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直面压迫的现实:弗莱雷解放教育思想的缘起
一、乱世的哲思
(一)教育就是要关心人民的疾苦
保罗·弗莱雷(Freire,P.)于1921年出生于巴西。那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代,一个充满了压抑与迷惑的年代。从小就饱尝饥饿滋味的弗莱雷从童年时期开始,就决心一生与饥饿作斗争。成年后的弗莱雷不仅关注教育的问题,而且更关心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弗莱雷的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期的巴西正处于过渡转型时期,向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迈进。新旧之间的生活方式、表现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矛盾日益突出。巴西从一个“封闭社会”逐步走出来,带着过去旧有的固执的烙印踏上新的征程,不断地寻找新的主题。在旧体系土崩瓦解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如巴西的非自治状态就引发了文化异化的主题。精英分子和群众还没有融入社会现实中:精英们凌驾于现实之上;而群众则被湮没在现实之中。精英的任务是灌输外来文化模式;群众的任务则是顺从,由精英领导,永远处于底层的位置。
而当时的教育也深受时局的影响。截至1964年为止,巴西的失学儿童大约有400万,14岁以上的文盲大约有1600万,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民主的进程。从1964年起,巴西处于军人统治时期,国家政体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年轻时的弗莱雷热爱教育,还在中学任教时,他就对语法和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以后的扫盲识字、拼读音节训练打下了基础。他尝试着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学。弗莱雷认为一开始就要与学生进行对话,不仅要给学生讲解,而且还要激励他们进行批判地思索。
除了在学校工作以外,弗莱雷还与工会有密切的接触。弗莱雷在社会工业服务社担任主任时,便采取了民主、开放和自由的管理方式。在社会工业服务社的幼儿园和学校里,弗莱雷设法让学生和家长参加有关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讨论。他认为,和学生一起讨论就是在考虑他们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而像营养不良、童工之类的问题只有通过学生家长的参与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弗莱雷也鼓励工人通过对话和讨论解决自己的难题。在此期间,弗莱雷直接接触了城市中的许多穷人,在与他们进行的亲切交谈中,弗莱雷了解到了他们的思想。因为童年时的苦难经历,弗莱雷深深同情并关注贫苦人的生活,并意识到教育对改变社会的重要性。这些活动使得弗莱雷将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他意识到教育就是要关心人民的疾苦,促进社会的改良。由于弗莱雷采取的是一种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
因此受到批评而辞去此职。弗莱雷和艾尔莎结婚后,又参加到累西腓市中产阶级家庭中成立的天主教行动小组里。他们看到基督教教义和穷人生活方式的矛盾,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他们成立了一个与穷人和文盲合作的委员会。弗莱雷这一时期的工作使他对基督教神学思想的认识有了一个转折性的改变。他后来一反传统的神学思想,提出了一种“解放神学”,他反对将现实进行神化,认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和上帝一起通过改变不公正的社会来完成创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