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感性论:为了被开放的经验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51762
  • 作      者:
    (日)岩城见一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感性论:为了被开放的经验理论》由“形象的力量”、“美的世界”、“表现的世界”和“表现的过程”等四章组成。通过这四章,我们要搞清楚人类经验的特殊结构和它的有限但又被开放的方式。因此,我们要涉及一些理论。但是我们要把出现在这些理论中的概念和我们的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即以能够不断返回我们经验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概念。这就是我们的课题。优秀的理论能够促使我们反省那些比我们的经验陈腐了的观念;优秀的理论还具有把我们引向更加开放的世界的力量。为了深刻理解这一点,我们解读文本,使其变换成能够抵达我们经验的语言。我将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近文本。这也是我们必须尝试的。这是因为用身体来理解优秀的理论或者在品味理论是否优秀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和他者的理论同化起来,或者尝试着进行模仿(simulation)。实际上我们从幼儿的时候起,就一直通过模仿父母和他人的语言和动作,才长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接触各种各样的他者,学到各种各样的他者表现。我们就是这样变化或者进化过来的。这种状况,无论我们上了多大年纪都是不可改变的。<br>    这样说来,本书的基本观点已然明了,即“经验是不断根据和他者之间的关系而被更新着的”。后两章之所以专论“表现”,就是因为我们要具体考察经验是如何根据表现以及表现媒体和表现技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形象的力量<br>    序形象——防不胜防的物<br>    所谓形象(image),就是“有形的诸多现象”,是“不断改头换面,渐次出现在我们面前,防不胜防的各种物”。它们包围着我们,伴随着我们的行动,不断改头换面。只要我们一息尚存,就绝对不能逃离形象,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它都在周围凝视着我们。即使在我们闭上眼睛的时候,它也会以记忆、梦甚至幻觉的形式出现,无法抗拒。我们是形象内的存在,是被封闭在形象内的存在。形象不是我们能够自由支配、自由驱使的,也不是以我们的好恶所取舍的。即使我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了形象,它也会以被改变了的姿势,重新把我们包围起来。譬如,为了从意识中排除一个闯入眼中的形象,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壁障,使其看不见。但是,这时“壁障”作为一个新的形象却代替原来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可见,我们暴露在形象之下的状态没有丝毫改变。<br>    我们还要先理解一点:形象不等于“物”。我们可以设想,在隔着玻璃可以从里向外或从外向里看的时候,拥有身体的这个“物”和那个被称为物体的“物”都不能够穿过玻璃这个“物”。所以,玻璃这一物体,能够把我这个作为物质的身体存在与外部的物隔离开来加以保护。形象却不是如此,因为形象可以轻易穿过玻璃,向着我们扑面而来。反而言之,是我们的目光穿过了玻璃。目光和形象、物质的身体和物,它们以另一种方式结成联盟。所以我们可以隔着玻璃窥视屋子里面。对于目光和形象的关系,玻璃近乎无能为力,所以需要另一种遮蔽物(比如,窗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物。它对形象几乎是无抵抗的,并且还可以反射形象,使其增幅或减幅。然而,我们在强调物不等于形象的同时,也是在强调着作为物理身体存在的“我”和“作为目光的我”的不同。成为目光的我,把意识指向形象;暴露在目光下的我,是被观看的我,是被形象化了的我。玻璃就是这种既能允许目光通过,又可以使其发挥反射作用的物。<br>    理解形象的特性,对于“感性论”(美学)以及理解艺术(art)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如是观之,“形象”(image)不能还原为“物”。但是,似乎反之亦然:“物”,实际上就是“形象”。我们作为感性的存在、作为拥有身体的存在,如果不离开经验的现场与“物”相关联的话,“物”总是与我们相对作为“形象”而出现。譬如,我摔掉一个“物”,把它破坏成粉末,这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虽然不是原来的“物”,但也是由其改变而来的粉末的现象。它依然是一个个“有形的现象”,也就是诸多“形象”。无论我们把这些粉末怎么样加以精密的科学分析,它每次都是作为形象(具有形状的物)出现。形象的对面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思辨。现在科学上的微观研究,想要知道或是让别人知道这一研究正确与否,也要把研究的结果改变成形象,让人们“看得见”。实际上科学家就是这样做的。比如,量子力学、遗传基因科学等,这些理论“假说”,只有在作为一个形象被“眼见为实”——在人的感性身体经验的现场得到确认之后,其“正确性”才能得到证明。<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中文版序<br>第一章  形象的力量<br>序  形象——防不胜防的物<br>一  形象世界的现实性<br>(一)绘画空间与现实空间——“错觉”之错觉<br>(二)现实与艺术——为了改变评判的尺度<br>(三)不是人类创造形象,而是形象操纵着人类<br>二  形象的基本要素——测定基本要素的力量<br>(一)点<br>(二)线<br>(三)物与形象<br>三  形象的认识论<br>(一)超越“形式”一“质料”二元论的思考模式<br>(二)康德的形象论——关于认识论的基本概念<br>四  形象世界——经验的现场<br>(一)空间与时间<br>(二)被构成的知觉——形象和语言<br>(三)人的经验结构<br>第二章  美的世界<br>序(一)美的范畴<br>序(二)理解美的前提<br>一  美<br>(一)“不伴随关心的满足”<br>(二)“不伴随概念的普遍性”<br>(三)“不伴随目的的合目的性”<br>(四)“不伴随概念的必然性”<br>二  崇高<br>(一)现代的“崇高论”<br>(二)康德的崇高论<br>(三)康德与现代“崇高论”<br>三  滑稽<br>(一)滑稽的一般性定义<br>(二)滑稽的分类<br>第三章  表现的世界<br>一  现代“超越论的感性论”<br>(一)超越论的哲学转向<br>(二)现代感性论的课题<br>二  “艺术家.形而上学”<br>(二)打破偶像<br>(二)因果律的解体<br>(三)尼采的新思想及其存在的问题<br>三  “艺术活动的根源”<br>(一)意欲和能力<br>(二)现实与语言——两种先人观<br>    (三)艺术表现的特性<br>第四章  表现的过程<br>后记<br>译后记<br>所收论文出处一览<br>插图一览<br>参考文献<br>术语、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