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少年犯罪心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17593
  • 作      者:
    张理义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理义,男。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常州市解放军第一○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及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
    兼任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专业委员、国家卫生部心理卫生咨询专家、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11个杂志的编委。
    从事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37年,擅长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先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测量技术7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6项。主编或参与著书《临床心理学》、《心理医生手册》等26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被南京军区表彰为“科技干部”、“科技英才”、“医学专家”等;1996年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百名科技之星”,是我国心理学领域唯一的获得者;1997年获“比利时保罗、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是部队中唯一的获得者;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及学业压力大、就业难等使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已成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近30年来,有关犯罪心理学的著作很多,这对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专门介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读本却寥寥无几。这就影响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的普及和发展。为了丰富这一领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特点及规律,同时也为学校、家长、司法、劳教机构提供预防青少年犯罪、改造罪犯的办法和途径,在皖南医学院心理教研室刘新民教授的组织下,作者们编写了这本《青少年犯罪心理》。
  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参考了近年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及青少年犯罪心理方面研究的最新理论、方法,力求做到:较为完整地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系统地阐述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反映近年来国内外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同时引用了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和类型
  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具有不止一个动机,这些复杂而多样的动机以一定的相互联系构成某种动机体系。应该说,各种不同的动机在这一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些被称为主导动机的比较强烈和稳定,是优势动机;另一些被称为非主导动机的则比较微弱而不稳定,是辅助动机。由于个体不同需要都有要求得到满足的趋势,各种动机之间必定会发生相互冲突,这就是动机斗争。不过,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是相对而言的,表现在个体身上,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个体所处情境的变化,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是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在动机体系中斗争的结果。这种斗争,不仅表现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也体现在犯罪实施的过程中,甚至犯罪结束以后。通常,违法犯罪青少年慑于法律的威严、道德的谴责、失去亲友尊重的孤独、对被害人的同情等,往往会产生强烈程度不一的反对动机,这种反对动机就是非主导动机。一般来说,在青少年初犯中,这种动机斗争尤为激烈。在斗争的过程中,如果反对动机成为主导动机,则犯罪动机就会减弱或消失;而当不良的反社会动机成为主导动机时,非法欲求会十分强烈,犯罪动机也就逐渐形成甚至趋向强化。
  那么,在基于形形色色反社会性需要基础之上的犯罪动机都有哪些种类。有关学者从需要的角度对其作了分类。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概念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中青少年"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一、理论方面的任务
二、理论成果
三、实践方面的任务
第二章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西方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
一、生物发展理论
二、心理发生理论
三、社会发生理论
第二节 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
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两种新理论
一、生态环境学说
二、人生历程学说

第二篇 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一、作为方法论的结构观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定义及表述
三、国外学者的类似研究及表述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
二、对争论的思考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第一节 动力结构要素
一、强烈的、畸变的需要
二、犯罪动机
三、不良意志
四、消极情绪
五、错误的、反动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二节 调节结构要素
一、歪曲的自我意识
二、不良的道德意识
三、错误的法律意识
第三节 特征结构要素
一、特定的气质
二、消极的性格
三、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
四、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四节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一、消极、不良的心境
二、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
第五节 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一、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
二、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
三、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
第三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理论内涵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过程
三、支持犯罪心理结构走向弱化的动能系统

第三篇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第一章 青少年犯罪的认知特征
第一节 社会认知缺陷
第二节 个人认知缺陷
第三节 他人认知缺陷
第四节 道德认知缺陷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的情绪特征
第一节 情绪体验对行为的作用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情绪特征
一、情绪体验的反社会性¨
二、情绪体验的不良倾向性
三、情绪体验的勃发性
四、情绪体验的低俗性
五、情绪体验的不稳定性
第三章 青少年犯罪的性格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性格特征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的动机特征
第一节 概述
一、需要内容的反社会性
二、需要结构的弱调节力
三、需要满足方式的反社会性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和类型
一、财物动机
二、性动机
三、为满足社会性需要产生的犯罪动机
四、为满足心理需要产生的违法犯罪动机
第五章 心理冲突与青少年犯罪
第一节 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的冲突
第二节 心理结构内部的冲突
一、认知与情感的矛盾
二、行为与认知的矛盾
三、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
四、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五、自我意识的矛盾
第三节 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发展与现实的冲突
一、是非辨别能力差与不良影响多的矛盾
二、个人需求与客观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价值观的冲突
一、集体至上与独立人格意识的冲突
二、重义轻利与物质利益观念的冲突
三、等级森严与平等意识的冲突
四、安贫乐道与竞争意识的冲突
五、因循守旧与开放意识的冲突

第四篇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第五篇 特殊犯罪主体的心理特征
第六篇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测、预防及矫治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