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治世” “盛世” 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8552
  • 作      者:
    裘斌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裘斌,浙江嵊州人,1970年9月生。1994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并获法学学士学位。2002年以同等学力考入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供职于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主要从事政治学和法理学教学与研究。已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治世盛世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历史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内容主要包括序、导言、第一章“治世”、“盛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解读、第一节“治世”、“盛世”与上古“大同社会”考辨、第二节古代“治世”、“盛世”与当今和谐社会之异同、第三节和谐社会的时代性、实质及其内涵阐释、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治世”与“盛世”、第一节从“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第二节从“贞观之治”到“开天盛世”、第三节从“洪武祖制”到“永宣之治”和第四节落日的辉煌:清康雍乾盛世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同思想的这些特点,与中国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土壤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小农经济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口的主体是农民,统治的对象主要也是农民。作为关心社会进步的理想家而言,农民问题不得不成为他们首先关注的内容。民以食为天,解决农民问题,关键是解决吃饭问题,以及解决自有阶级以来便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又是土地问题。受历史的局限,当时进步的思想家,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少有从制度上找原因的,而往往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寄希望于圣君或贤臣。大同社会的思想基础即在于此。作为一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社会理想,“大同思想”就这样艰难顽强地在现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缓慢地成长着,给历代志士仁人积蓄着思想的源泉,提供着行动的动力,给下层民众带来一缕朦咙的希望之光。
    在近代中国,由于中国长期形成的封闭格局被打破,大同思想与西方社会思潮发生了关系。最典型的例子是康有为和孙中山。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许多关于社会结构的设想已明显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带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特色。而中国古代产生的大同理想,经过孙中山的阐释则成了民生主义。孙中山主张民生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也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由此可见,从孔子到孙中山,大同世界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此奋斗的理想。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众所周知,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和十月革命一起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并被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欢迎、接受,之后,又迅速在下层民众中传播和被接受。那么,为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在20世纪初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从而使社会主义得以最终落户中国呢?这里不能不注意到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的作用。因为从理论上说,中国下层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不十分隔膜。那些宣传人人平等、财产平均、反对压迫剥削的社会理想和革命主张,是很对国人的胃口的。换言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暴力革命实践,与中国民众的不平则鸣观念和反抗官府的传统很快一拍即合。难怪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之所以那么快地被国人所接受,“很大程度上因其与中国本土的大同思想有着许多暗合之处”①。
    应该看到,大同思想和社会主义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它没有论证,比较简单,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它没有提出如何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步骤,因而可以称它为“空想”。然而,最伟大的理想,都应该是不能完全实现的理想。但它能鼓舞世人不断奋进,一代又一代地去追求,引导社会走向最高水平。理想如果能够实现,当它实现之日,就失去了对人民鼓舞和激励作用,因此也就不是最伟大的。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国“大同”思想的魅力,恐怕也就在于其空想性和不能完全实现性。而这也正是其和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治世”、“盛世”治国目标和理念的一个明显区别。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治世”、“盛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解读
第一节 “治世”、“盛世”与上古“大同社会”考辨
第二节 古代“治世”、“盛世”与当今和谐社会之异同
第三节 和谐社会的时代性、实质及其内涵阐释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治世”与“盛世”
第一节 从“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
第二节 从“贞观之治”到“开天盛世”
第三节 从“洪武祖制”到“永宣之治”
第四节 落日的辉煌:清康雍乾盛世

第三章 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的社会成因
第一节 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的思想成因
第二节 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的政治成因
第三节 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的经济成因

第四章 中国古代“治世”、“盛世”对当今社会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 启示之一:“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第二节 启示之二:“用人唯才,才尽其用”——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第三节 启示之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构建乡村基层和谐政治关系的信任基础
第四节 启示之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和完善党内外民主集中制
第五节 启示之五:从“人治”到“法治”——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五章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节 当前我国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迫切性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加快推进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