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诺齐克的功利主义转向及其启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9923
  • 作      者:
    胡惊雷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惊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政治哲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关注领域为诺齐克政治思想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博士在读期间曾访问哥伦比亚大学与耶鲁大学,并在米塞斯研究所刊物发表英文专业论文“Triune Protec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inimal State”。作者兴趣广泛,工作经历丰富,曾主讲北京新东方的LSAT考试Game部分,发表过书评、影评、乐评、新闻调查与知识界名人访谈记录,并作为嘉宾参与过凤凰卫视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制作,目前在成都进行小说创作。
展开
内容介绍
  《青年学术丛书·哲学:诺齐克的功利主义转向及其启示》通过剖析《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权利”和“保护”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最小国家”的保护费困境,揭示了权利的义务论的“贫困”,而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引入功利主义考量,于是,诺齐克后期政治立场的“功利主义”转向就是情理之中了。然而,这个新的起点——“权利的功利主义”——同时也是悬而未决的意识形态之争的原点。最终决定政治走向的,不是政治哲学家的规范,而是政治家的自由裁量和政治行动。而这也是诺齐克在后期反思中所暗示的。
展开
精彩书摘
  既然“描述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无法解决“评判者”问题,那么可以尝试的方法只有通过“量”或“质”的方式区分评判:要么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以多数人的评判为规范,要么以更好的评判的规范——但后者在个人主义哪里是不可能的,因为没人有资格认为自己的评判比别人的更好或评判xLC评判Y更好,它们只是“不同”而已。
  “然而”,Leff讽刺道,当代伦理学家很少给予每个人的评判同样的权重,那些“‘考虑后,的观点,或者经过‘严肃反思,后的观点,或者达到了令人嫉妒的‘反思平衡,状态的观点”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他评价道:
  “这种把一些立场置于另一些立场之上的冲动是一种可以理解、也许还无法避免的人类欲望——赋予人类理性在道德理论中的角色。有人可能以为一个经过仔细考虑的道德立场,作为一个经过深刻和透彻智力活动并相当景致的理论整体,理应比肤浅的、粗俗的、内在不一致的道德抉择获得更多的尊重。唉,这么想就错喽:苦劳和逻辑与道德真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恰如斯宾格勒所断言的:“所有的世界改良者、僧侣和哲学家都一致认为,生命是最精妙的沉思的恰当对象,但人世的生活自己走自己的路,丝毫不关心别人说什么。”
  Leff并举例说,如果A在某种的情况下经过慎思决定做x,因为做x与A的所有其他追求毫无冲突,而B在同样情况下不经考虑决定做Y,没有意识到这样会导致与自己其他的潜在追求是不一致的,我们能说A的决定比B的决定(前思后想后的决定比唐突的决定)更好吗?那么谁有权这么说呢?当然,B可以改变主意同意A-如果A用自己的逻辑说服了B,但万-B根本就不在乎逻辑一致呢?“说白了,智力之美并非伦理充足的先决条件——除非某人断言它是。”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诺齐克前期政治思想的背景与要义
第一节 复兴当代政治哲学的《正义论》
第二节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思想概述
一、第一部分的论证结构
二、第二部分的论证结构
三、第三部分的论证结构
四、总结

第二章 “最小国家”理论的内部冲突
第一节 权利的义务论与不容侵犯的权利场
第二节 不容侵犯的权利场VS三位一体的保护
一、“三位一体”的保护——惩罚、先制与预防
二、“权利”与“保护”的冲突
第三节 “最小国家”的保护费困境
一、权利的易损性
二、四人模型
三、定价难题

第三章 “权利的义务论”的贫困
第一节 未被触及的“矫正原则”及其后果
一、诺齐克的正义论一一资格理论
二、阐明矫正原则会导致的三个后果
第二节 最小国家无能为力的平等问题
一、偏好平等的心理基础
二、社会不公在多大程度上是制度问题
第三节 社会发展导向的不作为:机器人政治

第四章 转向:回归“权利的功利主义”
第一节 结合义务论与目的论
第二节 权利(场)的发展观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的纽带
第四节 “四层伦理”

第五章 诺齐克转向所揭示的问题
第一节 权利的功利主义——只是一个标签
一、作为权利的功利主义者的罗尔斯
二、“权利功利主义者”对诺齐克的批评
三、无可无不可的“权利的功利主义”
第二节 实质正义——不过是一个信念
一、规范即断言
二、道德的原罪:暴力
三、价值倾向下的实质正义
第三节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无休止的意识形态纷争
一、人性
二、民主
第四节 制度的失灵
一、柏拉图:民主意味着混乱与动荡
二、亚里士多德:民主是倒数第三坏的制度
三、柏克:直接民主的恶果就是暴力革命
四、托克维尔:警惕民主所产生的多数人的暴政
五、宗派政治
六、必要的恶

第六章 权利的功利主义视野下的政治家与政治行动
第一节 政治现实与政治理想的鸿沟
一、现实主义
二、理想主义
……
结语:“中道”在哪里?
参考文献
后记:
致 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