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编历史小丛书 杨小楼
0.00     定价 ¥ 24.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805548852
  • 作      者:
    么书仪
  • 出 版 社 :
    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武生泰斗杨小楼,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

杨小楼为武生全材。念白之脆劲,神态之俊逸,表做之入化,扮相之英武,世无其匹。尤以体格之魁梧,嗓音之洪亮,为任何人所难及。


展开
作者简介

么书仪,女,1946年1月生于北京。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元明清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以后,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体丛书”之《戏曲》、《元代文人心态》、《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晚清戏曲的变革》、《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家住未名湖》(与人合作)、“大家小书”之《中国戏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杨小楼(1878年—1938年),别名三元,安徽怀宁人,杨月楼之子,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小楼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是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其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代表作品有《长坂坡》《挑滑车》。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齐如山在《谈四角》的《杨小楼》一文中讲到“小楼的毛病”时候说:

谭鑫培,一次与梅兰芳在越中先贤祠合演《汾河湾》,有许多人在后台谈天,我也在其中。谭忽然问:“您们诸位,以为唱戏的人,谁人缘最好?”有人回答说:“当然要数您了吧。”其他人也都说那是自然。谭说:“我不成,人缘最好的有三个人,一是龚云甫,一是杨小楼,一是麻穆子。”大家听了这话都莫明其妙。谭又说:“云甫是官哑嗓子(成语为奉官哑嗓子,简言之,曰官哑嗓子。意思是大家认可他可以哑嗓子。北京这样话很多,也很普遍,下边官扛调等义同),别人哑了嗓子,倘唱不出来,那是非得倒好(对演出不满的怪叫)不可,而云甫则不然,遇到他哑嗓子,观众自己认为运气不好,没赶上好嗓子,顶多说一句,今天嗓子不在家(此亦系北京俗语,不在家者,没有带在身旁也)。绝对不会有人叫倒好。您看,这人缘有多么好?别人谁也比不了。小楼是官扛调,别人不呼弦,准得倒好,他则不然,也是有许多外行听不出来。麻穆子是官走板(唱得不合板眼),他嗓子很好,唱的虽然没什么味儿,可也算好听,然而是每次必要走板。别人走了板,准得倒好,他则不然,每到走板的时候,大家是一面叫好一面乐,叫好是真叫好,并非倒好,乐是笑其走板,大家以为他走板也很有趣味。请问,您们诸位,谁有他们三人这样好的人缘?”他说罢,大家大乐。


展开
目录

一、杨小楼的天赋和学养

二、浑然一体的唱、念、做、打 

三、“人缘最好”的名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