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学·佛学·玄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31029
  • 作      者:
    汤用彤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br>    汤用彤毕业于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9年5月至1951年9月,曾任北大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r>    汤用彤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外国语文,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的研究。所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用科学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佛教从印度传入到唐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佛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相互关系;详细地考察了中国佛教各个学派、宗派的兴起和衰落过程及其原委。他对中国佛教史料中关于佛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重大的佛教历史事件、佛经的传译、重要的论著、著名僧人的生平、宗派与学派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的关系等等都作了谨严的考证和解释。由于他对佛教有系统的研究,因而对印度哲学发展过程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他在《印度哲学史略》中采录了中国所保存的不少重要史料,并作了考证和评价。其学术成就获得中外有关学者的一致好评。<br>    已出版的著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学术论文集》(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等)、《印度哲学史略》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北京大学出版社曾于1991年出版过一本汤用彤先生的《理学·佛学·玄学》,现在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用彤先生的《儒学·佛学·玄学》,那么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说,这本《儒学·佛学·玄学》是由《理学·佛学·玄学》增删的一本新书,它不是《理学·佛学·玄学》的重复出版。
展开
目录
    儒学<br>    理学谵言<br>    评近人之文化研究<br>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br>    附录一:中国文化即是儒教、儒学<br>    附录二:“中国哲学”<br>    <br>    佛学<br>    论魏晋佛法兴盛之原因<br>    论晋宋问佛教<br>    释道安时代之般若学述略<br>    竺道生与涅粲学<br>    释法瑶<br>    论“格义”——最早一种融合印度佛教和中国思想的方法<br>    摄山之三论宗史略考<br>    隋唐佛学之特点——在西南联大的讲演<br>    论中国佛教无“十宗”<br>    中国佛教宗派问题补论<br>    与胡适先生关于中国佛教史的通信<br>    附(一):用彤先生1928年7月16日致胡适信所附《中国佛教史略》中的《禅宗》一章<br>    附(二):胡适1928年7月21日复用彤先生信全文<br>    <br>    玄学<br>    绪论<br>    魏初名理之学<br>    言意之辨<br>    本末有无之争<br>    贵无之学(上)——王弼<br>    贵无之学(中)——阮籍和嵇康<br>    贵无之学(下)——道安和张湛<br>    崇有之学与向郭学说<br>    王弼与郭象<br>    结论<br>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br>    魏晋玄学流别略论<br>    魏晋思想的发展<br>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