必要性
3.存在含义的必要性
4.两种必要性
5.必要性比重要性更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Sein及其相关概念德文一中文对译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