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张之洞在晚清政坛的崛起
在晚清历史上,张之洞是堪与曾国藩、李鸿章后先比肩的重要历史人物,如时人所谓,“是湘乡合肥一流人物”,“功业在曾胡左李而外独居一席”。然而,与曾、李等人以赫赫军功而封爵拜相的仕宦经历不太一样,张之洞的人生历程则别有一番意味。对此,长期为张之洞作幕的辜鸿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张文襄儒臣也,曾文正大臣也,非儒臣也。三公论道,此儒臣事也;计天下之安危,论行政之得失,此大臣事也。国无大臣则无政,国无儒臣则无教。政之有无,关国家之兴亡,教之有无,关人类之存灭,且无教之政终必至于无政也。……文忠步趋文正,更不知有所谓教者,……文襄之效西法,非慕欧化也;文襄之图富强,志不在富强也。盖欲借富强以保中国,保中国即所以保名教。吾谓文襄为儒臣者为此。
辜鸿铭用“儒臣”一词揭示了张之洞人生关怀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政治层面“臣”的意义。这与曾、李等人一样,张之洞也有对国“政”即清王朝统治存亡的关怀。二是文化层面“儒”的意义。这又超乎曾、李等人之上,还有对国“教”即以“名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兴衰的关怀。此正如张之洞的终生至交陈宝琛所论定的:“公之忠规密谟,关系斯文之兴坏,匪独天下安危而已。”这种政治与文化的关怀是张之洞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