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一辑,空间意识与建筑现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52652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以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现象学精神,如今已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与影响。《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它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它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展开
精彩书摘
    正是它的无处不在的特质,使人往往有所忽略而显得无处在,但它又无时无刻地在发生着效用,并随着逐渐的积聚,其空间潜在可能性又会重新凸显。①因此,“日常都市主义”的策略常常是情景式的,其方法也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特征:一、微观和低技;二、关注时间甚于空间。<br>    (一)微观和低技<br>    “日常都市主义”并不想通过大尺度的操作或理想的实践,如整体的规划设计去转变世界,它是一种易于操作的、根据不同情形而随机制定的、微观和局部的设计策略,采用的是一种完全低技的方式,其兴趣是将现存的环境进行翻新,从而去更好地承载日常生活或引发新的空间行为。它常常在现存的城市环境的隐蔽处和裂缝之间起作用,尽管每一次的作用变化可能非常微小,但是随着这些微小的变化不断增长和积累,即能促使环境发生更大的改变。<br>    这种微观或局部的实践,具有某种特定环境指向。因此,它不是一种可以任意套用的方法,也不是要取代其他的空间设计实践,而是要与这些空间设计实践共同工作,互为补充。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与挪威柏根建筑学院联合对武汉汉正街城市空间研究中的一个案例就是如此:由于汉正街高混杂和高密度的空间特点,儿童鲜有自己游戏的空间,大多在车流穿行并堆满货物的街道上玩耍。设计者只是将儿童经常玩耍的空间用红色进行了重新限定,通过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提升了游戏空间的领域性和品质。<br>    ……
展开
目录
空间意识与建筑现象<br>关于空间意识现象学的思考<br>现象学与现代建筑<br>建筑学与几何的危机<br>建筑应该弱一些<br>——基本建筑思考<br>康德空间观的两层含义<br>光影、介质、空间<br>零度空间与日常都市主义策略<br><br>现象学研究<br>体验的自我:异议与澄清<br>自身觉知的根源<br>神经现象学与沉思体验<br>一个抽象的思考:使意向相关项去本体论化<br>以内涵为中介的意向性<br>胡塞尔的自我问题与发生现象学的起源<br><br>硕士、博士论文精要<br>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动机引发问题<br>——为进一步的细致分析所做的预备性说明<br><br>资料<br>2007——2008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br>编后记<br>外文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