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子本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55267
  • 作      者:
    李红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金景芳:《易经》《老子》以其人格之伟大,思想之精深,遂乃皋牢百代,独步千古,两千年来,百家群籍,浩如烟海,沿流溯源,几乎无不以此二书为其本根,学者有志于中国哲学,固舍此莫由也。黑格尔: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展开
内容介绍
    《老子本义》讲述了:《老子》文从字顺,却极难把握,窃以为当有三大原因:一是当时语言文字的简质,二是老子的直觉表达方式,三是后人不能做到‘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曾说过:“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此说对于今人读《周易》、《老子》,完全适用。
展开
精彩书摘
    老子借助知识学习和自然规律之间的"损益关系",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主张提供哲学基础。老子认为,借损益之道修"无为"境界,即掌握学问越深厚,认识"无为"越深刻。学习知识提高修养,是日积月累、与日俱增。学习越是深入,认识越是提高,遵循客观规律就越会减少人为因素。将人为因素减到最低限度,减到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把顺应自然的不妄作为用之于治天下,就能够无所不为。想赢得天下就要善于顺应自然、不生事端,否则就不能赢得天下。<br>    只要有人,人与天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的智性决定了人有问天、胜天即探究自然、征服自然的欲望和作为,这又反过来促进、加深了人对人天关系的认识。人究竟在何种范围、何种程度、何种对象、何种结果上能够问天、能够胜天,这是没有绝对结论的。老子是从绝对尺度来看待人天关系,显然是绝对正确的——尽管这一推论并不能实证。用绝对的、终极尺度来裁量相对的时空、具体的对象,这是老子"无为"之说的思维路线。然而,要相对时空中具体的人在具体问题上服从绝对理念,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不符合人的私性、智性的本能。这也是"无为"说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修而不能为乃至不会修的根本所在。<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道可道<br>    第二章 有无相生<br>    第三章 不尚贤<br>    第四章 道冲不盈<br>    第五章 天地不仁<br>    第六章 天地之根<br>    第七章 天长地久<br>    第八章 上善若水<br>    第九章 揣锐不保<br>    第十章 营魄无离<br>    第十一章  当无有用<br>    第十二章  五色令盲<br>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br>    第十四章  无物有象<br>    第十五章  持道不盈<br>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br>    第十七章  下知有之<br>    第十八章  道废有仁<br>    第十九章 绝智弃辩<br>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br>    第二十一章  孔德从道<br>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br>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br>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br>    第二十五章  有物日道<br>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br>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br>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br>    第二十九章  圣人去甚<br>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br>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br>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br>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br>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br>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往天下<br>    第三十六章  欲歙必张<br>    第三十七章  无为无不为<br>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br>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br>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br>    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br>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br>    附:损之而益<br>    第四十三章  无为有益<br>    第四十四章  身名孰亲<br>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br>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br>    第四十七章 不窥牖见天道<br>    第四十八章 学益道损<br>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br>    第五十章 出生人死<br>    第五十一章 道生德畜<br>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br>    第五十三章 大道畏施<br>    第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br>    第五十五章 德厚如赤子<br>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br>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br>    第五十八章 政闷民淳<br>    第五十九章 治民唯啬<br>    第六十章 治大国烹小鲜<br>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br>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奧<br>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br>    第六十四章 未兆易谋<br>    第六十五章 智多难治<br>    第六十六章 江海善下<br>    第六十七章 唯大不肖<br>    附:持护三宝<br>    第六十八章 善士不武<br>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br>    第七十章 吾言易知<br>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br>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br>    第七十三章 勇于不敢<br>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br>    第七十五章 民饥税多<br>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br>    第七十七章 天道犹弓<br>    第七十八章 弱水攻坚<br>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br>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br>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br>    上善若水(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