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51079
  • 作      者:
    (英)奈杰尔?拉波特(Nigel Rapport), (英)乔安娜?奥弗林(Joanna Overing)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包含60篇左右的论文,每一篇都讲述一个重要概念,这些概念是从事当代人类学研究需要掌握的基本工具。《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简明的知识库,简要地阐释职业人类学家可能使用到的众多主要概念。
  这个“阐释”包括展示人类学家如何以多样化的方式去理解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这些方式所经历的变迁以及未来可预期的变化。《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既是回顾总结性的,也是问题式的,力图成为一本研究性的指南,为原创性写作提供一个研究工具。
  传统上发端于北美的文化人类学和发轫于欧洲的社会人类学在《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中被很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全世界大学中人类学教学开始具有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考虑到目前(后现代、反思)纷繁复杂的范畴划分和存在的对现有权威理论的挑战,《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将人类学置于一个变化的学科环境——变化中的学科之间的关系、方法论和认识论。《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汲取了大量的学科资源(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文学批评以及语言学),从而使人类学置身于一个宽广的人文视野之中。
展开
作者简介
  奈杰尔·拉波特(Nigel Rapport)是圣安德鲁斯大学人类学与哲学研究中心的教授,著有许多人类学著作,主要有:《先验的个体:关于文学和广义人类学的论文集》(1997),与安东尼·科恩(Anthony p.Cohen)合著的由Routledge出版的《意识的问题》(1995)。
  作者乔安娜·奥弗林(Joanna Ovezring)是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教授和人类学系系主任。她出版过很多关于亚马逊河地区和人类学基本理论的著作,也是《理智与道义》(Routledge,1985)一书的编者。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是人类学学科一本理想的指南,清晰而可信地界定并讨论了一些具有持久价值的核心概念,包括:相异性、流言飞语、控制、亲属关系、阴性书写、人权、家与无家、叙事、暴力等。每一个关键概念的条目都配有相应的交叉参考说明以及详细的参考书目。《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2版)》讲述了以往和当前以及未来可预见的讨论,将人类学置身于一个宽广而变化的人文视野之中加以审视,汲取和借鉴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大量资源,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文学批评以及语言学等等。对于学习和教授人类学的人来说,这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亦可为存兴趣了解“人类学智慧”的人提供一个问题式的研究性路标。
展开
精彩书摘
  人类学最好被视为对社会生活的普遍观点。或是一种社会关系建构中的民族志方法吗?
  人类学中一直存在强烈反对在西方内部进行研究的家乡式人类学观点,甚至反对在不那么“具有异国情调的”地点展开的研究。这种论点含有认识论和政治上的双重意味。众多西方学科,无论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关注西方自己的社会和文化,只有人类学将自己的根基扎在远离西方中心的地方,欣赏他者的“文明”“文化”和“科学”(Bloch,1988)。当西方缩减了海外研究基金和慈善援助,也不再装作关注“历史的终结”和西方民族民主模式的政策的主导地位的时候,人类学尽可能的继续保持并成为代表非两方利益的一面旗帜,这一点变得至关重要。
  与这种观点相应的就是认为只有通过文化震惊带来的强烈反差,才可能获得对自己和他者相对的眼光。由于人类学眼光只可能诞生于不同文化的成员交往时的“触点地带”(Hastrup,1995b),家乡式的人类学想要研究自己的文化是不可能成功的。如同阿代纳(Arclener,1987)所阐述,人们脑中充斥着“由社会决定”的概念和分类,并且最终以自己的生活将这些又“回馈到社会中”。通常情况下,人们作为“本土的”行动者,意识不到这点,没有发现这就表现了他们日常经验和实践,因为对他们而言,社会空间和文化世界并不是思索的对象。只有对于陌生的惊奇,例如人类学家初到某个极具反差的社区,才能令人类学家和当地人打破常规和自适应之间的平衡,使常态看起来不再熟悉;仅在此刻才可明了究竟是否“是在家乡”。
展开
目录
前言
1 能动者和能动性(Agent and agency)
2 相异性(Alterity)
3 自我的人类学(Auto—anthropology)
4 身体(Body)
5 儿童(Children)
6 分类(Classification)
7 代码(code)
8 认知(Cognition)
9 常识(Common sense)
10 社区(Community)
11 意识(Consciousness)
12 矛盾(Contradiction)
13 交谈(Conversation)
14 大同主义(Cosmopolitanism)
15 文化(Culture)
16 控制论(Cybernetics)
17 话语(Discourse)
18 阴性书写(Ecriturefeminine)
19 常人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
20 形式与内容(Form and content)
21 性别(Gender)
22 流言飞语(Gossip)
23 家和无家(Home and homelessness)
24 人权(Human rights)
25 人文主义(Humanism)
26 混杂状态(Hybridity)
27 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
28 个体性(Individuality)
29 互动(Interaction)
30 阐释(Interpretation)
31 反讽(Irony)
32 亲属关系(Kinship)
33 阈限(Liminality)
34 文学性(Literariness)
35 方法论的折中主义(Methodological eclecticism)
36 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and holism)
37 存在的瞬间(Moments ofbeing)
38 迁移(Movement)
39 神话(Myth)
40 叙事(Narrative)
41 网络(Network)
42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43 权力(Power)
44 定性与定量方法论(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ologies)
45 阅读(Reading)
46 乡村牧歌(Rural idyll)
47 科学(Science)
48 社会(Society)
49 国家(State)
50 刻板印象(Stereotypes)
51 旅游业(Tourism)
52 交易(Transaction)
53 城市化(Urbanism)
54 暴力(Violence)
55 视觉主义(Visualism)
56 制造世界(World-making)
57 世界观(World-view)
58 书写(Writing)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