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吃嘛嘛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208801
  • 作      者:
    西坡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走向新食代》丛书并不是单纯的美食评论或是教人做菜的菜谱,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娓娓细述那些看似平凡的食材背后鲜为人知的典故,集独创性和趣味性。《走向新食代系列:吃嘛嘛香》为走向新食代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四大金刚”归去来,小笼包子,生煎馒头,粽香飘满街,吃元宵,青团,我的“团长”我的“团”,苏式月饼,“关得大门自要吃”,糕的传奇……
展开
作者简介
  西坡笔名,别署剑箫、驷马等,本名龚建星任职于上海新民晚报。
展开
内容介绍
  《走向新食代系列:吃嘛嘛香》里收罗的,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很民间的、被认为没有什么品位的“美食”。美食云者,不过是我的个人意见罢了。
  《走向新食代系列:吃嘛嘛香》主要内容为满城尽带红盔甲,馋嘴蛙,沸腾鱼,鸡公煲,老鸭粉丝汤,“茹毛饮血”,火锅中的“微博”,两情一线牵,桂林米粉甲天下,火锅初谭,火锅又谭,火锅饺馀,烧烤,烧烤裰补……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大金刚”归去来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人的生活取向,饮食上的挑剔,并不就是因为某个人口味的好恶,而往往是培养的结果。在苏浙沪一带,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选择以“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粢饭)为早餐的主食显得很自然。更由于家族餐饮习惯的潜移默化,人们接受它是无条件的,除非你把它消灭。是的,“四大金刚”已经从人们早餐的视野里消失(据说是有碍卫生),人们不会因为它的消失而从此拒绝早餐,但是人们还是怀念它,就像怀念一个远去的老友。
  中国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人没有早上大口吃肉吃油腻的习惯,所以大家选择的早餐,最为普遍的是泡饭。一碗泡饭,一碟酱菜,是最经典的中式早餐。
  然而这种早餐的缺陷也很明显,对于很讲效率的上海人来说,费时费功夫,是泡饭最大的致命伤。除此还有不耐饥、没营养、不便携带等显而易见的弊病。所以大饼的出现,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早餐的革命。
  在开始进行物价改革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一个大饼的价格一直是3分钱。据说要衡定一个国家的物价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这个地方一个“麦当劳”汉堡卖多少钱。那么,在那个以吃饱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时代,大饼的价格是我们选择食品的重要参照系。当时一个像小茶垫大小的蛋糕是七分钱,一个一虎口大小的面包是一角六分。谁都懂得,吃一个大饼外加一根4分钱的油条,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要比一个蛋糕胜出许多。胃口好或经济条件宽裕的人的最好搭配是两只大饼夹一根油条,一角钱搞定,比吃一个面包强得多,也便宜得多。须知省下的6分钱在当时可派大用处,青菜也只不过两三分一斤啊!油条的经典吃法是夹在大饼里吃,作用和现在的麦香鱼、巨无霸里的鱼排、牛排毫无分别。油条的另一种用途是用来做吃泡饭时的“下饭菜”,以我的经验,它比佐泡饭用的酱瓜、油氽花生两大极品更佳。空口吃油条在那时被看作是暴殄天物,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更不要说做过。其实油条的妙处就在于它的“辅助”性质,好比你和爱侣逛街,牵着手或依偎着最有味,倘若彼此远开八只脚,各走各的,有啥味道!我现在看到有些少男少女在“永和”里空口吃一根大油条,就很替他们惋惜,因为我敢断定只要吃到一半,他们就已经起腻了,下半根不过是在“完成任务”,丝毫谈不上享受。
  如今的油条,体量大约是从前的一倍,这不是高明的做法,原因是油条一次性多吃,容易起腻反胃。以前的体量刚刚好,不要小看,这里面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呢。
  我最喜欢的吃法,是加一分钱买一只甜大饼夹油条吃,成甜交加,风味十足,仿佛干活需要男女搭配一样。还有一种大饼为长形,体量大,堪称“巨无霸”,一枚要6分钱,问津者较少。
  西方人对于牛奶是极为崇拜的,因为它太有营养了,所以早餐就一定不会让牛奶缺席。中国何尝不晓得牛奶的好处,但在二三十年前,牛奶是稀缺贵重的营养品,很多家庭无力消费。好在中国人自有一套营养食谱,没有牛奶不打紧,我们可以吃豆浆啊。当时就流传着“豆浆营养超过牛奶”的说法。
  豆浆是饮食店必备的常馔,只是它并不像大饼油条那样供应充足,记得要吃豆浆者必须趁早,一般在七点以前还能凑合,之后便告售罄。如果你不怕涩喉咙,也许还有一些高比例豆腐渣含在其中的豆浆,浅浅地覆在豆浆桶底上。
  点心店的豆浆都是靠专门的豆浆制作供应商提供,点心店只负责兑成甜浆或成浆。甜的,在淡浆里加糖便成;咸的较为复杂,里面有油条、虾皮、紫菜、辣油等。淡浆3分,甜浆4分,成浆5分,层次分明,一般不吝吃上成浆的,可看作是有钱一族。淡浆和成浆,只差两分钱,很多人就是喝不起。
  喝豆浆不像喝牛奶,牛奶往往空口喝,但豆浆基本上要就着其他点心喝,比如包子、大饼,最佳的搭配是粢饭。
  粢饭是江南人的宠物,江南人喜欢吃稻米,面食还在其后。粢饭就是以油条作馅的米团子。现取现捏是粢饭的特点,现在有些地方卖的粢饭,完全是糕点做法,不现做,风味顿失,比起从前的差了好多。我们那时吃到的粢饭,米粒饱满,糯而不烂,很有咬劲,不像现在的含糊不清。我喜欢加一分钱让师傅在粢饭里放一点白砂糖,吃起来有一种格外的香味。
  吃粢饭要当心噎着,因为它比较干且粘,所以要用豆浆来“过”。这种“黄金搭配”,如今不经常见了。
  ……
展开
目录
“四大金刚”归去来
小笼包子
生煎馒头
粽香飘满街
吃元宵
青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
苏式月饼
“关得大门自要吃”
糕的传奇
吃面
吃面续谈
吃面三谈
怪道吴娘少细腰
温暖的慰藉
馄饨不混沌
意犹未尽说云吞
好吃不如饺子
四海之饺皆兄弟
面疙瘩,真疙瘩
一日三枣(上)
一日三枣(下)
堆盘栗子炒深黄
山芋那点事儿
“甜味土豆”
闻臭识豆腐(上)
闻臭识豆腐(下)
不喜欢,就吃掉它
满城尽带红盔甲
馋嘴蛙
沸腾鱼
鸡公煲
老鸭粉丝汤
“茹毛饮血”
火锅中的“微博”
两情一线牵
桂林米粉甲天下
火锅初谭
火锅又谭
火锅饺馀
烧烤
烧烤裰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