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另老子一词在口语中有多种用法。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说即老聃,春秋末期楚国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是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的哲学之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仅有五千言,却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构造了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获得《道德经》所蕴涵的思想的指导与启迪。《道德经》的精髓也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惊羡。
也许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认为《道德经》深奥难懂,所以才会望"道"兴叹!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和阴阳变幻的玄妙;《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时代的战乱、社会的不安定、人事的纷争、生命的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学。例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的思想,告诉人们清静无为可以养神长寿;"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反者道之动"(第四十章)的观点,说明世事常变化、矛盾双方的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福祸相互转化的道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第四十四章),教导人们不要追名逐利;"无为而治"的观点,又指出了领导艺术的至善境界。
展开
——林语堂
老子思慧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经》这本书洋洋五千言,是完全没有固有名词的,是用警句和格言来编辑的,但它采取了对偶和韵文的文体。而其内容表现同采取了巧妙表意的逆说手法。《道德经》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卢川芳郎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