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课堂高点:学生思想的生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93343
  • 作      者:
    严育洪编著
  • 出 版 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让课堂产生学生的思想,让教学建立在倾听之上。”<br>    “学生学会了思想,就学会了创造;教师学会了倾听,就学会了教学!”<br>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思考,进而形成思想。
展开
作者简介
    严育洪,江苏无锡人,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著有《问诊课堂:教学望问切》、《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事”说师生关系》、《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课堂高点:学生思想的生成》对“如何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这里,将为大家提供“下载”学生思想生成的“系统平台”和一些“驱动”学生思想生成的“操作软件”。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内容包括:思想的生发-让学生能够“思想着”;思想的收成-让学生成为“思想者”。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四种阅读状态,哪一种状态最佳呢?毫无疑问,应该是第三种。本来有距离,阅读后缩小了一些,还存在一些,促使读者继续思考,既有收获,又有继续探究的空间,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种阅读状态,能不断地引领读者向广度开拓,向深度推进,让人不断地领略新的意境。<br>    《语文学习》曾刊登过著名学者张新颖先生的一篇非常独特的演讲稿《读书这件事》,其中有一节专门谈应该看些不一定都读得懂的书。他说:“人不能老是去读自己完全读不懂的书,但也不能老是去读一读就懂的书。主要要去读的,是那些能够懂一些,但是还有一些不能够懂,能够理解一些,但还有一些超出已有理解的书。应该不断地去读这样的书,这样才能够使读书成为-个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过程。”他说的实际上就是第三种状态。<br>    从现实来看,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大多停留在第二种状态,基本上都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学生对文本是不是全部懂得了?如果学生还有未理解之处,必定会责备教师,认为没达到应有的要求。因而,教师不敢大胆选择课外文本供学生阅读,更不敢作为教学内容。这显然是一种过于小心和保守的标准,不利于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既然我们强调自主探究,为什么不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呢?教师一讲解、一指导,学生全懂了,还让他们自主探究什么?再说,语文学习有它的特殊性,它是开放和灵活的,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强,这一篇文章读不懂,不会影响对另一篇文章的理解,可以跳跃式阅读,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自由阅读。<br>    思语发动探究的最佳状态是:问题情境处于学生“似懂”与“非懂”之间。
展开
目录
开篇<br>上篇:思想的生发-让学生能够“思想着”<br>一、延续学生的“思念”<br>(一)“让”,教师思想感情的真诚表达<br>1.教师要有想“让”的和气-做一个有民主思想的人<br>2.教师要有敢“让”的勇气-做一个有专业思想的人<br>3.教师要有善“让”的灵气-做一个有睿智思想的人<br>4.教师要有承“让”的朝气-做一个有个性思想的人<br>(二)“恋”,学生思想感情的真心流露<br>1.让学生喜欢教师<br>2.让学生喜欢自己<br><br>二、延长学生的“思绪”<br>(一)理清思想的头绪<br>1.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师明白学生的心<br>2.找准问题的切点-学生明白教师的心<br>(二)温暖思想的情绪<br>1.让学生“悬心”<br>2.让学生“瞪眼”<br>3.让学生“联手”<br><br>三、畅通学生的“思路”<br>(一)疏通学生思想的线路<br>1.让学生的思路方位正确<br>2.让学生的思路方向明确<br>(二)贯通学生思想的回路<br>1.让学生的思路自由来往<br>2.让学生的思路自由发散<br><br>四、澎湃学生的“思潮”<br>(一)让学生“升级”<br>1.“抱起”学生,让他们看到知识的高深<br>2.“蹲下”自己,让自己看到学生的高明<br>3.“放逐”学问,让学生看到生活的高见<br>(二)让资源“升值”<br>1.活用“教材”资源<br>2.重用“人材”资源<br>3.引用“境材”资源<br><br>下篇:思想的收成-让学生成为“思想者”<br>一、让思想不“静止”<br>(一)学生思想,在开放中放飞<br>1.跳出教师的“围墙”教学<br>2.跳出范本的“围墙”教学<br>3.跳出教室的“围墙”教学<br>4.跳出学科的“围墙”教学<br>5.跳出教案的“围墙”教学<br>6.跳出课时的“围墙”教学<br>(二)学生思想,在变化中挺进<br>1.思想的突变<br>2.思想的聚变<br>3.思想的裂变<br>4.思想的逆变<br>5.思想的创变<br>(三)学生思想,在耕耘中收获<br>1.在教学操作中“做”出思想<br>2.在教学游戏中“玩”出思想<br>3.在教学比赛中“赛”出思想<br>4.在教学质疑中“质”出思想<br>5.在教学辩论中“辩”出思想<br>6.在教学创作中“创”出思想<br>7.在教学生成中“生”出思想<br>8.在教学暗示中“引”出思想<br>9.在教学比较中“比”出思想<br>10.在教学留白中“留”出思想<br><br>二、让思想不“搁浅”<br>(一)多此一“联”,让思想源远流长<br>1.知识的“孕育”需要“早期胎教”<br>2.知识的“生育”需要“自然分娩”<br>3.知识的“养育”需要“全面发展”<br>(二)多此一“补”,让思想货真价实<br>1.教学材料的“虚有”<br>2.教学形式的“虚表”<br>3.教学环节的“虚设”<br>4.教学内容的“虚脱”<br>5.教学过程的“虚张”<br>(三)多此一“举”,让思想行情看涨<br>1.多此一“举”,把教材细节做“亮”<br>2.多此一“举”,给教学过程添“彩”<br>(四)多此一“提”,让思想高瞻远瞩<br>1.挖掘教学知识的深度,让学生感受学科思想<br>2.提升教学设计的高度,让学生感悟哲学思想<br>3.彰显教学情怀的风度,让学生感染人文思想<br><br>三、让思想不“流失”<br>(一)让思想的“隐情”不再“默默无闻”<br>1.让“沉默”的学生不再“沉默”<br>2.让“沉没”的知识不再“沉没”<br>(二)让思想的“芳草”不禁“暗香浮动”<br>1.思想“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经意”时<br>2.思想“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注意”时<br>3.思想“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如意”时<br>4.思想“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满意”时<br>5.思想“芳草”,可能盛开在教师“不同意”时<br>(三)让思想的“体质”不患“功能失调”<br>1.“金”-让思想价更高<br>2.“木”-让思想势更强<br>3.“水”-让思想流更长<br>4.“火”-让思想情更烈<br>5.“土”-让思想质更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