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可谓经典案例版《乡土中国》,与《江村经济》《金翼》《祖荫下》齐名,并列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里程碑作品,为文化人类学领域必读参考书。
2.读懂这本书,也就读懂了中国乡土社会!透过乡村日常叙事,带你读懂中国基层社会的传统文化与逻辑。
3.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百年前一个中国北方乡村的人间烟火、三餐四季。从村庄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村庄组织,到普通农民的吃穿用度、婚丧嫁娶、习俗信仰等,描绘出一幅生动鲜活的乡村生活画卷。
4.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非虚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杨懋春先生,从小在台头村长大,后留学美国成为著名社会学家。他将自己的独特经历融入写作,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暖意和淡淡的乡愁,令人回味无穷。
5.绝版十余年,本次重磅再版,重现经典!译文全面修订升级,新增译者后记,揭秘翻译出版的曲折故事。装帧精美,版式疏朗,适合阅读收藏。
本书是关于中国最古老农业区一个典型村庄全面而详尽的研究。这个村庄是作者的家乡,凭着对那里人们生活的熟悉和公正,作者写出了这本书。作者把台头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家庭、村庄、村际这三个层次入手向读者呈现台头村总体的生活面貌,建构起一套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乡村经验研究体系。本书是切近理解和科学精确的完美结合,是第一本把中国乡村生活各方面综合起来加以完全贯通和透彻理解而成的书。该书和早于它出版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林耀华的《金翼》,以及晚于它出版的许烺光的《祖荫下》并列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里程碑作品。
序言
社区研究的兴起,是社会研究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这种研究顺应了现代科学中明显表现出来的某些总体趋势。科学研究多少是从人为分离的现象开始的,即离开现象所处的背景对现象进行孤立的研究。然而,越来越明显,处于不同结构中的现象类型和功能关系,不能通过这种分离的方式来揭示。随着现象所整合成的结构的复杂性不断增加,揭示处于不同结构中的现象类型和功能关系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在社会学、人类学,至少是人格心理学所必须涉及的社会情境(social situation)中,这种重要性达到了顶峰。社区研究坦率地承认从总体上研究社会情境的必要性,它对纯科学和实用科学的发展具有同样的贡献。没有任何其他类型的研究,能像社区研究那样揭示出影响社区和其中个人生活的多重因素之间的关系。社区研究也提供了对个体需要和愿望的深刻理解。没有这种理解,任何有计划的变革都不可能成功。
怎样研究和描述一个社区的生活?这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框架。随着我们对被观察和记录的广阔现象领域的认识逐步提高,几年前还很适用的一套社区研究方法,今天已无法解答我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大部分早期的社区研究主要是计量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些数据,使研究者很容易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村庄在某个时期有多少台洗衣机、多少所教堂以及属于每所教堂的村民的人数。尽管这些数据是有价值的,但现代社会科学家对揭示洗衣机和教堂怎样整合进社区生活,以及人们对它们的看法方面的兴趣正越来越浓。
如果社会科学家涉足的是美国甚或西欧的社区,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缺乏,部分可由共同理解的背景来弥补。即使缺乏具体资料,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理解许多事情。然而如果他试图涉足的社区文化与英美文化有本质的差异,则几乎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理解的。虽然我们可以肯定人类动机中有共性的东西,但这些共性太一般化了,在理解具体情境时不能提供太多的帮助。在这些一般化的因素和社区成员的公开行为特征之间存在着一个观念与态度的领域,正是这些隐蔽的文化因素给公开的行为提供了社会意义。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许多行为将无法理解。
如何深入异域文化中的隐蔽层面?这一直是调查者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因为任何社会的大多数态度都是在无意识层面上运作的,无法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来获得。甚至在社区成员抱着完全友好和合作态度的情况下,他们也无法告诉调查者许多事情,只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调查者不得不自己去发现。要成功地进行研究,他不仅必须对这种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而且还必须对他的研究对象有真正的同情和超乎寻常的敏锐。他必须有能力看到事情的情感领域,而且能够理解许多没有说出的东西。遗憾的是,这种感情能否通过学习或受教育获得还是个问题。至少获得这种情感比学会一种陌生的语言或学会记录社区组织和活动的技巧要困难得多。
大多数美国社会科学家已充分意识到了这些困难。他们知道,获得一种文化的切近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而且永远是在这种文化中被养育成长。于是他们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在非欧文化中出生和成长的那些人,通过他们的帮助来理解这些文化。这些非欧人士获得社区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技巧,比外来人获得社区的一整套知识要容易得多。而缺乏这些知识,纯粹的技巧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当然,任何想描述他自己所在社区的生活的人都必须采用更客观的方式,ⅶ而那些在欧洲科学方法的运用中学会实际技能的非欧人士,都能发展出这种客观性。任何切近地参与两种文化的人,都处于更加清晰地观察这两种文化的位置。
文化的每一个不同之处,都会使原来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态度和价值进入意识领域。“边缘人”不仅把他们的文化解释给我们,而且也向我们解释我们的文化。可以肯定地预言,对社会科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将来自那些由于双重文化参与,从而能无偏颇地获得事实和理论体系的科学家。
眼前这本书表明了切近的知识和科学训练的结合是多么幸运。虽然这项研究不是此类研究中最早的,但我认为是最成功的研究之一。杨博士对他的村庄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当地村民,又能用科学的无偏颇的态度进行研究。他的描述既准确又充满感情,社会科学家和一般读者都会感兴趣。人们读完这本书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一些真实的人,一些和我们非常相似的人。
拉尔夫•林顿
哥伦比亚大学,纽约
译者序言
序言
作者前言
导言
第一章 村庄的位置
第二章 村民
第三章 农业
第四章 生活水平
第五章 家庭的构成
第六章 家庭内部关系
第七章 家庭作为初级经济群体
第八章 家庭作为初级礼仪群体
第九章 婚姻
第十章 孩子培养
第十一章 家庭的兴衰
第十二章 村庄组织
第十三章 村内冲突
第十四章 村庄领导
第十五章 村际关系
第十六章 天喜的故事
第十七章 村庄的明天
附录
一、农具的改进
二、亲属称谓的使用
索引
再版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