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名家品论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24780
  • 作      者:
    梁启超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读其书,闻其言,怀想其人,不觉心生景仰。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而名家的解读,则为我们品读《论语》,并以生命的名义体认孔子,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介质。
展开
内容介绍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国学热”,确切说是“儒学热”悄然兴起,愈演愈烈,且有方兴未艾之势。引发各方人士对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到底是进步还是逆流产生激烈的论争,然其背后有个事实不容忽视:它起码表明国人不再对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亦步亦趋,而是尝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家园,希图通过文化上的“寻根”,使枯寂的生命变得更为丰盈,使躁动的心灵获得某种抚慰,使疲累的神经得到稍许舒缓。这就够了!而《论语》作为这股文化热潮的“重中之重”,确也起到了温暖人心的社会效应。我们编选的这本《名家品(论语)》,精选了近百年来海内外一批知名学者解读《论语》的美文,正是希望通过名家的视角,帮助我们悟得《论语》奥义,在最大程度上襄助我们了解《论语》,体味其中的思想精华。
    作为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在记言中兼顾叙事写人,文字凝练生动,意味无穷。“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颠沛、纂修删述,靡一不具《论语》;及门弟子德行气质、学问造诣、浅深高下、进止得丧,靡一不具《论语》。”(朱彝尊《经义考》卷二百十一引谭贞默语)读其书,闻其言,怀想其人,不觉心生景仰。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而名家的解读,则为我们品读《论语》,并以生命的名义体认孔子,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介质。
展开
精彩书评
    《论语》之最大价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养。修养人格,决非徒恃记诵或考证,最要是身体力行,使古人所教变成我所自得。孔子讲的人格标准,凡是人都要遵守的,并不因地位的高下生出义务的轻重来。
    ——梁启超
    人们如果定要尊孔,也应该在孔子不言神怪的方面加以发挥,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权民主运动,助长官僚气焰的礼教了
    ——陈独秀
展开
精彩书摘
    孔子和他的学说 姜亮夫
    姜亮夫(1902-1995),云南省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著名国学大师,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教育家。本文第一部分“孔子的生平”,并未详录孔子生平事迹,而是从情理出发,结合考据,否定“孔子修删《六经》”说和“孔子见学于老子”说;第二部分“孔子的学说”指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而偶然论及宇宙及‘知识”’,并辨析了“仁”、“忠恕”、“礼文”、“孝”、“性与大道”等概念;第三部分“释儒”梳理了“儒”这一名称之所指的演变,简明清晰。
    一  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即鲁襄公二十二年,西历纪元前五五一年)生于昌平乡陬邑。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即鲁哀公十六年,西历纪元前四百七十九年)卒。他生平的事迹,《史记?孔子世家》载得最详,我们不必再来详录。我这儿只想提供几件与他的学术有大关系的事说说。(一)是孔子与《六经》,(二)是孔子见老子。这两件事对于学术上的关系很大。
    (一)孔子与《六经》
    《六经》成为“儒家”的专经,这的确是汉以后的事。但汉以前的《六经》,应当是诸子的共业。“儒家”自然也是读《六经》的人;不过汉以前的《六经》,其面目决不与汉以后的《六经》相同。这是我们所要预先知道的。孔子是个“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人,《六经》想来当然也读过,甚至读得很熟。不过可断言者,读的决不是现存的《六经》。至于“删诗”“定礼”“笔削《春秋》”的话,那决不可相信。偌大一件事,倘若孔子真是这样干了孔子自己即算不声不响,他这般大弟子由夏之徒,还怕不诵芬漱芳,再三言之的吗?就是好扯谎的孟子,也不过仅仅说过《春秋》是孔子著的而已。而甚称孔子与《六经》有关的,倒反是“老家”的《庄子》。这真是不可解说的难题。《易经》显然有“五行”“阴阳家”的思想,《书经》显然是靠不住的,是夏商之品(《周书》大概是真的),我虽不愿说《六经》全是战国以后之作,但孔子所读的《六经》也决不是战国以后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把现代的《六经》归之孔子的修删,却是大错。不过它大半确是经过后来的“儒家”所修删,故仍不失为可为儒家经典的资格。
展开
目录
卷一  论语要旨
读《论语》法  梁启超
孔予的智慧与幽默  林语堂
孔子和他的学说  姜亮夫
《论语》  杨伯峻
论语是一部未来派的小说(外二篇)  金克木
论孔子的思想中心  庞朴
品读论语  吴小如

卷二  礼乐政教
孔子学说与中国古代社会  傅斯年
孔子与音乐  徐复观
《论语》:礼与仁  葛兆光
“学而时习之”及其他  叶秀山
礼乐与人生  杜维明

卷三  儒雅人生
孔子人生旨趣  梁漱溟
孔子的故事  李长之
《论语》的“仁”  徐复观
生活的艺术(外三篇)  南怀瑾
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汤一介
儒学的道德精神及对它的现实思考  姜广辉

卷四  君子人格
“仁”与“君子”  梁启超
孔子“振衰而起儒”  胡适
孔子的品格  林语堂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  徐复观
孔子“君子”的理想  余英时

卷五  金声玉振
孔子与中国  陈独秀
论孔子  冯友兰
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冯友兰
孔子与中国文化  张岱年
孔子奠定中国人文思想之基础  林继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