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同性恋亚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57437
  • 作      者:
    李银河著
  • 出 版 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银河是当代中国最富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是妇女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性别研究、性社会学。她的许多理论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性作用。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2004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认为,中国的同性恋现象是一种真正的事实,不能对它视而不见,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个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想知道中国现有的同性恋群体是什么样子的。”《同性恋亚文化》是目前国内研究同性恋问题最全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对于中国同性恋状况的调查全面、详细,认识深刻、透彻,这也使得她对同性恋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和中肯的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以往有些同性恋研究,在接触研究对象之前,就认定同性恋是罪恶、是道德败坏、是反常变态等等。从视同性恋为变态这一前提出发所做的任何研究,其结论必然认为它是变态。当然,不能说这类研究毫无意义,因为它可能有所发现。可惜的是,它发现的一切都在变态的范围之内;假如同性恋有非变态的一面,那么一定研究不到。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研究开始之前,首先要明辨是非,说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使研究者陷入了一个两难窘境:在一切研究开始之前都应有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研究的客体是我们所不知道的;通过研究来发现真相,是我们的目的。既然不知道,又怎能预作结论道,它是错的或它是坏的?假如你都知道了,还研究什么?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作价值判断。但是,世界上已有的同性恋研究,不少都带有价值判断的色彩。回顾已有文献不难发现,同性恋研究中的价值判断,全是对研究者有利的。身为同性恋者的研究者所做的研究,总是把同性恋往有利的方面说(如赫兹菲尔德的“第三性”理论等);异性恋者的研究则把他们往不利的方面说(变态、罪恶等等)。在我们看来,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其价值不在于道德评判的分量,而在于其中要有所发现。这就是我们做这项研究的主要原因和要达到的目标。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现象
第二节 同性恋现象普遍存在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样本

第二章 形成原因
第一节 同性恋成因理论综述
第二节 环境与经历的影响
第三节 境遇性同性恋者
第四节 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同

第三章 感情生活
第一节 与异性感情相似之处
第二节 与异性感情相异之处
第三节 同性恋恋爱事件实录
第四节 A的感情生活

第四章 性生活
第一节 性观念
第二节 角色问题
第三节 性行为方式
第四节 性感标准
第五节 H的性生活

第五章 婚姻生活
第一节 不愿结婚
第二节 不得不结婚
第三节 婚姻关系
第四节 同性恋外遇

第六章 社会交往
第一节 交往方式
第二节 卖淫与敲诈
第三节 J的外地之行
第四节 “鱼场”亲历记

第七章 价值观念
第一节 同性恋是罪恶
第二节 同性恋是疾病
第三节 来自外部的压力
第四节 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八章 同性恋法律地位的变迁
第一节 历史上的处境
第二节 同性恋法律地位的改变
第三节 中国同性恋者的法律地位
第四节 Y的遭遇

第九章 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
第一节 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改变
第二节 同性恋现象给人类的启示:酷儿理论(Queer Theorv)
第三节 正确看待同性恋现象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