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启蒙札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2423
  • 作      者:
    陈乐民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启蒙”是一个多么响亮的名词呀,对自然界来说,它是与黑暗相对立的;对于人世间来说,它是与愚昧和专制相对立的。启蒙的社会现象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后期,它的历史渊源甚至可以上溯到希腊时期。然而,现在经常把“启蒙”时期比较集中在十八世纪的法国,这是有它的道理的。但是,如果经过历史的考察,这样的说法却是不完满的。下面,我准备把欧洲的“启蒙”分成若干个问题,做一些考察。
展开
作者简介
    陈乐民,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剧变和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主编并作者之一)、《欧洲文明十五讲》、《从一滴水看宇宙——莱布尼茨读本》、《文心文事》、《徜徉集》、《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译并作序,马勒布朗士著)、《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史傅德对话,晨枫编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十八世纪的“启蒙”是一种在欧洲社会从萌芽而扩展到社会上的精神现象,人们习惯地把它称作“启蒙运动”。“运动”两个字其实是用得不恰当的,尤其是用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上,常会使人产生误解。因为,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对“运动”两个字时常有一种特殊的理解和情结,所谓“运而动之”。我看到的一些西方人写的著作和文章里,在谈到“启蒙”的时候,都没有“运动”这个定语。
展开
精彩书评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br>    ——康德<br><br>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br>    ——伏尔泰《哲学通信》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何谓启蒙  <br>    讲一点十八世纪以前的历史<br>    康德说:“从迷信解放出来唤作启蒙。”<br>    然而,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园之感。黑格尔说的直到现在的西方(欧洲和北美)还都适用。当今的政治家或者学者,无论他们对现实抱有怎样的观点和他们如何行动,希腊是他们的文明的源泉,是没有人能否认的。希腊有许多学派,但是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是追求光明、崇尚知识、摆脱黑暗。柏拉图曾经讲过一个洞穴人的故事:许多人长时期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他们的周围一片漆黑,有一个人爬出洞口,骤然间,阳光直射着他的两眼,以致什么都看不见,慢慢的,他习惯了这阳光:原来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是这样的美呀!这段故事后人把它叫做“洞穴人的隐喻”。在古希腊以后,欧洲曾经有过大约五百年的黑暗时期。到十世纪以后,基督教文明在西欧虽然占了支配人们精神和思想的地位,但是社会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在黑暗中寻找亮色。<br>    ……
展开
目录
前言:“启蒙”札记<br>一 何谓启蒙<br>讲一点十八世纪以前的历史<br>科尼斯堡的圣人——康德与启蒙<br>康德论启蒙——读康德“何谓启蒙,答复这个问题”<br>启蒙在苏格兰<br>启蒙的进程——以英国为例<br>英国启蒙的近代意义<br><br>二 伏尔泰与启蒙<br>伏尔泰与启蒙——伏尔泰诞生三百年<br>重读伏尔泰《哲学通信》<br>理性·人性·文人<br>跟伏尔泰去英国<br>“理性”在历史的长途跋涉中<br>伏尔泰与爱尔维修<br>伏尔泰:“铲除卑鄙”<br>《论宽容》中译本问世——兼及译家蔡鸿滨<br>伏尔泰的一篇讽寓小品<br>伏尔泰的大脑<br>从迷信到理性——伏尔泰为什么写“历史哲学”<br>闲说“伏尔泰与中国”<br>“大杂家”伏尔泰<br>敬畏思想家<br><br>三 论其他启蒙思想家<br>说说狄德罗<br>狄德罗的一篇小说:《女教徒》<br>狄德罗的“沙龙随笔”<br>卢梭是怎样一个人<br>论卢梭<br>思想巨人约翰·洛克<br>大卫·休谟何许人<br>伏尔泰笔下的卢梭与休谟<br>弗朗西斯·培根<br><br>四 启蒙与中国<br>瞎子摸象——启蒙时期欧洲哲学家眼中的“中国哲学”<br>莱布尼兹与中国——兼及“儒学”与欧洲启蒙时期<br>启蒙在中国<br>市民社会的经验在欧洲<br>李慎之去世五年祭<br>即使是一粒沙子,也该是一粒有“灵性”的沙子(代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