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象学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69398
  • 作      者:
    (美)罗伯特?索科拉夫斯基(Robert Sokolowski)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现象学导论》一书简洁明快,论理深入浅出,就如同索科拉夫斯基教授讲课的风格一样。追求思想的清晰性一直是哲学乃至现象学的最高境界,胡塞尔曾说过没有思维的明晰性,他就没法活下去;把哲学从黑格尔式的繁琐概念思辨返回到思维的自明呈现,原本是胡塞尔创立“直面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的主旨。就这一点而言,索科拉夫斯基教授恰恰是顺应了现象学的原初精义。索科拉夫斯基教授一直在天主教大学开讲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和《笛卡尔沉思》,对胡塞尔及现象学本文数十年的教学与研究,成为这本导论性著作的自然朴实之风的前提和基础。这本《导论》梳理和诠释了现象学的主题,诸如“意向性”、“形式结构”、“自我”、“时间性”、“生活世界”、“主体间性”和“本质直观”等等,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学思想系统地纳入到这些主题之中,思想深刻而又条理明晰。
展开
精彩书摘
  当然,“人人都知道”知觉包含着这样的混合,但是并非人人都知道它们的哲学影响和哲学范围。所有的经验都包含着在场与缺席的混合,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如果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这种混合的话,可能在哲学上会有所启发。例如,当我们听一位说话者说出一句话,我们的倾听涉及这句话的一个部分的在场,它的前后伴随着已经说出和将要说出的那些部分的缺席。这句话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在沉寂和噪音以及先行和后继的或者与之伴随的句子组成的背景上突出出来。在我们对于一句话的经验中所存在的缺席与在场的混合,不同于有关立方体的知觉中涉及的在场与缺席的混合,但是它们都有在场与缺席的混合,都有充实意向和空虚意向的混合。其他类型的对象也会有其他类型的混合,但它们都会是在场与缺席的混合。
  让我们返回到对于立方体的经验。在某个特定时刻,只有立方体的某些侧面被呈现给我,其他侧面都是缺席的。但是我知道我可以围绕立方体走一圈,或者把立方体拿来转一圈,随着在场的侧面走出视野,缺席的侧面将会进入视野。我的知觉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即使我只盯着立方体的一个侧面,我的双眼的扫视也在引导着一种我自己甚至没有觉察到的搜寻活动。当我转动立方体或者围绕它行走的时候,潜在知觉到的东西就转变成实际知觉到的东西,原来实际知觉到的东西则悄悄滑入人缺席状态;它变成曾经被看到的东西,成为只是潜在地被再次看到的东西。而在主观方面,空虚的意向变成了充实的意向,充实的意向则变成空虚的意向。
  此外,其他的知觉样态(modality)也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不仅能够观看立方体,还能够触摸它,我可以敲敲它,看看它会发出什么声音,我可以尝尝它的味道(对婴儿来说,嘴巴是首要的触觉器官),我甚至还可以用鼻子闻闻它,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这些都是潜在的呈现,与我对立方体的任何呈现相伴而来,它们可以被激活并被带入直接的在场。甚至在立方体只是被给予我的观看的时候,所有这些潜在的呈现也都围绕着它。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什么是意向性?它为什么重要?
第二章 意识经验的一个范例:对一个立方体的知觉
第三章 现象学中的三个形式结构
第四章 现象学是什么:一个初步陈述
第五章 知觉、记忆和想象
第六章 语词、图像和象征
第七章 范畴意向和范畴对象
第八章 自我的现象学
第九章 时间性
第十章 生活世界与主体间性
第十一章 理性、真理和明见性
第十二章 本质直观
第十三章 对现象学的界定
第十四章 当前历史语境中的现象学
附录 现象学百年
选读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