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家怎么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85210
  • 作      者:
    高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佛家怎么说》记录佛家经典故事,让你在喧嚣尘世、纷扰人生里更深地体味佛之精义,更多地吸取佛之智慧,活出清净自在,畅明豁达,别具一格的智慧人生。《佛家怎么说》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让广大读者从佛家故事里,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教产生于印度。相传公元前6~前5世纪中,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创建。传入中国后,其教义开始同中国传统伦理和宗教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产生了影响,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觉悟了的人。那么,人需要觉悟吗?如果需要的话,觉悟的关键是什么?根本途径又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分别涉及三个理论领域,即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
  先看第一个问题。佛家的回答是需要觉悟。因为人生的本质是苦难,任何一个人,不管是谁,都生活在痛苦和烦恼中,然而可悲可叹的是,人们却不明白造成苦难的原因,继续原来的追求,以为这样就可以减轻和摆脱苦难,孰不知结果正好相反,人在苦海中轮回不已。所以人需要从沉迷中觉醒过来。那么,觉醒的关键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问题,佛家的回答是“空”,也就是根本扭转人的世俗观念,把原先认为是实有的东西,诸如财富、美色、权位,乃至人自己,总之整个世界视为幻象,从而放弃以往的追求。没有了追求也就不再有痛苦。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观念转变呢?这是我们说的第三个问题,佛家的回答是修心。因为所有的一切,不仅思想观念,也包括物质现象,都是心的产物。人们心中的世俗念头寂灭了,达到超然状态,也就获得了解脱。可以说,苦难、空幻、修心,是佛家思想的三大支柱。
展开
精彩书摘
  如何处理这个矛盾?佛家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突出和增加有关孝道的内容,以拉近民众的情感距离;一是将修习佛家思想赋予孝道色彩,以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
  在突出孝道内容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就是对《盂兰盆经》进行注释、加工和推广。这部经书的主要内容是目犍连(目连)救母的故事。目犍连是佛的大弟子,他运用神通观察,发现去世的母亲竟然陷身于饿鬼界域中,忍受饥渴的折磨。他悲痛欲绝,决定拯救母亲。然而,尽管他在佛的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但却无法救出母亲,因为这一切都有因果业报管着,人力或者神力都不能改变。于是目犍连求助于佛。佛告诉他,在七月十五日僧众进行忏悔的时候,把各种饮食放在盂兰盆中,供养十方僧众,集他们的愿力来解救母亲。按照这个办法,目犍连终于把母亲救出了苦海。不仅目犍连心里惦记着母亲,就是佛也去看望过世的母亲。《杂譬喻经》中就有佛到天界为母亲说法的故事。这样,目犍连以及佛便成了孝道的典型,而佛教也就成了崇尚孝道的宗教。
  为了进一步加强佛教与孝道的联系,佛家在七月十五日(农历)这一天举行盛大仪式,称“盂兰盆节”。盂兰盆为梵语音译,意思是解救倒悬。目犍连的母亲所遭受的饿鬼之苦,就像是头朝下吊起来一样。在这一天,僧众进行忏悔集会,民众贡献各种饮食给寺院、僧人,以求得父母、亲人和祖先的超度。
展开
目录
佛家概略
人生与现实
一、苦难的人生
生死之苦
欲求之苦
欢愉之苦
二、虚幻的人世
人世是幻象
人世无根基
人世无常
人在因缘中
一、灵魂与肉身
人的构成
灵魂不死
不沉迷肉体
二、因缘
什厶是因缘
十二因缘
三世因缘
众生的轮回
一、世界
世界图式
三界六道
六道轮回
二、因果业报
业因
果报
一切在己
积德行善为明天
一、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二、福德
善:幸福的根源
孝:善的发端
善行和善心
跳出自我看世界
一、妄见
清我见
除俗见
去贪念
二、平等
众生平等
人人平等
普度众生甜
修行之道
一、修心是根本
修心
慈悲心
忍让心
二、开慧是关键
正直心
平常心
自主心
人与佛
一、两种境界
人的境界
佛的境界
二、你就是佛
人佛同性
佛在心中
性本清静
佛家人物小传
释迦牟尼
慧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