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31886
  • 作      者:
    张法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法,四川外语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96-1997),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3),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1994),长江学者(2005),北京市讲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2006)。主要著作有:《美学导论》、《中国美学史》、《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20世纪中西美学原理体系比较研究》、《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佛教艺术》等15种,主编及合著6种,论文近两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研究》选取中国美学史上的体系性著作,呈现中国型美学的体系特色,内容是:从先秦到宋代,每一时代选一具有典型性的体系性著作(先秦《札记乐记》、汉代《诗大序》、六朝刘勰《文心雕龙》、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进行详细的分析。明清是中国美学的总结时期,选其各艺术门类(建筑、音乐、绘画、书法、诗、词、小说)里最重要的体系性著作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经典的中国型体系性美学著作,呈现出中国型的理论话语不同于西方理论的体系特色。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br>    第一章 先秦礼乐文化的体系性著作:《礼记·乐记》<br>    第一节 《礼记·乐记》与礼乐文化<br>    《礼记·乐记》在今人的考证中,一说为战国初期公孙尼子所作,一说是西汉武帝时期刘德所作。近来赞成后者的占优势。因为很明显《礼记·乐记》的句子中有汉代的内容。然而,当我们看到,同为汉武时期的司马迁史记·乐书》与《礼记·乐记》内容基本相同,而战国后期《荀子·乐论》与之大部分内容相同,便可以知道,《礼记。乐记》的文本经历着不断地被重述和修定的过程。所谓公孙尼子,所谓刘德,不过是在这重述与修定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关节罢了。而《礼记·乐记》的基本内容。有一种悠久的传统。公孙尼子、苟子、刘德、司马迁,都是对这一内容予以一种结合时代的解说而已。从广义上说,先秦儒家学派以及具有与儒家思想相同思想的人士对音乐的解说,都构成参与《礼记·乐记》思想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一音乐文本最后被放进《礼记》之中,一是取得了最大的权威性,二是呈现出来了悠久性。总而言之,从现今的文本,可以发现是经过西汉修定的,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它具有远古以来的内容。从其内容来说,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远古以来的礼乐文化,二是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人们对礼乐文化的时代读解。 <br>    ……
展开
目录
绪论 作为中国型理论话语的美学体系性著作<br>一、何谓体系?<br>二、中国学术何以有这样的理论形态<br>三、中国美学论著的存在形态<br>四、在现代中国学术的语境中把握古代美学理论的体系性<br>五、中国美学体系性著作的时代与类型<br><br>第一章 先秦礼乐文化的体系性著作:《礼记·乐记》<br>第一节 《礼记·乐记》与礼乐文化<br>第二节 乐在礼乐文化中的作用<br>第三节 《礼记·乐记》的主要内容<br>一、理性化的音乐理论体系<br>二、对礼乐文化的理性化重释与结构性继承<br>三、教化中心与两种音乐的对立<br><br>第二章 汉代政治学美学的体系性著作:《诗大序》<br>第一节 《诗经》从礼乐文化到理性文化的转变<br>第二节 汉代的“《诗经》学”与《诗大序》<br>第三节 《诗大序》的政治学美学体系<br>一、诗言志新解:诗志、作者、诗情<br>二、发乎情,止乎礼:个人性与整体性<br>三、六义、四始、正变:在社会分层、历史之道下的诗<br>四、正、变、奸:诗与乐的不同理论<br>五、发情止礼与发愤著书:<br>六、定义作品:政治学美学的基本原则<br><br>第三章 六朝唯美美学的体系性著作:《文心雕龙》<br>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时代与美学关联<br>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作者生平<br>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美学体系<br>一、《文心雕龙》的体系结构<br>二、本体论<br>三、文体论<br>四、文理论<br><br>第四章 唐代隐逸美学的体系性著作:《二十四诗品》<br>第一节 《二十四诗品》的作者生平<br>第二节 《二十四诗品》的时代与美学关联<br>第三节 《二十四诗品》的美学体系<br>一、《二十四诗品》体系的基础<br>二、宇宙之道与美的本质<br>三、宇宙之美的时间呈现<br>四、宇宙之美的类型呈现<br>五、隐逸文化的山林境界<br>六、无心合道的自然境界<br>七、《二十四诗品》体系的典范性和普遍意义<br><br>第五章 宋代山水美学的体系性著作:《林泉高致》<br>第一节 《林泉高致》的作者生平<br>第二节 《林泉高致》的时代与美学关联<br>第三节 《林泉高致》的美学体系<br>一、庭院里朝廷上的林泉之心<br>二、“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多重含义<br>三、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意蕴<br>四、山水画要呈现的理想程式<br>五、山水画的技术模式<br>六、创作程式与创作境界<br><br>第六章 明清美学的体系性著作的全面呈现<br>第一节 计成《园冶》的园林美学体系<br>一、《园冶》的结构<br>二、园林的主要原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br>三、园林得体得宜的材料和设计因素<br>四、中国园林的精神境界<br><br>第二节 徐上瀛《溪山琴况》的琴学体系<br>一、《溪山琴况》的琴学背景<br>二、《溪山琴况》的体系结构<br>三、《溪山琴况》的主要内容<br><br>第三节 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br>一、石涛《画语录》的体系结构<br>二、《画语录》的核心概念<br>三、《画语录》的体系展开<br><br>第四节 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的体系<br>一、《(水浒传)评点》的理论关联与体系结构<br>二、“因文生事”的创作理论体系<br>三、中国型的叙事学<br>四、虚实相生的人物论<br>五、五大重要美学概念<br><br>第五节 叶燮《原诗》的诗歌美学体系<br>一、诗歌史与诗歌规律<br>二、写好诗的四原则<br>三、诗的客观条件:理、事、情<br>四、诗的主体条件:才、识、胆、力<br>五、理、事、情的艺术重释与叶燮诗歌美学体系的不足<br><br>第六节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体系<br>一、境界及其分类<br>二、境界与艺术结构<br>三、境界的核心<br>四、境界与美学理论和词史的关联<br><br>第七节 刘熙载《艺概》的美学体系<br>一、《艺概》的体系结构<br>二、《艺概》的艺史结构<br>三、《艺概》的理论把握方式<br>四、《艺概》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br><br>第八节 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体系<br>一、《闲情偶寄》的美学新型<br>二、闲情:创乐之主体因素<br>三、慧心:得乐的客观因素<br>参考书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