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转型期后悔情绪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23883
  • 作      者:
    张结海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结海,早期从事后悔决策情绪研究,于1997年发表了第一篇后悔情绪研究的论文。之后在国内、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提出后悔的一致性模型、状态改变一状态继续概念、共同参照点测量框架等概念和理论,得到了国内外学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后来他的研究扩展到实验经济学、离婚家庭的主观幸福感、移民的文化适应、中国人的形象传播等领域。目前,他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聚焦于正在变化发展的中国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
  科研工作之余,他发表了许多杂文和散文,杂文曾入选《南方周末》年度十佳评论文章,散文曾获我国文化部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征文比赛第一名。出版有杂文集《我愤怒》、散文集《欧洲的翅膀与中国的云彩》、调查报告《中国男人调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全球社科领域闯入中国“黑马”;国际心理学界的中国名字;《实验社会心理学》首次刻下中国第一作者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理手术刀”。
  他,就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心理学最新著述《学人文库:社会转型期后悔情绪之研究》隆重上市!
展开
精彩书评
  当决策有一个好的理由时,个体就较少可能产生假设思维,张结海等人(2004)用一个转机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
  ——露丝·拜恩(都柏林大学)《理性的想象》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行为决策研究没有局限于对国外研究的借鉴应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论模型……例如,张结海针对后悔研究中的“做一不做”效应(action effect)提出了“后悔的一致性模型”和共同参照点方法(commonre ference method)。尽管这些模型本身尚需要更多实验数据的支持,但代表了中国学者在行为决策理论研究上进行的有益尝试。
  ——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谢晓菲(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2007年第13卷第2期
  
  为更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张结海在二者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引入了“状态改变与状态继续”这对重要概念,认为长期后悔与短期后悔均服从“状态继续与状态改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悔一致性模型。
  ——陈巍,丁峻,赵晶,曹亮(杭州师范学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4期
  
  就在研究者们彼此争论的时候,张结海等人从方法学上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他们设计了一种方法——共同参照法(common reference method),来增加基于量表测量的被试间对比的信度。
  ——饶俪琳,梁竹苑,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科学》2008年第3l卷第5期
  
  张结海的后悔一致性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使用了区别于以前的分类方法,对以前以“做一不做”标准进行分类的事件重新进行划分,试图解决后悔标准理论和时间性模型间存在的不一致。
  ——杜柏玲,万明钢(西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2009年第2卷
  
  在我国,提及后悔的研究,就不得不说张结海了。他用“状态改变”与“状态继续”替代“做与不做”对标准理论和时间性模型进行了修正,从而提出后悔一致性模型。
  ——艾福娇,陈秀兰(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
  
  我国学者张结海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状态改变和状态继续,这对概念对后悔的时间性模型有某种批判继承的意义。
  ——陈彤颂,封娟霞(黑龙江科技学院)《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11期
展开
精彩书摘
  88.2%的被试认为那个不做的人,也就是曾德雄更幸运。在这个例子中,做与不做和状态改变与状态继续的对应刚好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是状态改变而不是做更容易引起假设思维。
  他们的有关分段事件Ⅲ的故事如下:
  王敏是巩俐的影迷。昨天晚上,上映巩俐主演的影片《中国盒子》。王敏到电影院观看,电影演到一半,王敏感觉电影并不好看,她便中途退场。第二天,王敏得知电影结束后有巩俐与观众的见面会,所有的影迷都得到了巩俐的亲笔签名。王敏想得到巩俐的签名已经很久。因此她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后悔。
  张丽是巩俐的影迷。昨天晚上,上映巩俐主演的影片《中国盒子》。张丽本来想去看,但她听朋友说这部电影不怎么样最终没去。第二天,张丽得知电影结束后有巩俐与观众的见面会,所有的影迷都得到了巩俐的亲笔签名。张丽想得到巩俐的签名已经很久。因此她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后悔。请问,王敏和张丽谁更后悔?
  吉洛维奇等人将中断一个行为划分为不做,那么,在上面的例子中王敏和张丽都是不做,应该同样后悔,但是86.8%的人认为王敏那个中途停止的人要比根本没有开始的人更后悔。另外,这两个结果均与张结海和仰颐重复股票故事所得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5),这表明状态改变效应和原始的做效应一样强烈。
  总结
  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框架的提出,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是,实验研究结果与来自现实生活证据之间的差异部分原因是它们实际上使用了不同内涵、外延的做/不做概念所致。为了支持了这一观点,我们引入了新的、统一的标准——状态改变和状态继续,并且这个标准得到了已有实验结果的支持。这表明,有时候不做比做、中断的不做比根本没有开始的不做产生更强烈的假设思维的结果。
  先前的普遍观点是,做效应在实验研究中得到普遍的证实,只是在现场研究(尤其是长期后悔)中得不到支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在寻找实验室这种人造环境下的事件(或后悔)和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或后悔)之间有什么差异,以及是什么原因及机制导致这种差异。在这里我们用同样来自实验方法证实了先前意义上的做效应在实验室里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框架的最大意义在于让人们重新认识假设思维的这一存在于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之间差异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方法论上的问题导致的,从而改变了先前的研究思路及方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后悔的研究历史及概念
哲学对后悔的研究
经济学对后悔的研究
心理学对后悔的研究
假设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与后悔
做(Action)和不做(Inaction)与后悔
后悔的概念追溯与构成成分分析
后悔的词源学定义
作为认知现象的后悔
作为情绪现象的后悔
后悔与三个相似概念的区别
后悔与假设行为(Undoing)
自责(Remorse)与后悔
内疚(Guilt)与后悔
后悔的定义

第二章 后悔的主要理论及框架
标准理论
特例(Exception)和常规(Routine)
向好(Ideals)和向坏(Violations)
可靠和不可靠的知识
原因和结果
焦点人物和背景人物
假设思维的情绪角色
后悔的时间性模型
研究证据
后悔时间性交化的内在机制
后悔的“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效应
先前的研究是怎样界定“做”与“不做”的?
相对的“状态改变状态继续”与绝对的“做/不做”
状态改变/状态继续与做/不做的区别
研究的证据
总结
实验研究(短期后悔)与现场研究(长期后悔)
“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框架内在机制
后悔的调节理论
什么东西叫做后悔?
后悔是在此刻搭建的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我们都后悔什么?
安全比遗憾更好吗?
后悔调节的策略

第三章 后悔研究的主要方法
后悔的产生方法
故事法的基本框架
回忆法
活动诱导法
后悔的测量方法
等距量表中被试内与被试间测量差异
共同参照点测量方法
生理指标测量
后悔个体差异测量

第四章 决策原因对后悔和假设思维的影响
第五章 后悔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六章 后悔的内容研究
第七章 假设思维和后悔的跨文化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