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1
我是1991年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的,同年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工作,进入《北京您早》栏目组,这是全国第一个早间节目。白天外出采访,凌晨起来剪辑。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几天没洗的袜子已经能在桌子上站着了,于是赶紧洗了晾在宿舍里。可第二天凌晨三点起床时,袜子没干,又没带换洗的,怎么办?我灵机一动,用卫生纸包着胖脚丫穿着鞋去上夜班。这“袜子”虽然原创,质地却未免轻薄,经不起冬天寒风的问候。但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执著一念时,可以完全摆脱生理感受的困扰,我那时也许正处在这种状态之中。我一直感觉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见证和记录历史的行进,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正是渴望创作的火焰、渴望荣誉的火焰和渴望成就的火焰,驱散了周身的寒意。这一束火焰一直在我内心燃烧,让我面对自己终生热爱的职业,始终充满激情、充满愉悦、充满活力。
18年前,专门跑政法的女记者凤毛麟角,经常能得到一些格外的关照。我牙疼的时候,市公安局小食堂的大师傅给我单做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龙须面;我在市局请民警朋友吃饭,可以签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张良基的单。当时油焖大虾是一道很贵的菜,有一次我连续三天点了这个菜后,局长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徐啊,清炒虾仁也很有营养啊!”人们固然因为我是女孩子而照顾我,更因为我能够把政法战线的故事讲给老百姓听,而在意我。
但是融入这个群体非常不容易。
有一次查抄一个贩卖淫秽光盘的窝点,民警们从一米多高的墙上鱼贯而过,开始了激烈的抓捕,等行动快结束的时候,民警们突然发现我不见了,四处寻找才发现我还骑在墙头上,下面是几条汪汪叫的狗。
这种喜剧情节的后果就是民警更不愿意带着我这个包袱。他们推脱的办法是很有原创性的。比如他们马上要出发抓捕嫌疑人,却对我说:“徐滔,天色不早,队里又没女宿舍,你先请回吧。”而等我回到家后,BP机就响了:“徐大记者,你刚走,那个人就在我们的帮助下‘自首’了,他正在队里等你采访呢!”我明白这是民警们的好意,但新闻记者必须在现场采访,感动不了自己的报道就感动不了别人。我决心让民警们了解我、接受我,哪怕为此需要直面危险。
? 节选2
在我的法制记者生涯里,曾经采访过不少离奇的案件,也由于工作培养起的对案件的兴趣,又回过头去读了不少破案的故事。我国古代有不少充满传奇色彩的断案故事,但是其中有很多情节充斥着因果报应、鬼神相通的迷信色彩,让人明知不可信,却又大快人心。也许,因果报应只是人们对于善恶、是非的一种理想主义的期盼,但谁又能说它完全是迷信呢?
《包公案》里有个故事叫《乌盆记》:刘世昌做丝绸生意,来往于各城镇之间。一日,他到以烧窑为生的赵大家避雨。刘世昌见赵大生活贫困,赠给他一些银两。赵大却恩将仇报,竟起歹意将刘世昌毒死。
曾借钱给赵大的老人张别古来赵家讨债,突然有一只乌盆惊叫哭泣。张别古惊奇不已,乌盆竟然说话,告发了赵大的恶行。原来赵大杀了刘世昌以后,将刘世昌的血肉掺和在泥里,做成乌盆,刘世昌的鬼魂便附在了乌盆上面。张别古将乌盆带到了包公的公堂之上,乌盆作证,包公杖毙赵大。
其实,古人也不是不能够把破案故事写得真实可信,但如果把功劳都归功于破案的“人”的话,故事就失去了震慑犯罪的教化意义。因为当人面对人的时候,总是心存侥幸,可是当人面对鬼神的时候,是没有侥幸的可能的。“离地三尺有神明”、“暗室欺心,神目如电”,正因为传说中的鬼神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没有人敢心存侥幸。
如今,每当人们形容那些特别会破案的警察的时候,总会加上个“神”字——神探、神捕,似乎把执法者神化,对犯罪分子更有震慑力。
作为一个法制记者,我还没有看到鬼神帮哪个警察破案追凶,倒是越来越多地看到科学技术的作用。比方说,乌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法医会从乌盆里提取血液、毛发,从而发现刘世昌,揪出赵大。
? 节选3
审讯室里,王东队长目光如剑,直视着墙角蜷缩成一团的孙勇。
没必要兜圈子了。“孩子在哪儿呢?”王东单刀直入地问。
“什么孩子?”孙勇还想装傻。
“被你们绑走的孩子。”
“我没绑孩子……?”
王东把起获的两个塑料袋扔到孙勇眼前。
“这些东西不是我的。”孙勇试图继续抵赖。
“是谁?的?”
“是我朋友的。他借我的车,车还回来后,我发现了这两个口袋,就拿回家了。”
“你朋友是警察吗?”
“不是。”
“不是?不是警察哪来的这些警服和警用品?”
孙勇不说话了。
侦查员换一个问题再问:“你朋友叫什么?”
“就知道他外号,叫耗子。”
“住哪儿?”
“不知道。”
“怎么跟他联系?”
“他跟我联系。”
王东队长冷笑了几声,那张黑脸更凝重了,凝重得让人害怕:“你连你朋友叫什么、住哪、电话是多少都不知道,你怎么放心把车借给他?我给你说明白了吧,抓你就是为孩子被绑的事儿。绑人的车、衣服,都在你这儿,你怎么解释?”
孙勇闭上眼睛,身子也瘫倒在了地上。
民警把他提起来。
王东加快了审讯的节奏:“在这儿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尽快说实话。你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赶紧把孩子在哪儿说出来。孩子安全了,你才可能有立功表现。知道吗?”
孙勇开始一点点交代了。他承认这起绑架案是他一手策划的。同案人里,一个是他外甥,叫宋卫星,一个叫王希军,还有一个叫王尾巴,是王希军找来的。他们都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人。
他交代了他们是把宋玲绑在石景山的小树林里以后分的手。另外3个人带孩子开着宋玲的皇冠走了,他开自己的捷达回家。他的分工是向孩子的家属要赎金。
但孙勇确实不知道孩子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他说可能孩子被3个同伙带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因为之前他和他们约好,如果赎金到手,他们就在10日下午4点,在石家庄中心医院停车场会面。如果到时间孙勇没来,3个同伙就带孩子回河南老家。
这时已经是10日下午近两点。时间万分紧张,情况万分急迫。专案组指挥部马上派出另一组侦查员赶往石家庄,同时命令在保定的侦查员也去石家庄。
展开
为求太平,坚守十载,
文明和谐,法治进行,
无怨无悔,竭力倾情,
徐滔小妹,有你辛劳,
法治栏目,收视很高,
你的成绩,使我自豪。
——赵忠祥
我最大的愿望是永远有事干。徐滔也是这样一个人。她好像一直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很享受工作过程中的快乐。
——张国立
我想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而这正是徐滔和《法治进行时》一直努力的目标,也是大家喜欢徐滔的原因。
——赵本山
《法治进行时》里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扑朔迷离的案情,有精彩纷呈的推理,但更能引发人们对人生、对亲情、对爱情、对社会的反省和思索。
——郎昆
节目不大,影响不小。
守法宣传,手法独到。
京城观众,盛赞徐滔。
学生优秀,老师骄傲。
——崔永元
徐滔是知名的主持人,她主持的《法治进行时》有着很高的收视率,但她为人低调,同时非常靠谱、非常仗义。还有,朋友们都知道徐滔是个很浪漫、很唯美的人。
——毛阿敏
选择了主持人,其实是选择了一条异常艰难的事业之路。一个真正的主持人一生都在跑新闻的路上。徐滔就是一个永远处于进行时的主持人。
——水均益
每个主持人都渴望找到一个值得用生命热爱的舞台。而对于徐滔来说,《法治进行时》就是她的舞台。
——朱军
十年,对法治而言不长。十年,对《法治进行时》而言不短。作为同行,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用观众无法了解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制长远的未来。
——王志
徐滔“姐姐”最希望帮助的就是青少年。我看过一个报道,通过《法治进行时》向警方自首的青少年有6人之多,可见它的影响。祝贺十年!还有更长的时间,徐滔“姐姐”和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帮助更多的孩子。
——鞠萍
《法治进行时》栏目一直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栏目!从主持人、编导到各位工作人员、采编人员,都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是在用生命来抒写电视事业的真实与辉煌!《法治进行时》是普通百姓维权的一个途径,是普通百姓对法律认知的一个态度,是对法制社会拥护的一个表现……更是老百姓一生中不能够离开的一个陪伴!
——韩红
古罗马人说: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中国古人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法治进行时》用了十年的时间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将公平和正义给予大家,不仅成为一个品牌栏目,也成为了人们平安生活的守护者。
——董卿
《法治进行时》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速度、动态和自始至终的亲和力,这样的元素组合让《法治进行时》在法治的概念和媒体的传播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令人满意的和谐关系!徐滔是一个让法治媒体从业人员羡慕的名字,有时候,我真希望在那些现场出现的人是我自己……她能以从容而不经意的举动化解千钧一发的紧急瞬间!
——撒贝宁
十年,《法治进行时》超越电视节目本身而成为媒体与社会互动的现象与范本。节目的灵魂——徐滔,不仅是难以超越的主持艺术高度,更是超凡的个人魅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三位一体幻化而成的中国偶像。这种无可替代的偶像力量在我们的注视下,一次又一次地挽救生命、净化灵魂,代言着正义与美好。
——芮成钢
我觉得吧,能给大家带去快乐和思考的,就是文化!二人转是快乐文化,《法治进行时》是法制文化。今年是《法治进行时》十周年,老霸道了。在这里呢,衷心祝愿《法治进行时》继续“霸道”。必须的!
——小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