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通往奴役之路》评析: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之批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06299
  • 作      者:
    谭扬芳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谭扬芳,重庆奉节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2008年7月博士后出站后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工作。曾在北京市宣武区宣传部挂职担任副部长。获得中国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基金第41批资助。研究方向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独立完成副部级高校重点课题1项,参研过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一部《波普尔历史哲学述评》(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参著4本,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通往奴役之路》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成名之作。在该书出版前,在职业经济学家的小圈子以外,他几乎不为人所知。《通往奴役之路》的出版改变了这一切,使哈耶克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该书在英国出版后又在美国出版发行,并且被改成缩写本在畅销流行的《读者文摘》上刊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本书出版的消息还通过那些阅读了缩写本的人传到德国,其中的精彩部分被摘录下来并以打印稿的形式在德国广为传播。
  其二,《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转向之作。该书标志着他将研究的重心渐渐由纯经济学理论转向社会哲学,注重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自由”、“平等”、“竞争”。他开始深入思考一个超出了单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现象。他所提出的那个纯粹知识论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能否达到它为自己设定的理想目标,开始演变为一个视野更为宏大的问题:人类在思考如何改进自身的社会处境时,何以会普遍地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支配?这与该书的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一战”的亲身经历使哈耶克对战争残酷性理解得更具体,使他对法西斯更加痛恨。他渴望世界和平并发誓要为世界和平探索出一条真正的路来。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在经济领域的努力是不够的,因此,他转而研究社会哲学。
  其三,《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奠基之作。他的《自由宪章》、《自由秩序原理》和《法律、立法和自由》等后期著作的中心意图是要阐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经济协调在本质上要优于通过官僚体制对社会进行的政治协调。因此,他主张尽量减小政治和政府的作用。而这些观点可追溯到他在《通往奴役之路》中阐发的主要思想:社会主义迟早会导致极权主义。正是《通往奴役之路》奠定了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中的地位和声誉,“《通往奴役之路》出版后,在全球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
  臻上所述,《通往奴役之路》是哈耶克的重要代表作,如果不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就很难把握哈耶克的思想脉络,也就难以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作出有力的回击。
展开
精彩书摘
  不能不承认,哈耶克对传统的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的批评是极为中肯和发人深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现代逻辑工具的运用,但是,苏联模式计划经济本身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的和错误的理解。通过对哈耶克政治哲学文本的分析和对马克思原著的历史考察,我们不难看出,哈耶克批判的并不是真实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是被他曲解了的计划经济。计划是人类指导实践的手段之一,可是遇到什么都要靠人为的计划来指导其实就是唯心主义了——主观决定客观是根本违背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阐述他关于社会发展的总的观点时认为:社会发展过程终归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人为的干预只是起从属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要坚持唯物主义,就不能从主观计划出发,而应该从物质世界的现实基础出发,从生产力水平,从生产工具、人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等出发。所以,社会主义不是主观愿望的产物,更不是一两个人物的决定就能创造的,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现代社会越来越表现为计划性和组织性,哈耶克反对组织性是逆时代潮流而行的守旧思想,不值一提,但是迄今为止的计划经济基本上都是用行政命令代替社会大生产所带来的社会化计划,就这一点来说,计划经济是很成问题的,是主观唯心的。主观命令必须来源于客观生产,这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原则,必须用客观生产的计划性组织性代替行政主观的计划性。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哈耶克自由观评析
第一节 哈耶克自由观的五大特征
一、个人主义的自由观
二、否定性的自由观
三、消极性的自由观
四、自发性的自由观
五、有限性的自由观
第二节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自由观的基本内容
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自由观的形成
二、马克思自由观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马克思与哈耶克在自由观上的分歧
一、马克思与哈耶克对资本主义与自由之关系的判断
二、马克思与哈耶克对实现真正自由的理想社会条件的判断

第二章 哈耶克民主观评析
第一节 哈耶克新自由主义有限民主观
一、“民主”的含义
二、民主与自由
三、有限民主
四、民主与计划
第二节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新型民主观
一、民主的内涵
二、对封建专制的彻底批判
三、资产阶级民主没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四、民主的实现形式
五、人民监督
第三节 马克思与哈耶克在民主观上的分歧
一、民主与社会主义
二、民主与科学决策
三、作为目的的民主与作为手段的民主

第三章 哈耶克社会公正与社会保障观评析
第一节 哈耶克社会公正与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一、哈耶克的社会公正思想
二、哈耶克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保障与自由
四、分配不公的正效应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哈耶克社会公正与保障思想
一、立论基础:个人自由
二、价值取向:效率优先
三、实现途径:市场竞争
第三节 中国社会公正与保障的历史反思和理论创新
一、历史反思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效率有机统一观的理论创新
三、加强改善民生工作的力度,推进公正、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四章 哈耶克计划观评析
第一节 对哈耶克计划观的界定
一、“计划”的分类及含义
二、计划是可以避免的吗?
三、为什么技术专家竟会居于计划者的前列
第二节 哈耶克对计划体制的批判
一、哈耶克对计划体制认识论基础的批判
二、哈耶克对计划体制伦理准则的批判
三、哈耶克对计划体制强制权力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与哈耶克在计划观上的分歧
一、计划与社会主义
二、计划与市场

第五章 哈耶克社会主义观评析
第一节 哈耶克对社会主义的批判
一、历史背景
二、哈耶克视阈中的“社会主义
三、哈耶克对社会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
三、马克思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第三节 马克思与哈耶克社会主义观的分歧
一、作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与作为手段的社会主义
二、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
三、共同富裕与市场经济
结语
一、正面回答哈耶克挑战的必要性
二、哈耶克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攻击
三、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

附录一 新自由主义的困境与马克思的观点
一、市场失灵
二、政府失灵
三、新自由主义失灵
四、回到马克思的观点
附录二 论托克维尔对民主的批判
一、民主对人性的影响
二、民主加剧了自由与平等的内部紧张
三、民主与“多数人的暴政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