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留守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50946
  • 作      者:
    刘成斌, 吴新慧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留守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的比较,分析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的类型及其对农民工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在分析制约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的结构因素之基础上,探讨农民工子女教育选择的社会化机制,为城乡和谐奠定基础。
展开
内容介绍
    农民工流动以及成为当下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势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深刻影响,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民工面临着子女就学的选择,留守在老家还是随父母流动到务工地就学,不仅仅是农民工的个人问题,而且是涉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公共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研究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留守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可供教育界、社会学专业的相关人士、政府决策机构人员阅读,对其他关注“三农”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人士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教育社会化的比较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教育在现代社会里被提升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首要因素。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求的成员,在20世纪70年代关于教育的功能的研究形成了“教育社会化理论”(Socialization Theory of Education)。一个人的教育社会化质量既取决于个体的家庭环境,也取决于学校环境——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校教育的意义更大,个人未来的就业与生活能力主要取决于教育水平与质量,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篇在留守与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的比较上从教育社会化开始。
    一、教育社会化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成长的第一站,家庭环境也直接影响到儿童整个教育社会化过程与质量,比如父母的经济水平与家庭物质条件对儿童的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家长的文化水平是家长在教育儿童过程中的文化资本,家长是否引导与督促儿童的学习是儿童过程的重要变量,可以说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儿童的学习过程构成直接的影响。
    (一)经济条件与教育选择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国家对教育总投资有限,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尤其有限,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公民接受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儿童接受教育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承担教育相关费用。我国关注“三农”与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尤其显得重要——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努力,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农村儿童教育费用的承担主体仍然是农民自身。在我们的研究假设中,我们认为民工收入水平与子女的教育选择相关,收入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流动。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文献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样本

上篇 比较篇
第一章 教育社会化的比较
一、教育社会化的家庭环境
二、教育社会化的学校环境
三、学习过程比较
四、学习的态度与评价

第二章 家庭生活社会化的比较
一、家庭互动的比较
二、家庭亲子关系的比较
三、生活感受与满意度的比较

第三章 身心健康的比较
一、身体健康的比较
二、心理健康的比较

第四章 人际交往社会化的比较
一、同辈群体交往
二、师生交往
三、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四、人际交往评价

第五章 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一、教育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二、家庭生活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三、身心健康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四、人际关系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五、知识面广度及他人评价的比较
六、总体社会化水平的比较

下篇 结构篇
第六章 国家与中央政府——制度的理性设计
一、国家对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
二、国家政策设计的理性化导向
三、制度安排与现实运作的矛盾

第七章 社会——文化冲突与社会排斥
一、流动人口与社会排斥
二、主体性思维支配下的排斥
三、文化冲突与反排斥
四、主体间性与社会融合

第八章 民工个人——留守与流动的艰难选择
一、经济成本——选择的第一焦点
二、公办与民办——教育质量的困惑
三、文化冲突与社会排斥——流动的焦虑
四、代际转移——家庭关系的影响

第九章 地方政府——多元冲突的协调与整合
一、注重务实的操作化政策
二、区域社会结构的改善与和谐
三、整合的中轴原理——财政压力
四、矛盾与利益的协调与整合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
一、留守儿童相对受到忽视
二、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的社会意义
三、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
四、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
五、协调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附录一 留守与流动儿童社会化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选择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