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峰华毕叙:上译厂的四个老头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12755
  • 作      者:
    苏秀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峰华毕叙:上译厂的四个老头儿》从策划、组稿、运作到正式出版历时一年之久,苏秀老师以80多岁的高龄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工作,从组稿、写稿、改稿到监督和参与随盘MP3的制作,都付出了大量的辛劳,我们应向她老人家致敬。
展开
内容介绍
    《峰华毕叙:上译厂的四个老头儿》从策划、组稿、运作到正式出版历时一年之久,苏秀老师以80多岁的高龄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从组稿、写稿、改稿到监督和参与随盘MP3的制作,付出了大量的辛劳,我们向她老人家致敬,祝她新年快乐,永葆青春:)<br>    本书的制作过程中,lidodono1、左宥、法兰、隆美尔等朋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书也收录了zhangfan、家干、monlight、本来老六、gog、上帝的指纹、怀念上译等网友的文章,责任编辑还是文汇出版社的森林湾。这本书从装帧设计到版式制作,堪称《我的配音生涯》的姐妹篇,也可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中国配音网建站7年以来的一次重要的展示。
展开
精彩书评
    陈叙一是上天给我们译制厂的礼物。
  ——苏秀

  绅士邱岳峰有意无意地向社会传递着一种高贵,微弱地传递着。这种传递夹杂在城市活力四射的喧嚣中,有所选择,有所顾及。当一个人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忽然从身到心都静下来了,那他就是被绅士邱岳峰的声音击中。 
  ——崔永元 

  在我这样年纪的一代人从童年到青年,和译制片的关系是那样的密切,说译制片伴随我们的成长,一点不是虚夸。他们用声音创造了历史。
  ——肖复兴

  我相信,能坚持在台下用掌声送别那些难忘的声音的,尽管声音微弱,却一定出自肺腑,是天涯知音。我也永远感谢,那段迷恋译制片的年月。
  ——程乃珊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的“老头儿”<br>    “老头儿”,不知是谁给我们的老厂长陈叙一起的外号,后来就变成了我们大家对他的昵称。是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更是为了表示跟他亲密才这样叫的。只有对他不满的时候,表示要跟他划清界限了,才叫他“陈厂长”。不知道他当时,是否能从这不同的称呼里,体会到我们对他的感情变化。<br>    他出身于上海一家买办资产阶级家庭。家里经常有外国客人,从小他就会说英语。而且熟知很多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他对英文文法倒不一定精通,但是他的听力特别好,以至于40年代在“苦干剧团”时,大家都很穷,买不起头轮影院的电影票,只能凑钱让他一个人去看,回来讲给大家听,可见他听电影的功夫有多厉害。50年代,社会上不放美国电影了。但是,中影公司经常会给我们一两部美国电影看。那时,我们就会围住他,叫他一边看,一边讲给我们听,就像“大光明”的同声翻译。<br>    有一天,不知他为什么事高兴,拿来一张他青年时期的照片,得意地说:“给你们看一个美男子。”说实话,他不属于浓眉大眼、五官英俊的美男子。但是他作风儒雅,潇洒飘逸,这种气质可以说,是很少有的。如果他也能像孙道临在《早春二月》里那样,穿一件长衫,围一条围巾,一定会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五四青年”。他这种气质恐怕只有生长在上海,生长在他那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才会有。<br>    也许,正是因为他生长在上海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理念浸润的社会,他才会有那些先进的经营理念吧。<br>    培养人才的理念<br>    电影也好,话剧也好,编剧和导演的意图都是要靠演员来体现的。因此,从翻译片组成立,陈叙一就开始了对演员的培养。翻译片组创建伊始,没有人知道翻译片演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所以当年的领导会把一些既没文化,也没演戏经验的人招进来,以为只要会说普通话就行了。当然,这些人很快就被淘汰了。<br>    他培养演员的第一个点子,就是以老带新。<br>    他利用自己在话剧和电影界的老关系,向故事片组借来了孙道临、舒绣文、卫禹平、高博等演员,这些在台词和表演上特别有造诣的人,使我们这些新人,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学会怎样读台词,怎样塑造人物。不管是有过舞台经验的,像邱岳峰、尚华,还是我们这些没有学过表演的,都很快成长起来了。<br>    这也成了后来我自己做导演的时候,经常使用的方法。如让曹雷在《南北乱世情》中带林栋甫,让毕克在《砂器》中带施融,等等。<br>    梯队理念<br>    陈叙一可谓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髓。拿我们女演员来说,50年代末期,姚念贻稍大一点,赵慎之和我才刚到三十岁,他就先后吸收了李梓、刘广宁。到了70年代,当李梓、刘广宁还只有三十多岁的时候,又招进了程晓桦、丁建华等人。到了80年代,我们演员组,横向是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纵向有各种年龄层次的演员可供选择。真可以说,在这块调色板上,色彩丰富,特点鲜明。所以很多观众都说:“越是人物众多的戏,越能显示出上译厂的实力。哪怕只有几句话的角色,也人各有貌。”如《尼罗河上的惨案》《华丽的家族》等片的配音,都显示了当年群戏的实力。<br>    集中力量,各个击破<br>    在培养演员方面,老陈心里是有一盘棋的。他观察我们每一个人,先是试探性地让你配各种角色。然后,在一两年内,密集地给你多部影片的主要角色,使你在短时期内,迅速积累起塑造各种人物的心得体会,从而跃上一个台阶。然后,再换一个人培养。隔些年,又会轮到你一次。这样,你就从“本科”升到“研究生”了。<br>    以我自己为例,从1950年到1954年,我配过《货郎与小姐》中活泼、调皮的小侍女;配过《彼得大帝》的皇后;配过《伟大的公民》里白发苍苍的老布尔什维克;也配过《萧邦的青年时代》里萧邦的年轻恋人;还配过《不可战胜的人们》中有一大群孩子的工人妻子……这可以说是我打基础的时期。然后,到了1957、1958年,他就密集地给了我多部戏的主要角色。如《警察与小偷》的小偷妻子、《孤星血泪》的养女艾司黛拉、《红与黑》的侯爵小姐玛季德、《第四十一》的女红军玛柳特卡、《漫长的路》年轻的革命党人拉雅、《不同的命运》刚毕业的女中学生索妮亚等等,使我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br>    1971年,我们从干校被召回上译厂。在脱离开业务六七年之后,我配的第一部戏就是《战争和人》的女主角伍代由纪子。那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而我那时已经四十五岁了。是老陈的信任和器重帮我找回了话筒前的自信。我又得到了新一轮的培养。随后是《罗马之战》的女王;《春闺泪痕》被战争夺去丈夫,又深恐再失去儿子的母亲;《生的权利》的黑妈妈;《化身博士》的侍女艾维;《红莓》里以妻子的爱拯救了丈夫灵魂的农妇柳巴……本来还有一个角色也应该是我的——日本片《啊,军歌》的女主角,是个乡下老太婆,一口土话,尽出洋相,是个非常有戏可配的喜剧人物。老陈原定是我,但是工宣队认为我是配由纪子的,怎么可以配老太婆,坚决反对用我。老陈还不死心,提出让我跟张同凝试戏。结果,大多数都认为我好。张同凝也认为:“这个人物‘嗯嗯,啊啊’的小零碎,我抓不过你。”可工宣队还说我声音年轻,不适合配老太婆。老陈说:“声音是可以做的。她配由纪子声音也做过。”可那时候工人阶级说了算,硬是把我反掉了。张同凝说:“你平时不喜欢配老太婆,这次怎么这么起劲?”她不理解,一般的影片,老太婆多半没多少戏可配,可这个老太婆多么有戏呀。<br>    不单是我,我们演员组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论是李梓、赵慎之、刘广宁、曹雷、丁建华,还是胡庆汉、尚华、毕克、乔榛、童自荣,无一没受过老陈的悉心培养。邱岳峰就更不用说了。<br>    编辑制——初对<br>    陈叙一在抓紧培养演员的同时,也在大力探索培养翻译和导演的途径。首先,是翻译的编辑制。他立下定规:甲翻译的剧本,由乙做编辑,与译制导演及口型员一起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这样一来,无论是甲的翻译水平,还是乙的校对水平,就都展示在大家面前了。因此,没有人会不用功。也因此,既提高了剧本的质量,也提高了翻译、编辑、导演的能力。这就是上译厂特有的“初对”。<br>    导演负责制<br>    1958年全国各省都建立了电影厂,上译的一些老导演多去支援其他厂了。厂里遂从演员组抽调了尚华、胡庆汉、我、张同凝和老导演时汉威组成了导演组。<br>    导演组一创立,老陈就提出:“译制片导演的基本功,就是理解原片。”并规定,每部影片录音之前,导演要对全组讲戏。讲戏也就是检验你对戏理解的深浅。他说,讲戏必须结合生产需要,不能讲空话。比如,讲到《恶梦》中黑人女大学生,她生活在北方的加利福尼亚州,那是个殖民城市,不太可能有种族歧视。她能在假期和白人女同学一起驾车出游,也说明,她从未因自己的肤色受到过歧视。所以,她对南方的黑人表现出的逆来顺受,觉得完全不能理解。这些表明影片作者认为,美国的种族歧视,只是在南方。<br>    在导演讲戏的过程中,他经常会问:“这场戏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他也特别鼓励演员们提问。<br>    所以,演员的戏配得不到位,他会责问导演:“你怎么通过的?你懂了没有?”这就逼着导演不能马虎。<br>    从1951年开始,老陈就让我做一些美术片的译制导演了。后来又陆续让邱岳峰、尚华、富润生也断断续续做过几部译制导演工作。其实,那时我们厂并不缺导演。一般总有五六个人。那么,他为什么要培养我们呢?我猜想,原来那些导演,年龄和他差不多,资历也和他差不多,他无法像对待我们那样要求他们。而我们都是一张白纸,可以按照他的蓝图,来画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图画吧。<br>    实践证明,他的做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厂导演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利用这种互相探讨的做法,就保证了我厂出品的每部影片,都在一定的水准之上。<br>    他也是我们的“哥们儿”<br>    他是严格的领导,是业务上的权威。可有时候他也会像个童心未泯的老小孩,是我们的“哥们儿”。<br>    他有时候会念白字,我们就要笑话他,而且揪住他不放,想起来就要笑他一通。有一次他知道了一个大家都容易念错的词“粗糙”(音cucao),过去一般人多半会念cuzao。他以为这次一定会抓到一个念错的,再有人笑他,他就可以还击了。可他偏偏选中了我,我是特别喜欢一天到晚字典不离手的,所以我没有念错。我至今记得,他那“没劲”的样子啊。<br>    还有一次,我给他对口型。我说:“老头儿,你这次的121型可真准,一个字都不差。”他得意地说:“怎么?你以为就你口型准?我也不差呀。”这时候,他不是领导,也不是老师,他是我的一个争胜好强的“小阿弟”。<br>    我记得,我们曾管他叫“赵慎之的大弟子”。可我想不起来他是赵慎之哪方面的大弟子了。我打电话问老赵,她在电话中吃吃地笑了起来,她说:“哪方面?十三点方面。”我也不禁放声大笑了。只是他跟我们的这种“哥们儿”关系,仅限于50年代的老同事。60年代以后进厂的就不大敢跟他开这种玩笑了。70年代进厂的年轻人甚至说怕他,说“就没跟他说过工作以外的话”。<br>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也许因为,50年代刚刚解放,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一个单位里的同事,更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而后来,运动一个接一个,就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给破坏了。<br>    不过,我们有他是多么幸运啊!<br>    爱才的陈叙一<br>    我们的老头儿陈叙一,不惟是个极好的电影剧本翻译、译制导演、事业家,他更是个极其爱惜人才、庇护部下的领导。<br>    多年来,我们的人事部门执行的都是有罪论定。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检举了你,不管你是否有此罪行,先就把你当作疑犯来对待。当年,据说有人检举了邱岳峰,说他解放前夕在国民党政工队工作时,曾参与抓捕过农会干部,而后,这个农会干部又被害死了。不过,这也是后来道听途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领导上从来也没有明确地告诉过大家。那时,这种事也是不可以随便问的。<br>    我记得,最早是1956年评级的时候,我们演员组大部分能够独当一面配音的人都评为文艺十级,如姚念贻、张同凝、我、尚华、杨文元等。独邱岳峰评为九级。可是评过之后一直没有正式公布。据说,因为邱岳峰有历史问题,他坦白了仍可评为九级,评级结果不公布,就是在等他。后来,说他吃老鼠药企图自杀,其行为属于抗拒交代,由九级降为十级,并且戴上了“历史反革命”帽子。<br>    不过,这件事过去了,大家好像也就把老邱戴帽子的事淡忘了。因为,1956到1957的这两年当中,他就主配了《好兵帅克》《做贼心虚》《警察与小偷》《漫长的路》《第四十一》《红与黑》和《克伦上尉》等多部重点片。也许,正因为他在戴上帽子的当年就得到厂里如此重用,几乎使大家完全忘记了他的帽子。在我的印象中,不单是我们演员组,就算全厂的同事,也没有人歧视过他。<br>    去年,富润生在他的书稿中,写到老邱的事。老富说,他受当时我厂支部书记柯刚委托,去做邱岳峰思想工作。书稿上说,邱岳峰受一个国民党军官邀请一块去郊游,他并不知道是去抓共产党。而且,邱岳峰既没参与抓人,也没参与审讯,只要他写一个旁证材料,证明有这么一件事,可邱岳峰却说他记不得了。我问老富:“既然组织上已经知道邱岳峰既没参与抓人,也没参与审讯,难道只为了他不写旁证材料,就成了历史反革命了吗?”老富说:“按照当时的观点,不写旁证材料,就是不跟党站在同一个立场,就是反对革命嘛。”<br>    也许,真如老富说的那样,邱岳峰确实没有什么严重的历史反革命罪行,因此,陈叙一才敢那样重用他吗?有一位曾担任过支部委员的同事告诉我,在使用邱岳峰的问题上,陈叙一是打报告请示过领导的。即使如此,那样一个对政治问题极其敏感的时代,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重用一个戴了帽子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如果有人送他一顶“包庇、重用反革命”的帽子,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给他戴上吗?就算请示过,建议也是你陈叙一提出来的呀。难道他自己就从来没有意识到,头上悬着一柄“达摩克利斯”的剑吗?<br>    多年以来,我们总是说:“邱岳峰这辈子能遇到陈叙一,是他一生不幸中的大幸。”但是从来没有站在老陈的角度去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都在说,“邱岳峰是我们配音演员的骄傲”。由陈叙一打造的上译厂,由邱岳峰领衔的配音队伍,提升了译制片的品位。编剧史航说:“我们要以欣赏唐诗、宋词的心态,去欣赏上译厂80年代的译制片。那是可以传世的艺术品。”也许,老陈正是预见到了邱岳峰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才冒险启用他的吧?!<br>    也许,他不仅仅是爱才,可能还有一种对不幸群体的同情心吧。他对我、对毕克、对胡庆汉都曾经有过疾言厉色的批评,甚至讽刺和挖苦。我忘不了,在《远山的呼唤》鉴定时,他嫌翁振新配的小店主氓田不够夸张,就首先指责我说:“这肯定是导演的责任。导演喜欢含蓄嘛。”又批评毕克的戏:“平时配戏以不变应万变,这次的感情怎么那么丰富!?”<br>    我们厂录音时,导演一般是要提前一刻钟到场的。有一次,胡庆汉在录音前五分钟从休息室过来,老陈站在录音棚门前,凶巴巴地说:“你摆什么导演臭架子?就不能早点过来?”<br>    我感到,我们几个人都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学生,他把我们当成晚辈,因而比较随便吧。而他对青年演员,虽然也直截了当指出他们的缺点,态度却比较和善,好像怕吓着他们。<br>    而他对邱岳峰,近三十年里,简直连一句重话都没有说过,充分表现了对他人格的尊重。从这个角度说,老邱的生活并非永远是凄风苦雨。所以当我的朋友孙洁问我“邱岳峰是怎么样个人”时,我说:“他是很开朗的。”在陈叙一的庇护下,他是个有尊严的人;他在做他热爱的工作,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享受着艺术创造的快乐。但是,每当运动来临,邱岳峰便是专政对象了。那种被打入另册的滋味,恐怕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他要面对某些平日友好相处的同事,忽然变成凶神恶煞般地厉声呵斥。我还记得,在1956年那个会上,他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对他说话时,脸色马上变了。那样地惶惑、痛苦、无助,那神态,至今仍历历在目。“文革”时,他被发配到木工车间监督劳动;他去扫马路……这恐怕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最难承受的。他儿子邱必昌告诉我,他曾三次自杀,一次是1956年,一次是“文革”中在木工车间监督劳动时,一次就是1980年最后那次。那是在我们厂宣布复查结束之后发生的,他感到平反无望才萌生去意的吧。<br>    这次,陈叙一也无能为力了。<br>    为杨文元主婚<br>    在我们小小的演员组,就有四个错划的右派——邹华、闻兆煃、温健、杨文元。我一直不知道邹华的情况。闻兆煃后来调到了美影厂,“文革”后,死于胰腺癌。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温健竟然在劳改农场自学了德文,而且,学到了能做翻译的程度。脍炙人口的《希西公主》就是他翻译的。他应该是个特别坚强、特别有毅力的人吧。<br>    “文革”以后,老陈几次提到杨文元,他说:“我并不是对右派特别有感情。我想到杨文元,因为他是我们演员组的缺一门,他是个铜锤花脸。”后来我才明白,他是在给杨文元回厂、回演员组造舆论,使杨文元右派问题改正后,得以顺利回到演员组。
展开
目录
    【序】 我深深地感谢大家<br>    【陈叙一】<br>    我们的“老头儿”<br>    教我如何不想他<br>    陈叙一也要听我的<br>    一个有魅力的杂家<br>    他几个字就能叫你入戏<br>    “哎,你谈过恋爱吗?”<br>    享受<br>    程玉珠口述:上哪儿再去找一个陈叙一?<br>    父亲<br>    从陈叙一学翻译<br>    配音史记·高祖本纪<br>    品叙四章<br>    【邱岳峰】<br>    如果,他能把一切都看淡<br>    我和父亲邱岳峰<br>    “命运,这怎么说呢?”<br>    牛棚中建立的友谊<br>    我和邱岳峰夫妇当年的一段经历<br>    未完成的约稿——一组往来电邮<br>    他把门重重地关上了<br>    邱岳峰<br>    我的邱岳峰<br>    绅士邱岳峰<br>    邱岳峰死的时候,我二十出头<br>    忘不了的一天<br>    于无声处的怀念<br>    他用声音传递了人性<br>    【毕克】<br>    是金子总会闪光<br>    回忆毕克<br>    我所熟知的毕克<br>    无话可说的代言人<br>    衷心祈祷冥福<br>    他有一双温暖的手<br>    天堂有个录音棚<br>    天寒梦深读毕克<br>    【尚华】<br>    他别无所求<br>    老尚,希望你能听见<br>    老哥俩<br>    我眼中的尚华<br>    尚老二,你个老小子<br>    尚二爷没死在话筒前<br>    和“斯坦尼斯拉斯”聊天<br>    他们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br>    生日礼物__石头<br>    职责与良知——听尚华配沙威<br>    【殷殷知音】<br>    沃土<br>    最后的独白——纪念几位老同事<br>    两代人的感激<br>    伴随我们的那些电影<br>    天涯知音<br>    声音创造了历史<br>    上译厂的半支乐队<br>    叫板原声——说说我的宝贝电影《蛇》<br>    印象即兴 <br>    【灼灼其华】<br>    提高译制片质量,本子是关键<br>    字儿·事儿·味儿<br>    从“1+1=1”谈起<br>    我感到很幸福——给网友的一封信<br>    【附录】<br>    陈叙一翻译代表作<br>    陈叙一导演代表作<br>    邱岳峰配音代表作<br>    邱岳峰导演代表作<br>    毕克配音代表作<br>    毕克导演代表作<br>    尚华配音代表作<br>    尚华导演代表作<br>    MP3欣赏手册(峰华毕叙电影录音精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