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说庄子.三,大宗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527788
  • 作      者:
    冯学成讲述
  • 出 版 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2008国学普及读物最大热点“冯学成国学系列”
  ★作者为推动当代民间国学教育第一人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出版社、立品图书公司联袂打造
展开
作者简介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著作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宗师》一开篇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极高明的境界:“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我们处事立身,关键是在认识到“天之所为”的情况下,如何去尽我们的“人之所为”。所谓的尽人事而听天命,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能做到、能做好,那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全书围绕“大道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大宗师》的核心主题,阐释了道家哲学的精髓,并为读者开启了入道与修道的门径。作者自在出入于佛道之间,以禅宗公案参解庄子寓言,别开生面,深得道家与禅宗三昧。
展开
精彩书摘
  “众人之息以喉”,《易经》里面也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将叛之人其辞游,心中疑者其辞枝”,这些如果要往深里说,都有很详细的说法。那么我们看一般的老百姓,他的息就在喉。你注意听有些人说话,他是从喉管上冒出的声音、语言,你自然就会觉得这个人没什么修养、急躁,这样不好。耆欲深者天机浅  庄子在这里除讲到了“真人”、“众人”之外,还讲到“屈服者”,“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屈服者是什么样子?就像斗败了的公鸡,斗败了的狗一样!这个时候你看他说话,低声下气,又紧张,又颤抖,说话时喉咙里就像有东西鲠着吐不出来一样。从这里我们就能感觉到各种不同的人,真人、普通人、落难的人(屈服者),在气上给人的不同感觉。
  平时我们看人,只要一看他的脸色,一听他说话,就知道他处于一种什么状态之中。如果他是神闲气定的样子,那就很了不得!如果听一个人说话,尽在喉咙里出声音,那就算是他有点小见识,也没有什么真本事。如果一个人是“屈服者”,说话吞吞吐吐的,那多半就是惹了祸的,有时候呢,这种人就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这些都是方法,通过语言、气息的交感,我们就可以把一个来访者的状况大致地做一番了解。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佛家比较讲究戒律,道家、儒家也都比较讲究清心寡欲。为什么都要讲究清心寡欲呢?嗜欲是每个人都有的,酒色财气哪个人没有?但是我们能控制,让这个嗜欲不过度就行了。如果过度了,嗜欲深了,就会变成你的累赘。一旦成了你工作、生活上的累赘,自然在理性上的负担也就加重了。什么是天机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灵气和道心。天机浅,就是灵气和道心浅了。如果你主要的精力都花在酒色财气上去动脑筋、去享受,那你哪儿还会有修道的本钱呢?自然就是道心浅了,这样哪里还有什么灵气呢?
  天机,是我们自身具备的,并不是外界有一个什么玄妙的天机要去获取。你自己嗜欲一深,你的天机就浅了;而你的嗜欲一淡,你的天机自然就会厚起来。你的天机厚了,在道上就会很方便,很如意,就能行走自如。
  当然,嗜欲和天机也不能截然分开,打做两截。成都一位老道,屋子里有一副对联:“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这副对联的意思看起来很高明啊!但是,怎样才能使这个酒色财气变成养生之用,怎样把贪嗔痴慢转化成菩提呢?这副对联里也教了你方法:一个是有度,一个是无著。如果我们陷在里面了,那就不行;如果我们要彻底断绝这些东西,彻底割掉这些“资本主义”的尾巴,那也不行。这样就要把人弄成机器人,弄成傻乎乎的人了。这是不近人情的,不是道人所为。道人也是有情的,菩萨翻译成汉语是“觉有情”嘛。大家都有情,他如果没有情,那还怎能“觉有情”呢?
  所以,我们在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是否嗜欲深。比如,麻将就是一种嗜欲,高尔夫球就是一种嗜欲,网球还是一种嗜欲,喝酒也是一种嗜欲,当然那些抽大麻、吸海洛因的,就更是不折不扣的嗜欲了!我们看一个人,就要从这些方面通盘来看:他在这个社会的习染上,有没有偏好,有没有偏爱?当然,如果是好道就不说了,但如果好道好得太“枯”了,只知道为道而道,那就成了空空道人了!这样就仍然圆满不起来。因为道是丰富的、活泼泼的,不是枯寂的。这两方面如何把它平衡起来,如何让它运转起来?就需要我们自己在这些方面留心了。古之真人的生死观
  下面庄子继续谈“古之真人”,进入了真人的第三个层次了。前面关于“真人”的说法,每一层都在推进,这部分就又进了一层。前面的第一层是对真人做的总的描述;第二层则从生命的体相上、表现上,对真人做了个说明;现在的第三层呢,就又深了一步了。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我们人都是好生恶死的。为什么好生恶死呢?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嘛!面对死亡,大家总的来说都会怀着一种恐惧。为什么会怀着恐惧呢?今天晚上睡着了,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机缘醒过来。打个比方,我们到哪儿去旅游,总还是有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自己是知道的,所以不会有恐惧。但是,如果我们一口气上不来,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到哪儿去,当然就会有恐惧了。如果死了,知道到哪儿去,就像西藏的活佛一样,转了一圈“乘愿再来”,自己心里有数了,当然也就无所谓了。
展开
目录
第一讲天之所为与人之所为
把人跟天的界限分清楚
庄子最推崇的境界
一面是已知,一面是未知
我们为什么要“养不知”
谅你虾跳也不出塘
道家哲学是对生命的礼赞
你一分钟以后想什么
庄子点出的人类困境
画圈圈与跷跷板

第二讲古之真人的精神境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真人的第一重境界
从睡觉到吃饭的功夫
贵人金口不常开
你的呼吸能达到脚后跟吗
耆欲深者天机浅
古之真人的生死观
乾坤一室须何怨
老天爷不会听你的指挥
给古代真人看看相
圣人也要与时俱进
从事功上看真人的高深境界
品尝自受用三昧的滋味
孤鹤闲云与利乐有情
与真人打交道的感觉
你的道气从哪里来
大道无门任出入
当生则生,当杀则杀
君子以厚德载物
做一个行者最舒服
知其一,万事毕

第三讲善生与善死
命到底是什么东西
直教人生死相许
从取舍与起居中谈养生
不要随便践踏好因缘
相忘于江湖
但尽凡情,不求圣解
只怪老天爷把我生下来
实践庄子学说的禅师
藏天下于天下
转自己归山河国土
参万化而无穷
享受一下大道之美

第四讲得道的人是怎么样的
大道的情与信
知之浅矣,不知深矣
把握自己内心的道
大道可传而不可受
怎样走出修行的陷阱
德山禅师的底牌
造物主的妈妈是谁
大家都来看星星

第五讲入道与修道的门径
学道最要命的问题
圣人之才与圣人之道
真正的师家手眼
要以活法给予人
我们的心就是这个样子的
万花筒中看大干世界
寒暑到来如何回避
修行见道的次第

第六讲在天地这个大冶洪炉中
造化在我们身上的表演
道人是如何探病的
彻法源底的感觉
请不要干扰造化的运行
生死就跟睡觉一样

第七讲方外之士与方内之士
庄子与《金刚经》
道人相逢唯一笑
借孔夫子之口唱戏
老和尚下辈子到哪儿去
身体这个臭皮囊
看蝉是怎样脱壳的
修行全凭一点道气
放不下,担取去
修道要甘于做小人

第八讲勘破人生之大梦
不妨找找梦游的感觉
把对生之贪恋去掉
劫火洞燃,大千俱坏
今日方知我是我
你是醒着,还是在梦中

第九讲逍遥于造化之中
当儒家遇见了道家
何处是你的容身之处
意而子的争辩
高举绝圣弃知的旗帜
上帝说要有光
虚云老和尚的对联
第十讲坐忘与命运
孔子师徒谈修炼
公则通,不公则不通
跟着庄子学打坐
《庄子》与印度沙门思想
共春风,物我何差
好好端详自己的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