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40890
  • 作      者:
    朱小蔓主编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是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 要结题成果的汇集,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 建设和实验研究的著作。《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基本特性、 基本价值取向、类型等,对于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文化 建设与相应的文化制度等三大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范围、方法<br>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br>    一、国际背景:教育改革的几大趋势<br>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工业社会逐渐向知识社会转型,开始了第二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后,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者由半农业社会、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这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从根本上影响了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在教育系统,人们开始思考并试图设计能够适应转型期甚至能够适应第四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思考新形势下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问题、教育的公平与效能问题、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问题。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了教育领域的几大潮流,也有人称其为几大趋势:全民教育运动;教育成为国家行为(“总统行为”“总理行为”“政府行为”);在民主化、法制化、效能化、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思考、研究教育如何选择、如何定位。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这种大的背景,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将继续产生影响。<br>    二、国内背景<br>    (一)国内社会背景:社会转型与三大文明建设<br>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为标志,我国进人了社会转型期,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的体制开始转型,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先后被提上议事l3程。<br>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到十六大召开之前,我国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经济上“脱贫奔小康”,实际上是一种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不全面的、不均衡的小康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综合发展等具体目标在内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五统筹”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口号,并要求政}台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整体实施。2004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并列写了进来。这说明,协调进行三个文明建设,已经由执政党的意志转化成了国家意志。<br>    在马克思提出“人类社会要经历的五大历史阶段”的著名论断之后,西方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四个社会”的理论:狩猎与采摘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我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地区尚处在第二时代即农业社会,一部分地区处在第三时代即工业社会,只有面积很小的地区已处在知识社会的起步期。《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把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为两大阶段。第一大阶段是要完成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所谓第一次现代化,全国平均在2020年前后完成;第二大阶段是以追上、达到当年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为主要目标,全国大约在2050年前后达到当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第一次现代化期间,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的建设,到2020年前后,要把我国基本上建成学习之邦。到2050年前后,要瞄准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更高的水平上全面建成知识社会、信息社会。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研究报告<br>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范围、方法<br>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背景<br>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br>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内容<br>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特色和过程<br><br>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收获<br>第一节  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机制<br>第二节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特性<br>第三节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br>第四节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别和类型<br><br>第三章  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和公推直选校长的实验研究<br>第一节  民管会的性质、基本职权和义务<br>第二节  民管会的组成<br>第三节  票决制的基本要求和民管会票决事项的分类<br>第四节  有关的保障要求<br>第五节  校长的“硬性”任职资格<br>第六节  公推直选校长的一般程序<br>第七节  校长的主要职权和义务<br><br>第四章  教育议事会的实验研究<br>第一节  教育议事会的构建<br>第二节  教育议事会的模式与功能<br>第三节  教育议事会的反思<br><br>第五章  学校、家庭、社区三方互动机制及学校民主自治管理委员会的实验研究<br>第一节  创新“三方互动”机制<br>第二节  学校民主自治管理委员会、六横六纵扁平化管理和各专业委员会的实验研究<br><br>第六章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实验研究<br>第一节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意义、特点与作用<br>第二节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学校教育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br>第三节  对社会评价机构参与教育评价的反思<br><br>第七章  以效能评价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研究<br>第一节  学校效能评价的理论研究<br>第二节  椒江区学校效能评价研究个案分析<br><br>第八章  学校章程的撰写与实施研究<br>第一节  制定学校章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br>第二节  学校章程的含义与地位<br>第三节  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br>第四节  怎样制定学校章程<br>第五节  当前学校章程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br><br>第九章  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的撰写与实施研究<br>第一节  学校文化战略的内涵<br>第二节  学校文化战略纲要的基本内容<br>第三节  学校文化战略纲要和跟进方案的编制<br>第四节  学校文化战略管理的基本指向与工作策略<br><br>附录<br>附录一  总课题组成员名单<br>附录二  实验区、区域性子课题承担单位、总课题组直属实验校名单<br>附录三  中国现代学校制度实验研究大事记<br>附录四  本报告各部分的执笔单位或执笔人名单<br>附录五  鉴定组专家名单<br>附录六  鉴定意见<br>附录七  各位鉴定专家的点评和建议<br>附录八  结题证书<br><br>第二编  研究论文<br>总论<br>功能&middot;环境&middot;制度——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br>法、德、意三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研报告<br>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状况问卷调查报告<br>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工作质量评估标准(试行)<br>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研究<br>中小学教育民主初论<br>理顺政府与学校关系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国外教育管理地方分权对西部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启示<br>北京市西城区学校管理民主化情况调查报告——教师参与决策的视角<br>黄城根小学管理民主化情况调查报告——教师参与决策的视角<br>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研究<br>学校品牌管理:一种道德模式<br>学校变革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br>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br>学校办学核心理念初论<br>中小学校训初论<br>学校文化与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北京四中“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研究报告<br>学校、幼儿园文化战略纲要撰写提纲<br>光盘内容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