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叶绿无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27509
  • 作      者:
    蓝瑞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br>    从边远山区到首都北京,跌宕多姿的教育心路,在不懈求索之中成熟。
展开
作者简介
    蓝瑞平,汉族,四川泸州市古蔺县人,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古蔺县岩弯小学、皇华小学、皇华中学、中城中学、县教委教研室、古蔺中学等单位工作,曾任皇华中学教导主任、县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古蔺中学教科室主任等职;2001年9月调北京市八一中学任教,曾任该校教科室主任:2004年6月调北京市二十中学任教至今。1992年12月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8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干“中学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03年8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2003年10月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系全国中语会会员,全国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曾兼任全国中语会教改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学术部常务副主任、泸州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古蔺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96年创构“学堂·主人·训练”教改课题,被国家教委审批为世行贷款资助金教改项目,主持在全国范围开展实验,主编实验成果《“学堂·主人·训练”理论与实践》出版,先后获全国中语会教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创构“五阶”课题,被海淀区教委审批为“十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于2008年12月获海淀区教育创新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首先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提高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兼收并蓄、集腋成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并能灵活地运用。其次要积极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在实践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总结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风格。三是自我反思。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编 教学案例<br>    问题导读,讨论分析,品味鉴赏<br>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br>    一、设计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br>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教学目的”中说:“高中语文,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在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阅读要求第四条中说:“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觉形象,品味语言,感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还在第三部分“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第四条中说:“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r>    基于以上要求,并力求使之落实于课堂教学,我在完成人教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兰亭集序》的教学任务时,立足落实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改精神,设计了“问题导读、讨论分析、品味鉴赏”这一高中古诗文鉴赏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阅读鉴赏诸如《兰亭集序》这样的以前教材没有选编但很有特色的名家名作,以期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教学案例<br>问题导读,讨论分析,品味鉴赏<br>《兰亭集序》教学设计<br>导读、讨论、品味、鉴赏<br>《边城》教学设计<br>一曲惊世骇俗的悲歌——《孔雀东南飞》教学札记<br>品读探究,深入浅出——运用“五阶”教学《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教策略<br>为有源头活水来——《绿》课堂教学实录<br>尽量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说话——《道士塔》教学实录<br>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教学实录<br>话题·材料作文教学案例<br>谈“学”论“习”,激发内驱,促进发展——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状态深入反思的案例<br>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高中生周记、作文互评指导案例<br><br>第二编 教学探索<br>教师的“教”,学生的“学”<br>课程·教育·评价——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回归求真求实的民族精神<br>构建“六字”语文教育观——让科学思辨成为当代语文教育的翅膀<br>删繁就简功德千秋——对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深难度及其负面影响的思考<br>整合“六气”、完善自身<br>略谈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br>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鉴赏”<br>略谈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br>启动内驱力,调动能动性——高考语文总复习备考摭谈<br>阅读到位——高考语文成功的关键策略<br>教会学“比较学习”<br>灵活运用“四遍八步读书法”<br>运用诗化口语,培养口语诗化<br>长叹·梦游·长醉——李太白乐府旧题诗诗情演变探微<br>“读”·“析”·“赏”——高考古诗欣赏“三字经”<br>投身课改,茁壮成长<br>三“点”一“线”,透彻说理——高考话题类议论文写作技巧点拨<br>色彩斑斓,各有亮点——00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比较刍议<br>说“安”为题,更具特色——评2005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br>高考作文ABC<br>文“意”要明确、深刻、新颖——和高中学生谈谈作文的立意<br>磨刀不误砍柴工——略谈编拟作文提纲<br>生动再现,恰当表现<br>充分备战,细大不捐——高考作文备考策略<br><br>第三编 问题探究<br>清醒头脑,明确职责——不能把中学语文教育搞成“神学”<br>全盘否定,失之偏颇——对《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批判<br>经典汗牛充栋,“通读”作茧自缚——从韩军的“全部通读,竟无一人”说开去<br>强词夺理,指鹿为马——徐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错误观点举隅<br>“浅易”为当,“奥义”慎之——与黄昊老师商榷<br>读“文学”,写“文章”——中学读、写教学的一种策略(兼与李乾明老师商榷)<br>“会说”与“善听”同等重要——不要轻易棒杀“讲解”<br>“无主题”提法欠缺科学性——与孙绍振先生商榷<br>正本清源,明确方向——兼谈徐江的“从无效到有效”<br>跋:心底的一些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