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自由,归属一统。此乃人心问题与前30年不一样的地方。自由的信仰,不一定等同于人心问题的自由解决方法。30年之后,在社会变迁方式、经济增长方式都面临着新的变革之时,中国人今日如果重提思想解放或信仰危机,禁不住就会小心问询:这是要延续固有的改革模式,‘还是要改革固有的改革模式?
如果继续强调人心问题,中国人将会担心过度偏重于人心问题,忽略了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其他主要问题,如市场错位、贫富差距、权力腐败等等。
最后回到中国的人心问题,究竟如何是好?总结来说,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的人心问题或信仰问题,缺乏一个真实的神圣基础值得挂靠,缺乏一个真实的社会实践基础,缺乏一个构建信仰认同的社会共同体。多少年来,这些问题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不知所从。如果说,人心挂靠在经济发展,市场总不稳定;人心挂靠在某种权力,权力却不很权威;人心挂靠在文化,文化却在产业之中被消费了;人心挂靠在民族主义,这是一把双刃剑,有点慌兮兮,说不定什么时候伤了自个;人心挂靠在宗教,宗教却又不主流。它与中国问题的关系,似乎还是整合一体。人心依旧,依赖于中国问题。
就此而言,源自于思想解放、信仰危机而引发的改革开放等等相关问题,将涉及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这些重大问题,涉及权力民主化、信仰社会化、宗教社会化、思想多元化。它们四位一体,或许就会成为中国发展的新动力。依此而言,权力得到了认同,思想有了实践,人心、信仰有了挂搭之处。
60年前,中国人把人心问题挂靠在中国问题之上;30年后,中国人打破固有神圣,引领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可能。虽然是人心依旧,但这无疑是一场新形势下的人心问题。依据中国人的信仰惯习,唯有解决了这一人心问题,才能意味着中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故此,我把它们称之为“人心依旧的中国问题”,以此来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任重而道远,非一发展而人心自足。
展开
这本充满历史忧患和当下关怀的论著,警示每一位中国人:作为一个脱代社会的公民,服从的有仅是国家的法律,更要紧的是内在的道德信念与绝对律令。对宁宙、自然与神圣的人类价值,始终怀有敬畏之心,这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这样的公民方为有信念的公民。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纪霖教授点评
在其跨历史的视野与论述之中,李向平教授让我们打通了现代与传统。就传统而言,在儒救及其天命概念中,中国人无法从强大的宇宙秩序、道德语境,剐家实践以及天子的砷圣光环中,构成自已独立的信仰与宗教生活。丽住传统变迁的当下,该书论述了中国毛泽东崇拜以及近年来佛教、道教、民间宗教和基督教的复兴,国家对古圣先贤、传说英豪的祭祀。以至于30年过去,当信仰变得多样化、“信仰自由”不再是问题之时,李教授进而注意到,“宗教危机”乃足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因为正式的宗教组织和机构已变得衰弱和停滞,既缺独立性,亦乏公共合法性。
该书对于中国社会政策,提Ⅲ了很重要的建议。与此同时,对于中国社会的叙述与分析,该书亦堪称上乘之作。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宗教研究系杨美惠教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