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哲学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6567
  • 作      者:
    杜书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艺术哲学读本》力图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艺术的位置、本性,从艺术主体和客体、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艺术的形象和典型、艺术鉴赏(艺术接受)等方面,论述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杜书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有《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论艺术典型》、《论艺术的特性》、《文艺创作美学纲要》、《古典作家论典型》、《文学原理—创作论》、《文艺美学原理》、《李渔美学思想研究》、《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联合主编)、《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联合主编)、《艺术的哲学思考》,还同理然共同翻译了俄国学者普罗普的喜剧理论著作《滑稽和笑的问题》,参加编写蔡仪主编的《美学原理》等等。此外,还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受到美国和苏联汉学家的关注,《文学原理——创作论》获1987—1991年度文学研究所科研成果奖,《李渔戏剧美学思想研究》获1995—1998年度文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艺术哲学读本》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艺术的位置——从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谈起
    在这一章,我想通过对人类几种基本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对不同活动类型主要特征的分析,来寻找审美一艺术的坐标点,确定审美一艺术活动所处的位置,从而进一步论证审美一艺术活动的人类本体论地位、性质和特征。
    来源于马克思
    在拙著《文学原理——创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的第二章,我曾指出:人类对世界的掌握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物质实践掌握,如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等;一是精神掌握,如科学认识活动,哲学活动等;一是精神实践掌握,如宗教、道德活动,审美活动等等。”我还说:“这三类不同掌握方式的分立,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当时所说的三类掌握,其实也就是对人类最基本的不同活动类型的划分。那段话最简略地概述了我的主要思想,只是没有展开。
    这个思想并不是我的创造,而是来源于马克思,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人类学理论。
展开
目录
坚实、闪光的“铺路石”——序杜书瀛教授的《艺术哲学读本》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美学:审美活动的哲学思考
艺术哲学及其构成
关键在于把握艺术的特殊品格
对艺术哲学变革的展望和建议

第二章 艺术的位置
来源于马克思
第一种基本类型:物质实践活动
第二种基本类型:精神活动
第三种基本类型:精神实践活动
审美一艺术作为精神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艺术:生活的特异化
我来唱反调
是它,偏说不是它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
艺术诞生初期的状况
成熟期的艺术
进入电子时代,又如何?
以杜尚为例
广告、卡拉OK、行为艺术
电子时代:艺术改变了什么
为什么是“特异化”而不是“趋同化”?

第四章 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
以个别掌握一般
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
艺术的感染性
艺术的才能、天才和灵感

第五章 艺术的对象
艺术有自己独立的特殊对象
艺术对象的范围
艺术对象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
艺术对象的重点是精神生活现象
情感在艺术对象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能够成为艺术的对象吗?

第六章 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关于艺术内容和形式的一般理解
艺术对象向艺术内容的转化
艺术内容的特点
艺术内容向艺术形式的推移
艺术形式与艺术才能和技巧
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艺术美的必要条件
艺术的意境和风格

第七章 艺术的媒介
媒介是什么?
媒介即是讯息
媒介不仅是“讯息”,它直接就是生产力
媒介通过改变主体而影响和改变艺术
媒介通过改变对象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媒介通过改变借以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艺术媒介与审美价值本体不能分离
特定的审美价值只能由特定的艺术媒介来实现
审美信息须由特定媒介单渠道传输
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形态的诞生

第八章 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形象并非艺术所独有
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作为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作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作为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艺术形象作为意象与物象的统一
艺术典型作为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
艺术典型的哲理性
艺术典型的倾向性

第九章 艺术典型与“多数”、“主流”及其他
用实践来检验
生活的浓缩和凝聚
质的必然性与量的普遍性
生活真理的新发现
艺术家的独特认识和评价
艺术典型的美

第十章 艺术典型的个性
个性对于艺术典型的重要性
个性是什么
个性是怎样形成的
个性的第一个主要特征
个性的第,二个主要特征
个性的第三个主要特征
个性化
善于个性化是艺术才能的重要标志

第十一章 艺术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
引言
第一部分 西方古典美学中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二部分 中国古典美学中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

第十二章 艺术欣赏
什么是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各因素之考察
“再创造”和“再评价”
愉耳·悦目·赏心·怡神
共鸣与观赏

第十三章 艺术哲学的变革
对认识论艺术哲学的反思
人类本体论艺术哲学的基本观念(一)
人类本体论艺术哲学的基本观念(二)
改变旧观念,建立新观念
人类本体论艺术哲学同认识论艺术哲学之再比较
附录 论人类本体论哲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