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Hermeneutik der Faktizitat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8175
  • 作      者:
    (德)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夏季学期讲座)》包括了“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和“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两个部分的内容。这个讲座在西方解释学史的转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海德格尔的思想开端、源流、伽达默尔同海德格尔之间的关系以及伽达默尔本人的思想(解释学、实践哲学)都极有帮助。为此,编者编译出版了《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夏季学期讲座)》。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末,随着海德格尔早期著作的陆续编辑出版,引起了西方学术界对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不少有分量的成果相继发表出来,推动了国际海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中,《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夏季学期讲座)》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海德格尔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属于其弗莱堡早期的思想,后收入作者德文版《海德格尔全集》第63卷,1988年出版,1999年出了英文单行本。海德格尔讲授这门课时,时年34岁。 <br>    本讲座有两个突出的现象学的解构的例子:一个是从一开始,海德格尔就对“本体论”(存在论)这个概念做了某种“拆解”的工作:既没有完全抛弃它,又通过回到存在的源始经验将它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本体论区分开来了,这里面包括对存在本身意义的恢复,尽管这个阶段是以作为在者的此在的存在意义为中心。另一个是在讲实际性的“此在”这个概念时,海德格尔用了两节(第4节和第5节)对在西方古希腊和基督教传统观念融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有关人的“僵硬”观念进行了解构,因为不拆解这种观念,我们便无法真正“看”到“此在”本身的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br>    第一章 解释学<br>    第三节 作为实际性的自身解释的解释学<br>    在下面将要讨论的内容的标题中,我们并不在现代的意义上来使用“解释学”(Hermeneutik)这个词,而且它也绝不是迄今为止一般所使用的解释学说的含义。在其本源的意义上,毋宁说这个术语指这样一个规定的统一体:实际性的解释(Auslegens der’Faktizitat)之“传达的”实现,即:遭遇(Begegenung)、观看(Sicht)、把握(Griff)和概念(Begriff)表达的实现。<br>    我们之所以在其本源的意义上选用这个词是因为它——虽然原则上讲并不充分——明显地突出了几个因素,这些因素在研究实际性(Faktizitat)中发挥作用。考虑到其“对象”(Gegenstand),解释学作为这个对象要求的通达方式清楚地表明,作为能够解释和需要解释的东西,这个对象有其自己的存在,而且是以某种被解释状态(Ausgelegtheit)属于它自己的存在。解释学具有这样的任务:使每个本己的此在就其存在特征来理解这个此在本身,在这个方面将此在传达给自身,此在消除自身的陌生化。在解释学中,对于此在来说所形成的是一种以它自己的理解方式自为地生成(zu werden)和存在(zu sein)的可能性。
展开
目录
    译者序<br>    导言<br>    第一节 标题“存在论”<br>    实际性的解释学<br>    序言<br>    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br>    第一章 解释学<br>    第二节 传统的解释学概念<br>    第三节 作为实际性的自身解释的解释学<br>    <br>    第二章 实际性的观念和“人”的概念<br>    第四节 《圣经》传统中的“人”的概念<br>    第五节 人的神学的概念和“理性动物”的概念<br>    第六节 作为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今日”<br>    <br>    第三章 今日之今日的被解释状态<br>    第七节 历史意识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br>    第八节 今日哲学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br>    第九节 增补:“辩证法”与现象学<br>    第十节 解释过程的概观<br>    <br>    第四章 有关其对象存在的一种解释性的分析<br>    第十一节 历史意识中此在的解释<br>    第十二节 哲学中此在的解释<br>    第十三节 解释学进一步的任务<br>    <br>    第二部分 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br>    第一章 先行考察:现象与现象学<br>    第四节 关于“现象学”的历史<br>    第五节 根据其可能性而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现象学<br>    <br>    第二章 “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br>    第十六节 一种先有的形式显示<br>    第十七节 误解<br>    <br>    第三章 先有的形成<br>    第十八节 对日常状态的考察<br>    第十九节 对日常世界的一种错误描述<br>    第二十节 根据逗留的与世打交道来描述日常世界<br>    <br>    第四章 作为世界的相遇特征的意蕴<br>    第二十一节 意蕴的分析(第一稿,没有在课堂上讲授)<br>    第二十二节 意蕴的分析(第二稿)<br>    第二十三节 展开状态<br>    第二十四节 熟悉状态<br>    第二十五 节不可预计的和比较的东西<br>    第二十六 节世界的遭遇特征<br>    <br>    附录:插入和增补(所有这些插入页的标题都是海德格尔给予的)<br>    一、对一种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研究(1924年1月1日)(关于第15节、第19—20节)<br>    二、主题(1924年1月1日)(关于第7—13节)<br>    三、来自概述(1924年1月1日)(关于第7—13节,第14—15节)<br>    四、解释学与辩证法(关于第9节)<br>    五、人的存在(关于第4—5节、第2节、第14节)<br>    六、存在论;人的本性(Naturahominis)(关于第4—5节、第13节)<br>    七、投入(关于第3节,第18页)<br>    八、实行(关于序言)<br>    九、现象学(关于第9节,第37页)<br>    十、正义的人(Homoiustus)(关于第4—5节)<br>    十一、论保罗(关于第4—5节)<br>    十二、意指(关于第22节)<br>    <br>    德文版编者后记<br>    英文版译者后记<br>    德—汉术语对照表<br>    汉—德术语对照表<br>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