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暗杀:义烈千秋的壮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1725961
  • 作      者:
    左玉河著
  • 出 版 社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左玉河,1964年10月生于河南新乡,历史学博士。1998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社会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版有《中共情报首脑李克农》、《蒋介石和他的高级幕僚》、《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张东荪传》、《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失去的机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再认识》、《近代中国婚丧嫁娶》、《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等专著,主编有《历代上皇帝书》、《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国近代启蒙思潮》(1924—1949年)、《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丛书》、《五四风云人物文萃》、《图说中国文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政治暗杀,是清末革命党人反清革命的一种特殊方式。暗杀作为暴力革命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辛亥革命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据初步统计,清末总共发生了50多起暗杀事件,其中比较重大者达19次之多。清末革命党人暗杀风潮的规模之大,暗杀事件之多,暗杀手段之多样,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它不仅对于推翻专制腐败的大清王朝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到民国初年仍然成为影响时局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宋教仁被刺案、陶成章被刺案、陈其美被刺案、廖仲恺被刺案等等。因此,政治暗杀,是辛亥革命中不可忽视的历史内容,是一份很值得后人玩味的宝贵遗产。《暗杀(义烈千秋的壮举)》讲述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极悲壮的暗杀活动。
展开
精彩书摘
    再回头来说广州方面。
    两广总督德寿闻知郑士良发动惠州起义,非常惊慌。他急忙调派大队清军前去弹压,郑士良的惠州起义军处境危急,最终失败。但在起义军与清军进行激战之时,在广州负责策应任务的史坚如等人并没有停止革命活动。为了打乱清军的部署,瓦解清军军心,鼓舞革命党人与起义军的士气,他们力图在广州举事响应,但苦于军械缺乏、准备不足,屡不成事。为此,史坚如提议暗杀清廷在广州的三位军政大员,然后再联合会党趁乱攻占广州,以此来接应惠州起义。
    史坚如对革命党人邓荫南说:“如果杀了粤之渠魁,广州必乱,其中枢无主,我师必宽,各路起义部队必然得心应手。粤省一定,即可出师北向。”
    史坚如的暗杀计划,得到了邓荫南的赞同与支持。
    邓荫南(1846—1923),原名松盛,字有相、荫南,排行三,又称邓三,广东开平人,开平公学堂及檀香山华文学院肄业。他早年到檀香山谋生,后经营农场和蔗园,成为当地的富商。他性情慷慨,乐于助人,深得华侨和当地土人敬重,与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交往甚密。1894年与孙中山见面后,就加入兴中会,被推为值理。次年,他变卖家财充革命经费,回国参与筹划广州起义。失败后,他避居澳门。1898年,他与宫崎寅藏等人在广州设立东亚同文会,作为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的掩护,并筹措款项,协助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反清革命。1900年,邓荫南与史坚如在广州策应惠州起义,被委为广州方面民军总司令。
    邓荫南与史坚如等人决定:黄福负责去炸广州将军衙门,李植生去炸陆军提督郑润材,史坚如亲自去炸两广总督德寿。这三大员是清政府在广州的三个最高军事负责人,而两广总督德寿显然最为重要。因此,史坚如暗杀德寿的任务,就显得特别艰巨。
    两广总督德寿,原为广东巡抚,因为两广总督李鸿章北上,他署理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是广东地方的头号军政人物。德寿署理两广总督后,觉得广东巡抚衙门的警卫和围墙比两广总督署可靠,所以仍旧住在广东巡抚衙门后面的官邸里,并没有搬到两广总督署去住,而且在巡抚衙门加强了警戒。由于广东巡抚衙门戒备森严,史坚如等革命党人很难下手。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惠州一带发动武装起义,广州城里已是风声鹤唳,人心动摇。德寿知道自己是革命党人暗杀的首要目标,如惊弓之鸟,深居简出,故在巡抚衙门住所附近,更加强了警戒,真可谓戒备森严。即便是德寿离开巡抚衙门的时候,也加派了许多随从和护卫进行保护,革命党人要想向他投弹或者开枪行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起初,史坚如从香港秘密购置了29箱炸药(每箱50磅),以备同时爆炸广东巡抚衙门、广州将军衙门和桂香街安勇大营之用。但贮藏炸药的秘密据点不幸被清军官兵查获,遂使同时爆炸的计划落空。
    但史坚如并不气馁,一方面重新购置炸药,另一方面勘察广东巡抚衙门地形,寻找刺杀机会。
    史坚如、练达成、宋少东等人亲自来到巡抚衙门周围,勘察地形。
    德寿居住的巡抚衙门后园围墙外,是一条小巷,叫后楼房巷。史坚如发现,在巷子的北边有一排民房,如果从房子里挖地道,直通巡抚衙门后园德寿住宅,然后乘夜晚德寿熟睡之际,用炸药即可将其送上西天。
    他们认真勘察了督署的地形后,决定用爆炸的方法炸毁巡抚衙门。史坚如将低价卖出的部分家产所换得的3000元,从香港再次购得烈性炸药二百多磅。然后,他以朋友宋少东夫妇的名义,在广东都督署的后花园附近租了一间民宅。
    10月23日,史坚如、苏焯南、宋少东夫妇等几位同志搬入租赁的民宅,并于当晚悄悄地用轿子将炸药运送到租赁的房子里。用远视测量法测好了德寿的卧室方位和大致距离后,史坚如让宋少东夫妇出去,住到另外一处地方,自己与苏焯南、练达成和胞兄史古愚等人从租住的住宅内,向督署方向挖掘地道。
    他们白天睡觉,晚上则彻夜工作,艰难地挖掘地道。这条地道,从他们租住的房屋一直通到预计的德寿卧室的下面。
    10月26日晚,史坚如与苏焯南、练达成、史古愚等人苦干通宵之后,终于挖通了从住宅到督署的地道。他们把满装二百多磅炸药的铁罐放到地道尽头,装好雷管与导火索。
    次日凌晨,史坚如亲自点燃连接导火线的一根土香,把另一头拴在炸药引线上,然后锁上屋门,匆忙撤离现场。
    史坚如出西门,练达成等人出南门,约好在开往澳门的江通轮上聚集,静等着一声爆炸巨响,把德寿送上西天。
    他们乐观地估计,埋设的炸药爆炸后,会炸毁都督署,德寿就会立即毙命。
    但奇怪的是,史坚如等人上船后,并没听见预想中的爆炸声。史坚如在纳闷之余,决定让其他同志先行离开广州,独自进城查看情况,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史坚如很快回到宅所,走进地道,仔细检查了埋设的炸药。原来,秋日气潮,引爆炸药的引线失灵,埋设的炸药未被引爆。此时已近中午,进出都不方便,史坚如料想德寿此时肯定不在卧房,便决定留在屋里,等到明天清晨点燃引线之后,再离开广州赴香港。
    10月28日清晨,忍饥挨饿了一昼夜的史坚如,亲自点燃土香,接好了引线,自觉万无一失,才离开了那间房子。基于上次未能成功的教训,史坚如这次点燃土香后并未马上远走。他决定暂不离城,以观结果。于是,他来到西关长老会第一支礼拜堂,在传教士毛文明(此人也是兴中会会员)家中坐等成功的消息。毛文明劝其赶快离开赴香港,史坚如坚持留下来,一定要等爆炸后再离开。
    由于连日来劳累,史坚如很快就蒙咙地进入梦乡。
    突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史坚如顿时被震醒。
    他高兴异常,以为大功告成。
    史坚如等人埋设的炸药引爆后,威力确实很大,把巡抚衙门炸毁了二十多米,浓烟在广州上空弥漫。炸药爆炸后,抚署后墙被炸塌,德寿被巨大的爆炸力震得从床上掉到地下,但并没有受伤。从睡梦中惊醒的德寿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滚到桌子底下,浑身哆嗦个不停。
    由于德寿的居室偏离爆炸的中心,德寿幸免于难。
    史坚如想尽快得知爆炸后巡抚衙门的情况。他听到教堂仆役从外面进来说,抚署后墙炸塌数丈,6死5伤,德寿只是从床上震落到地下,没有被炸死。
    史坚如听说后,表示怀疑。200磅的炸药的威力,足够将德寿的卧房炸得片瓦无存,怎么德寿仅仅是摔下床而已呢?他决定冒险亲自到抚署爆炸现场去查看。
    革命党人胡心泉见状,极力加以劝阻,但史坚如仍然坚持要去探看究竟。胡心泉无奈,只好雇了一顶轿子,陪史坚如悄悄来到事发地点。只见巡抚衙门被炸现场一片混乱,衙役和一般平民到处乱串,气氛非常紧张。
    史坚如打听到,抚署花园附近的平民被炸死炸伤了几个,巡抚衙门的卫兵也被炸死了几个,但德寿本人真的是只被震下床榻,并未被炸死。
    ……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清末暗杀风潮之先声
一、史坚如两番刺德寿
二、万福华刺杀王之春
三、横滨暗杀团谋刺铁良
四、王汉北上刺铁良

第二章 暗杀时代的到来
一、杨笃生在上海扩大暗杀组织
二、秘密成立北方暗杀团
三、吴樾血溅五大臣
四、暗杀时代之到来
五、推崇虚无党的恐怖暗杀
六、韩衍鼓吹“弹丸政治”论

第三章 光复会的暗杀活动
一、以暗杀为主旨的秘密团体
二、徐锡麟连发七弹杀恩铭
三、鉴湖女侠慷慨赴义
四、王金发的刺杀义举

第四章 未遂的刺杀密谋
一、梁铁君谋刺慈禧太后
二、掀起反清革命高潮
三、杨卓林谋刺两江总督端方
四、孙毓筠再次谋划刺杀端方

第五章 同盟会掀起暗杀高潮
一、汪精卫义愤北上
二、刺杀摄政王
三、慷慨歌燕市

第六章 暗杀风潮的持续高涨
一、恐怖的支那暗杀团
二、温生才刺杀孚琦
三、林冠慈刺伤李准
四、李沛基炸死凤山

第七章 平津同盟会的暗杀
一、张先培刺杀袁世凯
二、彭家珍冒名杀良弼
结语 革命党暗杀行动的震慑力
主要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