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到源初的生存现象:海德格尔前期对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诠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98515
  • 作      者:
    朱清华著
  • 出 版 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海德格尔前期对人的存在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存在作为此在是对传统的二元论的主体论的批判和瓦解。他对存在自身的源始的思考是对哲学自身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的一次重新检视。 <br>    《回到源初的生存现象》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海德格尔前期思想对亚里士多德思想吸纳的实质和内容是什么。
展开
内容介绍
    海德格尔前期思想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关系很久以来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但是对这个关系的实质却是众说纷纭。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是,海德格尔前期思想对亚里士多德思想吸纳的实质和内容是什么。借助于海德格尔前期对亚里士多德文本的具体诠释,本书力图揭示出,正是在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存在论化的诠释基础上,海德格尔才得以给出对人的存在问题和存在问题自身的前期‘解答: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进行存在论诠释,海德格尔揭示出人的“本质”是“在—世界—中—存在”。实践智慧是促使人进行本真的决断的“良知”,因此它是人本真的个体化存在的前提。正是从亚里士多德描述的人的实践行动的境域性和与之相伴的行动的时机性概念中,海德格尔揭示出了源始的时间性—一融将来、过去和现在于一体的绽出的当下。海德格尔进一步通过诠释亚里士多德智慧活动,揭示出存在自身源始的发生乃是在场。通过源始的时间性和在场的源始领会,海德格尔给出了他的前期的存在问题的解答——在源始的时间性中绽出的在场。海德格尔前期对人的存在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存在作为此在是对传统的二元论的主体论的批判和瓦解。他对存在自身的源始的思考是对哲学自身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的一次重新检视。<br>    本书除了导论和结束语部分外,共分为七章。导论部分说明了亚里士多德思想对海德格尔前期思想形成的重要影响,提出,海德格·尔进入亚里士多德研究是不满于当代哲学的研究现状。他要源始地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存在的意义问题,而解决存在问题的出发点是对人的存在问题的理解。海德格尔在亚里士多德那儿发现了对人的生存现象的源始的描述,这促使他回到亚里士多德,真正开始了他自己的哲学探索。<br>    第一章是研究综述。这个部分分别介绍了Kisiel、Buren、Volpi、Taminiaux、Sadler。等在这个领域的代表性_的研究成果。正是站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才能够深入进行。这些学者大部分承认亚里士多德思想对海德格尔前期思想形成的积极作用(Kisiel、Volpi、Taminiaux、Buren),也有部分学者强调海德格尔的神学思想渊源,认为海德格尔基本上是在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对峙中发展出自己的思想(Sadler)。一个普遍的误解是,认为海德格尔把亚里士多德的智慧活动的内容作为在手的和衍生的,是海德格尔批判的对象。<br>    第二章揭示出海德格尔和亚里士多德在现象学方法论上的互通,这是海德格尔回到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基础因素。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源始的现象学家,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诠释学也秉承现象学的根本原则要“回到事情自身”。他们的现象学方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揭示真理(aletheia)的方式来呈现事情本身。不过,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实际生存的现象学描述还是一种存在者层次上的,必须在存在论层次上对他进行重新诠释。<br>    第三章说明,海德格尔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的诠释,揭示出人的此在的本质是“在一世界一中一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源始地包含在了此在操劳的意向性特征中了,在亚里士多德那儿被描述为人的实践活动的有层次的目的关联整体。同时,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特征——人具有逻各斯的说明,指示出人的认识源始的发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是通过语言对生存现象的实际呈现。真理也首先不是指命题,而是一种对现象的揭示和去除遮蔽。<br>    第四章揭示出,海德格尔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概念的存在论化,获得了源始的时间性。实践智慧是良好的审思,这种德性的实质是,把握恰当的时机作出行动的决断。海德格尔将这种德性诠释为召唤此在作出决断以实现本真能在的“良知”。<br>    第五章揭示出,通过诠释亚里士多德的智慧活动现象,海德格尔将对存在的源始体验“在场”呈现出来。<br>    第六章在以上三个部分基础上说明,海德格尔恰是在从亚里士多德那儿揭示出的源始时间性和存在体验基础上,给出了他对存在问题以及人的存在问题的前期解答。人的此在作为境域性的“在一世界一中一存在”,其主体性是要通过本真的决断实现。人的能在虽然在将来,却回溯到过去性的时间状态并一起在当下中被遭遇。存在就被理解为在这个当下的瞬间中绽出性的在场。本章同时反驳了在综述中已经提出的那个对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诠释的普遍的误解,说明,海德格尔并没有把智慧活动作为非本真的生存方式,也没有把智慧活动对存在的理解仅仅作为拒斥的对象,这种存在理解反而被海德格尔从亚里士多德那儿源始地继承下来。<br>    第七章介绍海德格尔思想的转折和转折后的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
展开
目录
导论<br>一、海德格尔对传统存在论的批判<br>二、传统的存在观念不足以解释人的存在<br>三、回到人源始的生存,回到亚里士多德<br>四、本书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研究目标<br>第一章 研究综述<br>第一节 海德格尔前期思想的成熟和亚里士多德不可分——Theodore Kisiel的论述<br>第二节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的诠释<br>一、Franco Volpi: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的诠释和吸收<br>二、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的吸收和扭曲——Jacques Taminiaux的相关观点<br>第三节 源始基督教和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态度<br>一、John Van Buren:源始基督教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共同作为海、德格尔的思想来源<br>二、对抗亚里士多德——Ted Sadler的观点<br>第四节 国内研究成果<br>小结<br>第二章海德格尔和亚里士多德方法上的一致:回到现象自身<br>第一节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特征:对现象的“拯救”<br>第二节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观念和方法<br>第三节海德格尔和亚里士多德在现象学上的互通<br>一、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和亚里士多德的方法的一致:解蔽(aletheuein)<br>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解释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原始现象学方法上的一致源于思想上的互通,兼论二者的现象学真正差别之所在<br>第四节 关于解释亚里士多德文本的具体方法<br>小结<br>第三章 回到人源始的生存境域<br>第一节 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揭示出人的存在作为“在世界中存在”<br>一、从亚里士多德实践活动的目的关联揭示出此在生存的因缘关联<br>二、通过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目的概念,揭示出人的存在的Da<br>第二节 从亚里士多德的真理(aletheia)概念揭示出理解源初的发生乃是去蔽<br>一、作为揭示真理的媒介的逻各斯(Logos)对世界的首要的显示动能<br>二、逻各斯(Logos)与命题真理问题<br>第四章 从实践智慧揭示出本真生存和源始的时间性<br>第一节 灵魂的各种揭示真理的方式<br>第二节 实践智慧的特征——在时机(kairos)中的选择和决断<br><br>二、实践智慧是实践行动中进行良好的选择和决定的德性<br>二、好的选择和决定的关键是把握时机<br>三、选择决定和意见的差异<br>第三节 实践智慧作为良知<br>第四节 由实践智慧获得源始的时间性——绽出的统一<br>第五章 智慧对存在自身的揭示以及古代存在论包含的问题<br>第一节 智慧活动的渊源:生产制作(poiesis)<br>一、智慧起源于技艺<br>二、智慧对存在的把握——生产制作模式<br>第二节 智慧活动:一种揭示真理的最高方式<br>一、智慧活动方式是人生存的最高可能性<br>二、智慧和实践智慧比较<br>第三节 智慧对存在的领会——在场(Anwesenheit)<br>一、存在的定义方式:类比的统一性<br>二、存在作为在场<br>第四节 古代存在论潜藏着的被扭曲的危险——脱离了人生存的实际性和源始时间性的遗忘<br>第六章 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和存在问题自身的前期答复<br>第一节 人自身的存在和主体性<br>一、海德格尔的主体性打破主客对立的壁垒<br>二、此在本真的“自我”<br>第二节 通过实践智慧(phronesis)提供的源始的时间性和智慧(sophia)提供的存在意义,理解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前期解答<br>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和理论问题<br>第七章 海德格尔的转向和对前期亚里士多德诠释的继承<br>一、由基础存在论向元存在论转变的计划<br>二、对技术和座架(Gestell)的批判<br>三、解蔽的新视野——海德格尔“转折”后对真理(aletheia)概念研究的延续和深化<br>结束语<br>参考文献<br>附录: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节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