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维科学知识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41346
  • 作      者:
    马林著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思维科学知识读本》将一个全新的知识世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倍感新奇,使人耳目一新。阅后深有感触的是:总体上比较全面系统地建立起了思维科学的基本框架;研究思路突破了以往思维研究的局限,能以广阔的视野从立体的角度来思考与研究问题;在一些课题研究上有所创新;文笔比较通俗、简练、易懂,适用于广泛的读者群体。作者单枪匹马完成如此浩繁的研究、综合、整理、编写任务实属不易,没有坚强的毅力、勤奋的精神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是难以完成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思维科学导论
  思维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正处在研究与发展中,其研究的范畴和所应包含的内容,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本可以完整阐述这一科学的著作出现。本书作为一本完整和系统介绍思维科学的著作面世,会使人们感到新鲜和生疏。因此有必要在本章中做一个系统的概要介绍,这对于系统学习与理解本书的精神是有好处的。以下分为思维概念的定义、思维科学的地位、思维科学发展史、思维空间的范围、思维主体的结构、思维客体的结构、思维活动的结构几个部分来介绍。
  第一节 思维概念的定义
  当我们要学习和研究思维科学这样一个宏大的科学系统的时候,应该从何人手呢?这是我们首先要遇到的一个问题,这一庞大系统包含着难以计数的大量概念,这其中最为核心和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思维。如果不对其加以正确地定义,就会引起相关概念的定义混乱,使许多概念搅在一起,成为一团理不清的乱麻。
  一、思维观
  关于思维的定义,在实践中存在各种分歧,这是因为各自对思维本质认识的程度不同。所以,给思维下定义要以科学的思维观为指导,高度概括思维的本质属性,才能科学地定义思维这一十分重要的概念。苏富忠在《思维科学》一书中提出了思维观的理论。其指出:思维观是关于思维蕴含着种种差异性的一般理论观点;是思维者概括关于思维的大量经验事实而得到的;它需要概括关于思维的多种科学研究成果;需要在一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制约下展开;需要在其他相关的理论制约下展开;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来建构。纵观思维观研究的历史,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间接论的思维观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其存在巨大的片面性,已成为思维研究、语言研究、心理研究的巨大障碍。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思维科学导论
第一节 思维概念的定义
第二节 思维科学的地位
第三节 思维科学发展史
第四节 思维空间的范围
第五节 思维主体的结构
第六节 思维客体的结构
第七节 思维活动的结构

第二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结构及作用
第二节 感觉神经系统
第三节 上传神经系统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五节 下传神经系统
第六节 效应神经系统
第七节 其他神经系统

第三章 大脑功能
第一节 动力启动功能
第二节 信息接收功能
第三节 信息存储功能
第四节 信息处理功能
第五节 智能控制功能
第六节 效应输出功能
第七节 自我维护功能

第四章 思维机制
第一节 神经的信息机制
第二节 条件反射机制
第三节 记忆学习的机制
第四节 场物质传递机制
第五节 精神场发射机制
第六节 意识行为活动机制

第五章 思维过程
第一节 思维过程的起点与终点
第二节 脑的进化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 动物思维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原始人的思维发展过程
第五节 概念思维的产生过程
第六节 个体思维的成长过程
第七节 思维活动的状态过程
第八节 认识活动的思维过程
第九节 实践活动的思维过程

第六章 思维规律
第一节 大脑记忆存储规律
第二节 思维交流互补规律
第三节 思维感应认同规律
第四节 思维同化顺应规律
第五节 思维承续接力规律
第六节 选择与建构重组规律
第七节 显潜意识融通规律
第八节 无序有序协同规律
第九节 逻辑非逻辑互补规律
第十节 思维作功量次规律
第十一节 直觉思维规律
第十二节 形象思维规律
第十三节 抽象思维规律

第七章 思维形式
第一节 思维形式与内容
第二节 形象思维形式
第三节 动象思维形式
第四节 觉象思维形式
第五节 表象思维形式
第六节 抽象思维形式
第七节 意象思维形式
第八节 心象思维形式
第九节 念象思维形式
第十节 梦象思维形式
第十一节 思维形式的演变

第八章 思维模式
第一节 思维模式概述
第二节 思维模式的元素
第三节 思维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判断型思维模式
第五节 表述型思维模式
第六节 存储型思维模式
第七节 决策型思维模式
第八节 行为型思维模式
第九节 专业型思维模式
第十节 科学型思维模式
第十一节 技术型思维模式
第十二节 政治型思维模式
第十三节 经济型思维模式
第四节 军事型思维模式
第五节 外交型思维模式
第十六节 艺术型思维模式
第十七节 审美型思维模式

第九章 思维方式
第一节 思维方式概述
第二节 模糊思维与精确思维
第三节 定量思维与定性思维
第四节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第五节 点的思维与线的思维
第六节 平面思维与层次思维
第七节 立体思维与系统思维
第八节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第九节 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第十节 再现思维与创造思维
第十一节 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
第十二节 具体思维与辩证思维
第十三节 微观思维与宏观思维
第四节 前馈思维与后馈思维

第十章 思维方法
第一节 思维方法概述
第二节 记忆性思维方法
第三节 基础性思维方法
第四节 综合性思维方法
第五节 抽象性思维方法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方法
第七节 科技性思维方法
第八节 社会性思维方法
第九节 艺术性思维方法

第十一章 思维品质
第一节 思维品质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记忆性
第三节 思维的广阔性
第四节 思维的深刻性
第五节 思维的敏捷性
第六节 思维的系统性
第七节 思维的灵活性
第八节 思维的精密性
第九节 思维的预见性
第十节 思维的统摄性
第十一节 思维的创造性

第十二章 素质与能力训练
第一节 素质与能力概述
第二节 训练建构思维能力
第三节 保养维护生理能力
第四节 锻炼增强身体能力
第五节 磨练沉积心理能力
第六节 修养升华思想能力
第七节 学习提高认识能力
第八节 操作造就实践能力
第九节 全面优化综合能力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