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及其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787265
  • 作      者:
    何干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何干强,1946年3月生于湖南长沙市,中共党员。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江苏省第三届“全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第二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1981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1993年6月评为教授,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并参加援藏教学,赴西藏大学讲授《资本论》;作为国家教委选派的高访学者赴莫斯科普列汉诺夫国民经济学院进修访问。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著有《<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等著作,并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其他课题10多项;发表论文、译文和调研报告150余篇。其中两部国家级重点图书,一部普通高校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省政府级个人科研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政府级集体一等奖1项、集体三等奖2项;部级三等奖1项;获省级精品教材、优秀课程建设二类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经济分析领域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的一些成果。本书分为导论和四个篇章。导论阐述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框架,认为它作为自觉运用的科学分析方法,是经济领域的客观辩证法在人脑中的反映,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比,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具有显著的科学特征和优势,其发展创新是由自身的科学性质决定的。 后面四篇的阐述围绕导论阐述的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核心内容即分析方法体系及其应用展开,可以归结为以下要点:1.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系统。2.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对于科学认识和在经济实践中遵循客观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3.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运用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4.坚持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要敢于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的经济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来源
  理解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弄清其分析方法从何而来?本章专门探讨这个问题。
  由于经济分析方法是人脑的思维运动,所以它似乎来自人脑固有的理性。或许是囿于这种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著作在涉及方法的来源时,往往提出的是“如何构建方法论”的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方法就成了人脑主观的产物了。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提出的不是这种问题,而是分析方法从何而来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的经济辩证法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唯物史观看来,“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我们头脑中的辩证法只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进行的并服从于辩证形式的现实发展的反映。”其实,即使是错误的分析方法,也是人的头脑对外部物质运动过程的反映,只不过那是颠倒的、片面的、扭曲的反映而已。
  人作为实践主体既然要如实地反映经济的客观辩证运动,那就只能通过实践这个中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经济对象建立从感性到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这是毛泽东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本意。但是,实践起的是中介作用,尽管实践本身也存在辩证法,但这并不等于具体经济对象自身的辩证法,因此,如果说,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作为正确的思维只能从实践中来,那么,它的科学含义显然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人脑对经济运动的客观辩证法形成正确的反映,即形成经济运动的主观辩证法,并能动地加以运用。简言之,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归根到底来自对具体经济对象本身客观辩证法的正确反映。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论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
第一节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基本框架
一、对经济分析对象客观性的理解
二、揭示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分析目的
三、对经济分析方法来源的科学回答
四、渗透唯物辩证法的经济分析方法系统
五、经济分析效果的实践检验
六、经济分析主体的规定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和原理的分析功能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及其分析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及其分析功能
第三节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路径的辩证法要素

第四节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科学特征
一、全面地揭示商品生产的矛盾关系
二、深刻把握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三、遵循经济辩证法分析经济数量关系
四、分析工具及其结论具有逻辑一贯性和系统性

第五节 推进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的理论创新
一、促进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范式在现象形态
领域的具体化
二、促进唯物史观分析范式在经济实践
决策领域的具体化

第一篇 范畴、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的来源
第二章 科学理解和使用经济学范畴
第一节 唯物史观对经济学价值的基本认识
一、价值是商品生产社会的现实财富
二、价值是生产商品的具有二重性的劳动创造的
三、价值实体不包含任何自然物质原子
四、作为价值实体的是间接实现的社会劳动
五、进入价值实体的是直接生产领域的社会劳动
六、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应当区分的一些界限
七、结束语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范畴:合理生存方式
第三节 用唯物史观理解知识经济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效率与公平
一、科学发展对效率的新规定
二、公平有符合科学发展的具体内涵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具体统一

第五节 促进科学发展应弄清的一些经济范畴
一、必须弄清根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二、必须区分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制度和具有某种主观性的经济管理体制
三、必须弄清一般商品流通、私人资本流通和“社本”流通的共性、联系和区别
四、必须区分计划经济和计划产品经济体制
五、必须弄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两者的关系
六、必须区分民间私人财产形成的私营经济和私有化“改制”形成的私营经济

第三章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分析方法功能
第一节 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一、原理的含义: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共性、区别与联系
二、认识市场经济的历史特征与现象的科学方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的重要指针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实践的指导原则

第二节 关于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原理
一、重视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
二、区分市场一般的经济权益和社会主义经济权益
三、现阶段中国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的特征
四、积极促进实现劳动者社会主义经济权益

第四章 唯物史观经济分析要素的理解与应用
第一节 分析所有制的唯物史观科学方法
一、结合生产方式分析所有制
二、科学分析所有制的多方面视角
三、重视所有制演进中的过渡性经济形式
四、科学揭示所有制与人的经济行为关系
五、本节 结束语

第二节 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唯物史观分析方法
一、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十分重要
二、重视《资本论>揭示经济规律的方法
三、注意从经济关系的联系上理解经济规律
四、用唯物史观分析方法指导探寻经济规律
五、调查研究是发现经济规律的必经之路

第三节 唯物史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的科学特征
一、数量分析问题的提出应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
二、数量分析以确定经济关系性质的分析为前提
三、数量分析为揭示经济关系的性质变化服务
四、数量分析服从于客观的经济逻辑联系
五、数量分析要从经济关系的本质上升到现

第二篇 用唯物史观经济分析方法指导实践
第五章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践科学产权观
一、科学发展观蕴涵着科学产权观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
三、私有化产权观阻碍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在促进科学发展中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
五、促进新型产权关系的法制化

第二节 科学发展与完善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
一、科学发展必须完善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
二、“私有制加公共财政再分配”不是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
三、改革就是要构建依靠人民的经济制度
四、采取切实措施振兴公有制经济

第三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振兴公有制经济
一、否定公有制是种种错误思潮的共同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
三、理直气壮地振兴公有制经济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一、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关系的重要性和实质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
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
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五、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价值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五节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促进马克思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化的指导方针
二、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理顺初次分配关系
三、在实践中努力创新中国特色的再分配制度

第六章 关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第一节 用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二、搞活和发展国有控股企业的必要性
三、国有控股企业所谓“弊病”的真实原因
四、搞活国有控股企业的可能性
五、实现国有资本控股的关键措施

第二节 对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的反思
一、“民营经济”概念模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向
二、“民营化”导致两极分化
三、“民营化”造成的不良后果具有长远性
四、努力推进中小企业公有市场化

第三节 坚决搞活国有企业
一、值得提出的问题
二、私有化决不可取
三、树立全面的公司治理观
四、改革应着眼于国有企业的机制转变

第七章 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第一节 决定农村集体资本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因素
一、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一般含义
二、决定农村集体资本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因素分析
三、结论:明确实践原则,促进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最优化

第二节 对当前农村发展和建设中一些新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关于农业和工业、其他非农产业的关系问题
二、关于农村集体工业经济问题
三、关于农村现有集体资本的投向和管理问题
四、关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
五、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六、关于乡村建设问题
七、关于巩固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问题
八、结束语

第三节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形式
一、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呈现多样性
二、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
三、目前农村合作组织的经济性质特征
四、积极推进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四节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措施、新思路和新方式
二、地方政府遇到的新矛盾和应确立的新认识
三、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决心转变政府职能
四、制定经济政策增强农村经济自我发展活力
五、在统筹城乡中运用好公共财政和金融手

第八章 关于经济国际化
第一节 中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价值目标
一、经济国际化战略具有价值目标的规定性
二、实现经济国际化价值目标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经济国际化当前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人世后不可低估政府的作用
一、全面正确地认识入世后政府的作用
二、政府在增强民族经济竞争力上的着力点
三、采取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运作方式

第三篇 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第九章 用科学的态度创新马克思义经济学
第十章 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
第十一章 一般剩余价值及其表现形态
第十二章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金融理论
第十三章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创新

第四篇 坚持唯物史观在经济分析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十四章 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义原则的关系
第十五章 评唯心史观的制度解释
第十六章 重视经济学领域中的某些倾向性问题
第十七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总结中国改革实践经验
第十八章 关于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是非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