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布罗茨基谈话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0892
  • 作      者: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美)所罗门.沃尔科夫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倾听那种暴露出了分歧的对话时,你时常会去轮流地同情对话的双方。但重要的是,书中要有观点的冲突,而不仅仅是博物馆式的崇敬。
  维亚切斯拉夫·符·伊万诺夫
  (俄国语言学家,俄国科学院院士)
  此书给出了解读布罗茨基诗歌中众多密码的钥匙。你会意识到,一个伟大的诗人,似乎首先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鲍里斯·帕拉莫诺夫(俄国批评家)
  布罗茨基心烫的慷慨最为清晰地体现在他和所罗门。沃
  尔科夫关于阿赫妈托娃的交谈中……这是布罗茨罄荚于阿赫马托娃所说过的~切诵中最为深刻的东西,或许,也魑任何人在任何场合就创作过程所说过的一切话中最为深刻的东两。
  切斯拉走·米沃什
  (流亡美闺的波兰诗人,l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面对这样一个独立不羁、言辞激烈的人,所罗门,沃尔科夫如何能像指挥乐队一样指挥交谈,他如何能把谈话翻译为能让他的读者感到兴趣的那些主题,他如何敢对布罗茨基进行反驳和质疑,而反驳和质疑可都是大师所非常不喜欢的——这些都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谢尔盖·多夫拉托夫(流亡美‘国的俄国作家)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Brodsky,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生于列宁格勒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摄影师,布罗茨基自小酷爱自由,因不满学校的刻板教育,15岁便退学进入社会。他先后当过火车司炉工、板金工、医院陈尸房工人、地质勘探队的杂务工等。业余时间坚持写诗,译诗。
  布罗茨基从1955年开始写诗,多数发表在由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所办的刊物《句法》上,并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卓异的诗才很快使他崭露头角,被称作“街头诗人”,并受到阿赫玛托娃和其他一些文化界人士的赏识。1963年发表的著名长诗《悼约翰·邓》是他早期创作的代表作。1964年,布罗茨基被法庭以“社会寄生虫”罪判处5年徒刑,送往边远的劳改营服苦役。服刑18个月后,经过一些苏联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的干预和努力而被释放,获准回到列宁格勒。从此,布罗茨基的作品陆续在国外出版。从1965年起,布罗茨基的诗选陆续在美国、法国、西德和英国出版,主要诗集有《韵文与诗》(1965)、《山丘和其他》(1966)、《诗集》(1966)、《悼约翰·邓及其他》(1967)、《荒野中的停留》(1970)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布罗茨基谈话录》系根据俄裔美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生前与文化史学家所罗门·沃尔科夫的谈话整理而成,《布罗茨基谈话录》十二章,内容涉及布氏的生活经历、创作,他与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英国诗人奥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关系;对上世纪五十-八十年代苏联和美国的文化交流、文化现象颇多精辟之见。
展开
精彩书摘
  布罗茨基谈话录
  沃尔科夫:约瑟夫,我想和您谈谈在您被捕和流放期间阿赫马托娃给您的三封信,它们在前一段时间刊出了……
  布罗茨基:我不曾重读过它们……
  沃尔科夫:第一封写于l964年10月20日……
  布罗茨基:天哪!
  沃尔科夫:……阿赫马托娃说,她和您白天黑夜进行着无休无止的谈话,从中您应该知道已发生和不曾发生的一切。这是在暗示她著名的谈话本领,就是说“超乎障碍”之外?
  布罗茨基:在一定程度上。在我看来,这甚至不是暗示,而简直是确认我们所知道的全部事实。
  沃尔科夫:顺便说一句,关于这,阿赫马托娃在她关于莫迪利阿尼的回忆中谈道:“……我最令他吃惊的禀性,是爱猜测思想、观察他的梦境和其他琐事,而认识我的人早已见怪不怪了。”在致您的信中,她仿佛以您作自己的媒介:您“应该知道”,关于您她在想些什么。这是
  对上面一段引文的准确解释吗?
  布罗茨基:在某种程度上是的。
  沃尔科夫:亦即阿赫马托娃认为,对于诗人,阅读他人的思想和其他心理的“把戏”,这是一件普通事,是这样吧?
  布罗茨基:是的。要知道我们诗人什么都懂。
  沃尔科夫:阿赫马托娃随后在这封信中引用了自己两首诗的片段。第一首引自《走遍大地》,她所谓的“小长诗”。对于我,这是最难懂的阿赫马托娃作品。它先以所谓“基捷冉卡”开其端,亦即她是传说中那座消失在水下、因而幸免于鞑靼人毁灭的基捷日城①的居民。我现在,正如您所知道的,正在撰写彼得堡文化史。我觉得,对于阿赫马托娃,彼得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传说中的基捷日。亦即说彼得堡文化是藏在水下的基捷日,就凭这种方法免遭毁灭。
  布罗茨基l是的,这是可能解释文本的办法之一。
展开
目录
代序
第一章  在列宁格勒度过的童年和少年
第二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第三章  被捕,精神病院,审判
第四章  流放北方
第五章  罗伯特·弗罗斯特
第六章  迫害。被逐向西方
第七章  温·休·奥登
第八章  在纽约的生活。亚历山大·戈都诺夫的逃亡
第九章  意大利和其他旅行
第十章  回忆阿赫马托娃
第十一章  重读阿赫马托娃的信
第十二章  圣彼得堡。关于未来的回忆
译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