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陶行知论教育的功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853143
  • 作      者:
    徐志辉,徐莹晖编
  • 出 版 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自古以来,教育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到社会,人们都对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教育到底能做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并不是人人都曾关注和思考过的。 <br>    陶行知是从立人、立国、改造生活、改造社会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功能的。他认为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能养成共和之要素、能传播非遗传的文化,因此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是立国之本。这些智慧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原名文濬,后受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改名为知行,后改名行知。早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先后创办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育才学校等,他始终坚持“教育为改良社会而设”、“教育就是社会改造”,主张教育必须与生活、与社会融为一体。本书所选文章主要体现陶行知关于教育功能的思想,由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所的徐志辉和徐莹晖选编,并撰写导读。
展开
内容介绍
    陶行知是从立人、立国、改造生活、改造社会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功能的。他说:“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教育为改良社会而设,为教育社会人才而设。”他认为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能养成共和之要素、能传播非遗传的文化,因此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是立国之本。这些智慧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
目录
立人立国: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本册导读<br>共和精义<br>我的学历及终生志愿——致J。E。罗素(1916年2月16日)<br>师范生应有之观念<br>第一流的教育家<br>新教育<br>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br>师范教育之新趋势<br>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给文渼的信<br>教人读书做国民<br>五族共和与教育者之责任<br>义务教育的根本在平民教育<br>平民教育之重要与办法<br>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br>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讲<br>师范教育之彻底改革——答石民佣等的信<br>晓庄学校之使命——给全体同志的信<br>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br>——中国代表致送坎拿大世界教育会议报告之一<br>介绍一件大事——给大学生的一封信<br>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br>《乡村教师》宣言<br>教育改进<br>今后教育上基本问题之讨论<br>国难与教育<br>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br>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br>敬告中小学教师<br>改造教育私议<br>再论改造教育<br>我国教育之出路<br>再论中国教育之出路<br>中国教育学会成立<br>教育的新生<br>小先生与民众教育<br>关于现代教育上的几个实际问题<br>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br>文化细胞<br>文化网<br>民族解放大学校<br>中国大众教育问题<br>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为生活教育运动十二周年纪念而作<br>《战时教育》半月刊方针——致戴伯韬<br>我的民众教育观<br>育才学校创办旨趣<br>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br>民主教育(1945年11月)<br>民主教育之普及<br>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br>民主教育(1946年5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