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前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在法规政策上还不健全,在体制机制上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在方式方法上还不很成熟,主要有以下矛盾和问题:
一是政府绩效评估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政府考评依然采用传统方式。目前,政府绩效评估和管理尚未在全国全面推开,大多数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公务员个人总结代替部门考核,以年度会议代替绩效目标制定,以单项评比检查代替综合绩效评估。
二是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规保障。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十几年来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工作的启动和开展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领导人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目前,还没有出台全国性的政策法规,也没有明确哪一家中央政府部门具有指导全国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的职能,在政策指导、工作指导和法规保障不到位情况下,容易造成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持续性不强,经验交流和推广不够,评估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受到严重影响。
三是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有片面追求GDP倾向。一些地方制定政绩考核标准时,一味追求经济增长,以GDP高低论政绩好坏,不能很好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存在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有的甚至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种考评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偏离,也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背道而驰。
四是政府绩效评估方式开放度不高。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是上级机关,社会公众参与较少,造成重工作过程的评估,尚未深入到对工作最终效果的测评;评估方式多为“运动式”“评比式”,随意性较大,持续性规范性不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封闭性、神秘性、主观性较强,透明度、公开化和客观性还不够,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和制约。
五是绩效评估理论基础薄弱,理论对实践的引导力度不够。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一些研究主要限于对国外绩效评估理论的介绍和评鉴,对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总结提炼不够,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政府绩效评估从基本概念到主要内容、指标体系、操作原则、实施步骤等许多问题还未形成共识,需要结合中国实际作深入的探讨。有的对绩效含义理解不深,对绩效评估的功用研究不透,将政府绩效评估与公务员考绩和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混为一谈,这种理论上的弱点和认识上的误区,造成评估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假评估、乱评估的现象,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