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428470
  • 作      者:
    谢东著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翻开《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让我们用自己的双脚,跟随佛陀去丈量他曾踏足的土地,看一看佛陀眼中真正的美丽。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畅。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唐·白罾易《观刈专》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多为感叹时世、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这首《观刈麦》就是他观看农民刈麦时有感而发所作。诗人慨叹道:“那些老百姓终年忙碌,最终还是一贫如洗,要靠捡拾麦穗充饥。而自己做事不多,每年的俸禄却有三百石,岁末还能有点余粮,一念至此,就十分惭愧不安。”现在很多人的家境虽不及做官的白居易,但至少也是温饱无忧,可其中有几个人会对那些饥寒交迫的人报以深深的同情呢?更不用说为自己的富足而愧对别人的苦难了。当我们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时,当我们为了爱恨情仇苦苦挣扎时,当我们为了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争论不休时,当我们在忧郁地思考着生命、生活究竟有何意义时,我们是否想过,对很多人来说,生命不是苏格拉底豁达的“为死亡所做的准备”,也不是泰戈尔诗意的“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生活也不是米兰·昆德拉所言的“在别处”,更不是凯鲁亚克所说的“在路上”;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生下来,活下去!多么苍凉却又充满力量的回答!佛陀慈悲,自然不会反对人们在红尘中取得温饱、富足,但是佛陀更关心的是人内心的富足和觉悟。“佛陀”这一称谓的意思不正是“觉悟之人”吗?佛陀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觉悟正道,得到解脱。佛陀告诉我们,觉悟之道往往不在那温饱之余的闲思里,而是在饥寒交迫时坚强地忍耐、深刻地体悟里。一个女人死了丈夫,家乡又遭受了灾祸,不得已,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善良人家的同情,把仓库的一角租借给母子三人居住。那里空间很小,只有三张单人席大小。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饭桌书桌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为了维持生活,女人每天早晨六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大儿子身上。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女人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可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八个月、十个月……母亲不忍心孩子们跟她一起过这种苦日子。她时不时会想到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这一天,女人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纸条:“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后稍放点酱油。”经过了一天的辛劳和疲惫,女人回来了。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儿去死。当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女人发现大儿子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妈妈,我照您纸条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后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而且,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妈妈,我们知道您已经很累了。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泪水从女人的眼里夺眶而出。“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成豆子。一种信念在她的心中升腾而起:“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女人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残留的一粒豆子。她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纸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是啊,孩子这么小都懂得体恤母亲,顽强地生活下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认真地活下去呢?其实,佛陀希望我们领悟的,从来就不是什么艰涩精微的奥义,而是这朴素却温暖的感情。生下来,就一起活下去。彼此体贴、相互温暖,关心家人,也关心粮食和蔬菜,在这“活下去”的过程里,慢慢体会生命的真谛、爱的真谛。用勤劳的双手去耕作,用温暖的双眼去抚慰,远比用昏沉的大脑去空想,更接近佛陀的证悟之道,更接近我们自己最完美的幸福生活。P4-6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我们不过是借一段生命
生命,不过一段借来的光阴
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光阴荏苒,怎有时间老去
人在灯光里数钱,灯光数着人的流年
莫把前路当绝路,不让往事成心事
只有一生,才能解答一切
第二章  放下行囊,放下皮囊
痛苦,在于总是追求错误的东西
再尊贵的容装,也不过一副皮囊
与其祈求诱惑不来,不如自己抽身离去
幸与不幸,都只是一个过程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有节制地痴迷,才是佛香禅趣
于红尘中放下,于人世间寻找
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
第三章  找路不如找心,问路不如问心
花开心头,何必远求
钻营故纸,不如回归心坻
人心散乱,大多源于浮动
于心头聆佛语,于红尘听梵音
人间热恼,做一颗清凉水晶
没有死的标准,才有活的安稳
空悟:不与外界争执,少和自己较量
因为人不完美,所以心才完满
不起分别心,但要认清每一个自己
第四章  步步踏实,此趟人生即无所愧憾
脚下踏实,行住坐卧皆是佛
匍匐在地,才不会摔倒
步步踏着,将顽石参成清水
一心走路,才能步步莲花
多言无益,不如忙处作闲人
立足长远,歧路即是坦途
第五章  境不转心转,没有过不去的坎
喝点苦丁茶,品品人生三苦
一切苦痛,都是助道的因缘
不走弯路,怎么学会走路
云翳造就的不是黑暗,而是黄昏
内心清净,不再灌溉嗔恨的种子
把生活当情人,允许它发个小脾气
能看见低处风景,才能走向巅峰人生
第六章  和合因缘,不只是一人一线
爱是烦恼,还是要爱
不论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
情溪长流,才不会镜花水月
一人一家,最温暖的人间道场
无缘之人不排斥,有缘之人不贪著
第七章  做事诚正,待人宽柔
内直外曲,悠游红尘任来去
宽容,给幸福一片容身之地
有原则地宽容,有节制地惩罚
利人之道:和合,摄受,恒顺
宽柔源自善心,更源自平等心
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
第八章  感恩,一生不负父母与众生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
因惜福而幸福
家庭和睦,才算是家
众生即是父母,父母即是佛祖
感谢苦难,这本淳厚的佛经
第九章  一言为重,千言无用
佛陀的沉默,如雷轰顶
禅者的棒喝,醍醐灌项
遇谤不辩,遇事不怨
沉默之人,不会被埋没
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
说与不说,都是为了心的快活
第十章  外财养身,内财养心
心如湛溪,何惧花枝弄影
囊中可以羞涩,心灵不能干涸
心头四富:知足、惭愧、安静、智慧
既富且“贵”,真富贵是一种修为
莫钻枯境,找回忘失的灵性
身上着衣,心里却不挂着一丝
此心常在静处,谁能差遣
种一颗清净心,得满地自在果
第十一章  心种菩提,学会疼惜大地
行脚人,请养一颗竹心
留几分菩萨心肠,滴水成海
每一种选择,都会有回声
与人为善,就是予己立足
人暖被子,还是被子暖人
善到极处,嗔痴也是慈悲
因理解而宽容,因懂得而慈悲
真心的慈悲,是一种清澈的美丽
第十二章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从现在开始,和自己在一起
别为了流泪,而错过满天繁星
今日迷雾,怎待明日剃度
爱就在眼前,不错过一次擦肩
当下全心全意,将来才不会只有追忆
莫总遥望,脚下即是幸福原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