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默无常:寻找定向中的哲学反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0381
  • 作      者:
    关子尹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周易系辞上》
  哲学活动从关怀开始,最终难免于悲情。
  希望本不存在于自然,而只系乎人心。
  人生最可贵的是其“可能性”,但最令人敬畏乃至怖栗的,亦是“可能性”。
  作为一门学问,哲学固早已立于学府,但更重要地,哲学是吾人于尘世之上,活于处境之中,疑于种种困惑,和面对种种问题时,起于一旦和难以抑止的一些思虑活动。这一意义的哲学并不为学院所专有,而乃人际所能共享;并不限于典籍理论,而存乎吾人之一心。这一意义的哲学,是吾人在生活处境里从疑惑中寻求解惑的过程。如果不能这样为哲学寻根,并予之以安立,哲学很有机会沦为纸上谈兵式的概念游戏。
  语文规划和语文作育是一个社会或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前者涉及政府的语文政策如何厘定的问题;后者则关乎一语言群体所有成员对其语言所需共同承担的培育责任。今日中国大学为求国际化而强调英语,从策略上看虽属正确,但绝不宜“过火”,更决不可争相追效。否则,轻则可令今日过分激进的一些高等院校将来进退失据,重则可令汉语本来光明的未来蒙上阴影。
  “语默”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上》,它包含了人生的起居作止、行藏动静、趋避取含等。作为生存于天地之间、徘徊于生死之际的人,对于身边的人情物理做出的回应即可概括为“语默”。人世间“语默”本无二致,“语”可视之为我们日夕问因发于有感而产生的理论冲动,而“默”则几近于哲学对自身理论限制的认识这种智慧。以“无常”来形容哲学,并不在于标榜哲学性格的乖张,而是为了说明哲学正是人们于种种游移不定的处境中找到“定向”的凭借。
  人生在世,无论得失成败,总得尝试寻找某些定向,否则我们于手足无措之余,更无法谈论生命意义之所在。《语默无常:寻找定向中的哲学反思》正是作者就不同问题展开哲学探索的一些尝试。
展开
作者简介
  关子尹,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前哲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现象学、语言哲学、人文电算等。主要著作有《从哲学的观点看》、《海德格的诠释现象学与同一性思维》、《系统视野与宇宙人生》、《教我心醉—教我心碎》等,译著有《人文科学的逻辑》(卡西尔著)、《论康德与黑格尔》(理查德·克隆纳著),发表英文、德文、中文学术论文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语默无常:寻找定向中的哲学反思》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较有学术分量的论文,以文字学的研究为中心,进而论及哲学本身及哲学史问题。全书语言流畅,充满生活的亲切感,可读性强。语默源出于《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语。”作者认为哲学的智慧,就是教人尽心尽性的去生,然后又无牵无挂的去死,以便由动而复归于静。吾人生于世上,在种种责任与角色的要求下,总不能恒静而无语,不过言说无论如何精彩,言说者却又不能不知道所有言说都有其限制,一若一切生都不能逾越死,动都要归于静!因此“语默无常”道尽了生死之间的道,我们在看重语言力量的同时,也需为缄默留有余地。
展开
精彩书摘
  此中,我们一方面可考虑设计一些右脑教材或课程以作平衡,而另一方面也应该就原有的课程进行反省。就历史和地理这两个传统的学科而言,它们虽不至于是成为最受轻视的术科,但却存在着一些根本的问题。就本质而言,历史的学习,本应促使学生把一己的关怀循时间的向度向人类(特别是自己的国族)的既往经验去开展。历史的学习,最可贵的是能让学生认识自己于“历史洪流”中所处的地位,并因此而学会承担历史留给自己的责任。地理的学习,则循空间的向度拓展吾人的视野,使吾人学会从不同的观点看事情,并从比较中认识自己生活空间的长处和短处。德国哲学家康德便常表示一生最爱讲授的课程是地理学。而历史和地理二者虽分别强调时间和空间,但彼此之间其实关系最为密切。中国向来史地一家,其实并非无因。总的而言,由于史地两科涉及的是人类于时间和空间向度的活动,如果处理得宜,其实最能刺激学生的右脑思维。但如果处理不当,历史和地理却往往沦为只求背诵的“另类”语文课,于徒增学生学习压力之余,根本不能把学科的潜在意义开发出来。当然,历史和地理教育虽有浓厚的右脑相关性,但同时却又绝不能不用左脑。撇开语文媒介的需要外,我们还应以左脑对感知到的史地处境进行比较分析和多元反省。或借古鉴今,或以他山之石,攻己之错,如此上下求索,研读史地的效益,方能尽显。很可惜的是,教育界往往昧于这一关键,以香港的中学为例,学界对史地这两门学科非但没有投放特别的资源,而且在学制改革的过程中,史地往往成为压缩与精简的对象,这一发展是令人忧心的。
  数学工作很大程度上要用左脑,是无可置疑的。而事实上,时下的数学教育,亦只以训练左脑的推理运算为主。然而,在左右脑协同运作理念的诱导下,愈来愈多的教育学家已认识到,教育整体而言是要左右平衡的,一门学科即使本质上“左脑导向”一如数学,亦不应该只集中于训练左脑。这个问题可从几个层面谈论。
展开
目录
序言(劳思光)
繁体版前言
简体版前言
寻找定向中的哲学
一 从大克鼎和史墙盘中的“哲”字看哲学(2007)
1.“哲学”一词的由来
2.“哲”或“愆”字的字形和字义的一般省察
3.从金文中的“哲”字的形构看“哲”的深层意义
4.“哲”与“德”的关系
5.结语:“哲学”概念的重审——从哲学问题到哲学疑难
附<从大克鼎和史墙盘中的“哲”字看哲学>后记
1.“折”乃哲学之所以称为“智慧”的基础
2.大克鼎和史墙盘“哲”字的部件分析
3.“哲”字于上古是否曾有动词性格的问题
4.对方家异议的一些回应
5.哲学与文字学

二 千载传慧业,哲学旦复旦(2007)
三 论哲学的“洗炼”问题(2003)

系统视野及其启示
四 宇宙、世界与世界观(1998)
1.何谓宇宙?何谓世界?
2.Kosmos与“秩序”观念
3.“世界”与“界域”理论
4.从“世界”到“世界观”

五 系统问题的宏观省察(1998)
1.从字源上看“系统”
2.从哲学角度看“系统”这观念
3.知识系统与现实系统
4.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5.一般系统论、系统哲学与复杂性理论
6.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思潮

六 从《周易》看变化(1999)
1.绪论
2.《周易》作为一符号系统
3.《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
4.今本《周易》反映了哪些生命智慧
5.“艰贞”与“忧患”意识
6.从“象数”到“义理”
7.孔子晚而好《易》
8.“易为君子谋”与“义命分立”
9.《周易》与现代世界

七 大脑左右功能的异同与离合(1999)
1.从一个实验说起
2.大脑解剖
3.大脑语区的发现
4.大脑测试与经验素材
5.大脑左右半球于功能上的主要分别
6.大脑左右功能异别的理论反省:“不对称性”、“偏侧性”和“主次区分”
7.大脑左右的“分工”、“互补”、“协作”和“整合”
8.整合理念下的大脑测试
9.大脑左右功能的分工与整合对现代人生活的一些启示
10.结语

语言、文化、汉语的反思
八 语言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成长(1999)
1.语言作为一系统
2.语言系统及其结构
3.语言系统的“分节勾连”现象
4.语言系统的功能
5.语言系统的三个次系统
6.语言是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
7.语言系统的变化与成长

九 莱布尼兹与现代德语之沧桑(2005)——兼论“语文作育”与民族语言命运问题
1.引言——从两则故事说起
2.莱布尼兹论“语文作育”与“德语思维社会”
3.莱布尼兹论德语的长短
4.就德语的两项“欠缺”与莱布尼兹商榷
5.18世纪以后德语长足的进步
6.从莱布尼兹的“劝诫”到今日德语面对的挑战
7.代结语:从“语文作育”的观点看今日汉语面对的挑战

十 别在语言迷宫里迷路(2006)——语文规划与语文作育的再议
1.语言现实是问题的所在
2.追求语文卓越,应以母语为先
3.香港语文政策的反省
4.语文作育——中大的先机
5.哲学系应扮演的角色
6.回顾与前瞻

十一 寓抽象于具体(2007)——论汉语古文字中的哲学工夫
1.前言:“言语的文字”与“思想的文字”
2.“隶变”与古文字部件的混淆
3.从字例看汉语古文字中的意义世界
4.从六书理论看汉字抽象观念的建构——兼论“文字类比”原则
5.总结:“汉字乃汉语的一个实质的成分”

十二 母语教育迷思下的“理”与“势”(2008)
1.先讲“理”
2.再言“势”
3.后记

西方哲学史的另类反思
十三 卡西尔与人文科学的逻辑(2003)
1.卡西尔及其时代
2.“人文科学”的理念
3.《人文科学的逻辑》大旨

十四 西方哲学史撰作中的分期与标名问题(2004-2005)
1.引论:康德与黑格尔——对哲学史的两种看法
2.通论:哲学史的撰作与哲学史家的角色
3.分论:西方哲学史撰作中的各种分期与标名
4.结论:实质和虚灵之间

生命中的语默
十五 意向性与宗教感(2001)——从现象学的观点看宗教问题
1.引言:宗教作为一种现象
2.孔汉思的四种立场和两项判准
3.现象学与宗教讨论
4.神作为一意向对象
5.“宗教”作为“意向联系”
6.“宗教感”作为一种纯粹意向
7.“宗教感”作为宗教内、宗教间和宗教外的沟通底线
8.总结

十六 说悲剧情怀(1997-1998)——情感的先验性与哲学的悲剧性
十七 希望概念的哲学反省(2002)
十八 风雨人生(1999)——散论生命的意义
1.开放的系统
2.混沌与人生
3.“慎独”(solitude)
4.曼荼罗(mandala)
5.置诸死地而后生
6.悲剧意识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