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周易系辞上》
哲学活动从关怀开始,最终难免于悲情。
希望本不存在于自然,而只系乎人心。
人生最可贵的是其“可能性”,但最令人敬畏乃至怖栗的,亦是“可能性”。
作为一门学问,哲学固早已立于学府,但更重要地,哲学是吾人于尘世之上,活于处境之中,疑于种种困惑,和面对种种问题时,起于一旦和难以抑止的一些思虑活动。这一意义的哲学并不为学院所专有,而乃人际所能共享;并不限于典籍理论,而存乎吾人之一心。这一意义的哲学,是吾人在生活处境里从疑惑中寻求解惑的过程。如果不能这样为哲学寻根,并予之以安立,哲学很有机会沦为纸上谈兵式的概念游戏。
语文规划和语文作育是一个社会或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前者涉及政府的语文政策如何厘定的问题;后者则关乎一语言群体所有成员对其语言所需共同承担的培育责任。今日中国大学为求国际化而强调英语,从策略上看虽属正确,但绝不宜“过火”,更决不可争相追效。否则,轻则可令今日过分激进的一些高等院校将来进退失据,重则可令汉语本来光明的未来蒙上阴影。
“语默”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上》,它包含了人生的起居作止、行藏动静、趋避取含等。作为生存于天地之间、徘徊于生死之际的人,对于身边的人情物理做出的回应即可概括为“语默”。人世间“语默”本无二致,“语”可视之为我们日夕问因发于有感而产生的理论冲动,而“默”则几近于哲学对自身理论限制的认识这种智慧。以“无常”来形容哲学,并不在于标榜哲学性格的乖张,而是为了说明哲学正是人们于种种游移不定的处境中找到“定向”的凭借。
人生在世,无论得失成败,总得尝试寻找某些定向,否则我们于手足无措之余,更无法谈论生命意义之所在。《语默无常:寻找定向中的哲学反思》正是作者就不同问题展开哲学探索的一些尝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