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22835
  • 作      者:
    (日)大前研一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前研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他在20世纪就提出美国和日本已经进入M型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中产阶层正面临新时代下的威胁和凹陷。他的“M型”学说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应该引以为戒、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学说。中国社会的复杂发展趋势中也已经表现出中低收入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延缓了他们向中产阶层迈进的步伐,社会和企业也承受着来自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化带来的负面影响。《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以史为鉴,学习和分析日本社会的发展轨迹和特征,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和处在社会生存夹缝中的中低收入者提供参考依据。内地中文版也受到关心当今企业和个人命运的读者的青睐,并有一定的大前研一的固定读者群体对其管理理念和对大势的研究表示非常认同。

展开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1943年出生于福冈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系。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原子核工科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原子力学工科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1994年辞职。之后从事国际跨国公司和亚太地区国家经济顾问活动,同时他大胆地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观点。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金融时报》如此描述这位日裔美籍经济管理学家:“他是日本仅有的一位极为成功的管理学宗师。” 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2005年,作为日本远程教育的尝试者,大前研一创办了创业家学校并担任校长。著有《专业主义》、《思考的技术》、《OFF学》、《M型社会》、《即战力》、《无国界的国界》等多部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他在《中国的影响》一书中提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中肯建议被众多国人所熟知和接受。
展开
内容介绍
    上世纪70年代, 美国中产阶级面临收入减少、贫富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30年之后,日本经济低迷,其中产阶层构建的主要社会结构受到威胁,几近崩溃。新世纪金融危机以来,持续缩水的家庭资产,一路攀升的负债表,中国也面临着收入两级化趋势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严峻局势。
    全球管理大师大前研一,首次提出“M型”社会发展架构,站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从日本政府、企业、家庭等不同层面对中产阶层面临的危机、商业存在的机遇和政府应该作为的领域进行了逐一剖析,并提出了实惠于民的建议,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和那些“被中产”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M型社会来了
    景气会骗人
    “旧模式”的经济理论不管用
    虽说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但是置身变化旋涡中的大多数人,却完全没有发现这一变化如此之大。我们现在就处于这种状况之下。
    当结构产生变化的时候,既往指标无法说明的现象会一个接一个浮出水面。以日本经济状况中的一个现象为例,在“中国特需” 产业的支撑下,日本的GDP增长、股价开始上扬,经济看起好像是好转了,但是通货紧缩的情形并未明显消除,上班族的薪水也持续缩水,大家的生活未见宽裕,反而更为艰苦。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现象?为什么大家感觉得到,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原因究竟何在?简单来说,就是之前我们常挂在嘴边谈论的经济、社会“常识”,在现今的社会已经开始不管用了。
    例如,绝大多数的人都把经济低迷的情况认为是“不景气”。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不景气的概念来自景气循环说。景气循环以各种形态呈现,例如,和库存投资活动周期重叠的短期循环(又称库存循环)、和设备投资周期重叠的中期循环、和技术革新周期重叠的长期循环等。简单来说,景气循环说就是一种“景气和不景气相互循环”的理论。因此一般人都会认为现在不景气,只要熬过去就会景气,所以借着货币供给量的调整、利息的调整等政策,就可以提早摆脱不景气的阶段,这种看法成了一般的常识。
     现在的经济也是根据这一景气循环说而被认为是“泡沫经济破灭后,进入不景气阶段”。但是事实上,政府努力维持零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量,让资金哗哗流动之后,经济依然一点都没有好转。从这个结果所导出的结论就是:“现今经济低迷的状况,根本和景气问题毫无关系。”
    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提出质疑的就是“通货紧缩和景气的问题”。根据《经济用语辞典》的解释,通货紧缩是在“广泛的供给状态下”,因供过于求而造成物价滑落、企业收益减少,导致经济萧条;在货币供给方面,则是货币量少于物品流通量的状态。
    现在的情形是,钱哗啦啦地响,货物流通却未见改善。现在是经济体系不吸收金钱的时代了,理由有三:第一,视货物为非必要品的老龄人口增加(人口分布的变化);第二,既有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及时的生产方式(库存非必要,企业方面的变化);第三,因为对未来感到不安,认为掌握金钱比拥有物质更重要的消费者心理作祟(个人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说,不是以经济学为前提的状况,而是这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现象,发生在了现在的社会中。
    再进一步以世界性的经济动向来看,人们也会明白,20世纪的经济学“常识”,已经完全不适用于21世纪的经济了。
    2001年我在美国出版的《新?资本论》中,明确指出无国界化、全球化、倍数化三个新的要素在操纵经济。现在日本面临的问题,就是这种经济作用所产生的。
    现在所发生的通货紧缩现象,就是受第一个新因素——经济无国界化影响所造成的。经济无国界化之后,资金流、物流可以很简单地越过国境。也就是说,全世界价廉物美的物品会流入原本产品价格很高的地方。所以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货紧缩”,事实上并不是真正的通货紧缩,而只是“物价正常化的过程”。
    如果更进一步加以解释的话,现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计算依据也有问题。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根据“购买同等级产品时的价格”(基于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来计算的,而数字化、高科技化则很容易变成拉低物价指数的压力。例如原本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改进到500万像素,价格却只有原来的一半,这时指数根基即会大幅松动。因此从物价指数来看的话,数字化也是造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究其本质,日本物价滑落的现象并不是通货紧缩。国务大臣竹中平藏先生、美国经济学者保罗?克鲁曼认为这就是“通货紧缩”,所以提出“等待经济恢复”,“应用通货膨胀目标,把价格标准带入‘合理范围’”。如果他们了解这其实只是经济无国界化及数字化所形成的“价格正常化过程”,他们就应该知道不管怎么等待经济复苏,都无法阻止价格滑落的趋势,同时也应该明白通货膨胀目标论等根本是无稽之谈。
    因为通货膨胀目标只会把朝着合理价格流动的潮流带往一个正好相反的方向,所以如果不踩剎车,将会引发非常猛烈的通货膨胀而不可收拾,届时经济将陷入一片混乱。
    另外一个本质上的问题是,日本现在手上握有钞票的人大都是老龄者。在少子老龄化的社会里,不管提供多少货币,都不会被经济体系所吸收。如果政府不提出大幅改变现在的《建筑标准法》、税制,以廉价重建无障碍住宅等完善的配套政策,老龄者的储蓄将不会流入市场。之前政府的“景气对策”,就是因为疏忽了这一本质,所以把钱投入市场,却见不到任何效果。
    经济还在“长期衰退”
    根据针对家庭和景气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20~49岁的上班族认为“感觉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中,排名第一的是“薪水未提升”(见表1-1)。但是认为“因为不景气,所以未调薪”、“如果经济好转了,即使闷不吭声也会加薪”的想法,根本就是错误的判断。如今在全世界,还抱着在年功序列(以资历、贡献决定职位的制度)的羽翼下,就算没什么成就也会加薪的幻想;或者将薪水不上调的原因完全推给不景气,抱着“他力本愿”(佛教用语,指凡事靠外力,只想坐享其成)想法的,恐怕只有日本人了吧!表1-1
    人们感觉经济不景气的原因
    20~49岁的上班族,认为不可能加薪,所以觉得经济不景气。
    (只列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原因)
    年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29岁以下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30~39岁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40~49岁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50~59岁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薪水未提升60~69岁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股票股息不佳注:问卷调查对象为财团法人经济情报中心的公司意见调查会会员,有效回答为3 696份。
    资料来源:针对家庭和景气所做的问卷调查(经济情报中心) 现在日本社会的经济状况,绝对不是不景气造成的。就因为没有发现这一事实,上班族把薪水没有上调归咎于不景气,经营者也摆出经营者的架子说:“现在不景气,你们就暂时忍耐吧!”于是公司职员就抱着“经济应该会好转”的念头,嘴里发着牢骚,回到位子上静静等待。
    另外,根据该调查我们也可以知道,大多数人都认为低利率和不景气是相关的。尤其是对50岁以上的人而言,低利率是让他们感觉不景气的最大原因,这也直接显示了现代人的错误理解,认为不景气导致了降息,这依据的是从前的经济学理论。现在日本拥有1 4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升息会使经济好转,降息只救济了银行及一部分企业,这是提供者的逻辑。
    只要将利息提高一个百分点,个人部门的收入就可以增加14万亿日元。如果能够维持4%~5%的一般利息水平,一年就有50万亿~70万亿日元的热钱流入市场。这比政府部门所端出的经济对策有效多了。
    日本经济之所以会长期低迷,是不了解经济结构变化的落伍学者、政治家,以及只知道以个人部门为工具的官僚们所导致的。直到现在还是有政治家企图牵制银行,不许银行调高利息,这就是他们心中没有民众而且不了解经济现状的最有力证据。
    如果民众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一味等待,不但加薪无望,连日子也会越过越苦。原因何在?因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结构开始进入“长期衰退期”。
    指标依据会发生时间滞延的情形,而所有的经济指标,从20世纪90年代初即持续下滑到90代中期。惨跌的速度最快的就是土地价格和股票。以日本为例,土地价格在1991年降到谷底,商业区的价格指数跌幅为50%,而六大都市圈(东京区、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的跌幅更近于80%(图1-1)。日经平均股价在1989年12月达到最高峰,收盘价为38 916日元,此后即一路下跌,后来在15万~2万日元之间震荡。到了2003年4月,创下最低收盘价7 609日元,之后,虽然有些上升,但是也不过达到收盘价最高时的40%(图1-2)。 
    (各年的3月,1991年3月=100)
    图1-1日本商业区地价指数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不动产研究所
    (以周末收盘价为基础)
    图1-2日经平均股价的长期变化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因股票、土地等投机事业而造成变动的,不仅仅只有经济指标,连薪水、可支配收入等攸关国民生活基本面的一些数字也开始下滑。1997年日本人的平均工资降到最低点,连同劳工的可支配收入也在1997年前后降到谷底。
    大企业的经常利润经常利润指从包含本业在内的各种持续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从2002年起连增三年(图1-3),因此很多经济学家及评论家想当然地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是2004年,经常利润超过1 000亿日元的60家企业中的增长百分比较大的20家企业,如图1-4所示,有18家都
    (资本额1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
    图1-3大企业的经常利润的变化
    资料来源:法人企业统计(日本财务省)
    (2005年3月,金融及电力除外)
    图1-4在经常利润超过1 000亿日元的企业中,
    较前一年增长百分比较大的20家公司
    资料来源:摘自上市企业经常利润排行榜是在中国特需产业的影响下才能够大幅成长的。因此增加利润的是“特需”,而非日本经济真的变强了。
    反过来说,除了中国特需产业之外,利润能够增加的企业少之又少,这说明经济问题真的很严重。经济评论家、各媒体都认为经济复苏已经浮上台面,但是现在真的不是盲目乐观的时候。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中低阶层的冲击
序章  面对现实,看清未来
改革的政治戏码
不堪一击的政治剧
“打地鼠式”改革
不是修正现象,而是修正原因
别自认是中产阶级
从自觉到自救

第一章  M型社会来了
景气会骗人
“旧模式”的经济理论不管用
经济还在“长期衰退”
欠一屁股债的日本政府
执政者的观念误国
中低阶层时代已到来
八成人口中低收入
中产阶级社会全面崩溃
迈入M型社会的证据
改革机会只有现在

第二章  中低阶层时代的企业战略
先知先觉者,赢家通吃
百货公司为何门可罗雀
美国M型社会的变迁
憧憬自由之丘
将制造流程的效率发挥到极限
赋予耐用产品多次生命周期
支撑“感觉好价格低”的成本结构
新奢华商品抬头的背景
中低阶层改变了汽车产业
中低阶层的市场
日本的五大消费群
M时代的营销战略

第三章  中低阶层的意识改革
重新认识生活形态
老龄社会的烦恼
正在崩溃的中产社会
为什么大家这么执著地想买房子
都市人一定要买车吗
重新检视无谓的支出
管理自己的生活形态
偏见让生活变得贫乏
消费者无意义的偏见
日本人的“国产信仰”
抛弃偏见,快速提升生活质量

第四章  过好日子的处方
市场开放,生活产生“质变”
物价昂贵的真相
降低地价
官商利益共同体
从中低阶层跃向上层阶层
中低阶层如何过上幸福生活

第五章  这才是真正的结构改革
发掘改革的真相
不努力工作却有保障的人
政府,不准乱花我的钱
不能让大家都想做公务员
九成公务员都该走人
如果只能改革一件事,就改教育

第六章  新繁荣法则
让政府变有钱的简单方法
老龄社会只要两种税
无国界时代的繁荣要件
经济繁荣的最少人口数
每个人都成为改革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