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茶点中,乾隆最喜欢的一味点心是八珍糕。其具体做法是:人 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实十二两、建 莲二两、糯米面四两,八种材料合在一起磨制成极细的面,然后再加白糖 八两,和匀后上笼蒸制而成。 按照规制,乾隆进餐的时候不能与皇后和嫔妃进餐,只能与皇太后一 起进餐,但也只是食案摆在一起,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桌——这也直接 反映了皇帝唯我独尊的地位。 谈到皇帝和嫔妃的进食规则,我还发现了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规矩。 现代流行的清宫戏中,皇帝晚间召幸妃子侍寝时,_般都被演绎成“翻牌子 ”的模式。但据我的考证,实际上,至少在乾隆时期,皇帝准备临幸哪个 妃子,是采用“赐食”这种更隐晦也更文雅的方式的。 也就是说,皇帝准备到哪个妃子的宫里过夜,就会在用晚餐的时候, 派人送一份到那个妃子的宫里,也就是暗示晚上皇帝会来,让其作好接驾 准备。比如,史载:“乾隆三十八年年七月六日,顺妃接皇帝赐膳”。也 就是说当天乾隆去了顺妃的寝宫歇宿。 当然,这也是皇帝生活中的一个“小花絮”。 话接上文,由于南北方厨师不遗余力地“融合性”创新,所以,乾隆 时期的宫廷菜体系日渐完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到了下一代嘉庆皇帝登 基时,很多有名的大厨也都被保留下来。于是,往后到了慈禧、光绪时代 ,宫廷菜中专门分出了一个品类,也是很大的门类——“乾隆菜”。 另一方面,乾隆数次下江南无意中也促进了江南菜,特别是淮扬菜的 发展。如今的很多江南名菜一说起制作背景,大抵都会有一个乾隆下江南 的故事。虽然具体情节很多已无法考证,但大的背景却是没有错的。比如 松鼠鳜鱼、铺雪黄鱼、大煮干丝、油泼豆听、鱼头豆腐、虾仁锅巴、叫花 鸡等名菜,都属于与乾隆有关的“典故菜”。 说起叫花鸡,大多数人就算没吃过也会听说过。传说,这道菜是明末 清初的江南大才子钱谦益让家厨发掘的,而之后变得天下皆知,其实也与 乾隆有特别的联系。传说,有一次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巡狩,一天,他微 服出外游玩,临近中午时分经过一个叫做“求翠楼”的酒楼。看到里头人 来人往很是热闹,于是乾隆就迈步来到楼上的雅间。一看菜单,乾隆发现 其中一个名为叫花子鸡的菜居然要十两银子。他顿时来了兴致,说道:“ 叫花子吃的鸡也值十两银子,上来一个看看。” 很快菜上来了,只见店伙计先端上来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盘和一个大铜 盘,然后又送上来一个大泥蛋子。眼见此景,乾隆惊诧万分,但见跑堂的 把泥蛋子在铜盘上用力一摔,泥块碎裂,霎时香味四溢,里头露出一只白 里透黄的肥鸡。吃时鸡肉肥而不腻,五味俱全,入口软烂,令人称奇。乾 隆登时食欲大开,几乎把整只鸡吃完。 待到酒足饭饱要付账时,乾隆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带银子出来。身 为皇帝的他从来没遇到这等尴尬之事,又不好与小民纠缠,于是抬腿就走 ,跑堂的自然拦住不让走。争执之下,乾隆答应写一幅字送给店里,算作 餐费,还说这幅字至少值一千两银子。 乾隆所题的对子气派十足,更将店里的菜品大大夸赞了一番,叫做: “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这副楹联据说现在还在被使用着 。 现在,叫花鸡成为了杭州名菜。其起源传说各异、版本不一,却都有 一个相似之处:最初的叫花鸡根本没什么讲究,不过是叫花子捡到冻死的 野山鸡,用树叶和泥巴把鸡糊上,烧到泥巴开裂,再摔开食用。只不过日 后经过饭店和文人雅士的开发后,才成为传统名菜之一。 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菜名风雅。乾隆酷爱汉文化 ,一生以风雅自诩,身边的司膳太监和御用文人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就 给菜式创造了许多吉祥华丽的名字,比如凤凰卧雪、龙凤呈祥、宫门献余 、雪度寒秋、龙凤赏月、玉狮青松、雪月桃花等,非常有诗意。 第二个特点是原料珍贵,多数食材都是贡品,包括各种山珍海味,可 能有些一般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比如清汤虎丹这道菜,就是用小兴安岭东 北虎的睾丸为主料做成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虎丹用鸡汤炖煨三小时以上 ,再经过复杂处理,然后切成薄如纸一般的片,摆成牡丹花状装盘。 而明月照金凤也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梅花鹿的眼睛(清 代美其名日“明月”,又叫“鸳鸯月”)。具体做法是;去掉鹿眼周围的睫 毛和杂物,用手帕包起来,再以六根细竹签顶起,放到上好的鸡汤中煨炖 ——要求是眼珠不能破,同时又要熟透。待鹿眼蒸熟后取出并改刀,再放 入凉鸡汤和鸡蛋羹中蒸制,成形后装盘,用鹅蛋围绕着摆放。这道菜的特 点是补血壮阳,味道清透,同时也是清宫著名的养生菜之一。 第三个特点是讲究图案造型,菜品中的食材一般都讲究多种搭配,或 者附上各种酿菜。按照清宫的规矩,皇帝是不能吃由单一食材烹制的“寡 妇菜”的。所以,御膳所需食材一定要拼合起来制作。 另外,清代宫廷菜十分强调菜品的配色和造型,荤菜都是用素菜做围 边配饰,这样不仅看上去色彩斑斓,营养上也能够保证均衡。例如,有道 菜叫乌龙追月,其实就是海参围绕着中间的一枚鸡蛋,这“乌龙”就是海 参,“明月”则指鸡蛋,看起来爽心悦目,听起来也确实够雅致。 第四个特点是刀工精细,量菜下刀。在刀工上,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十 分讲究“量口下刀”,即食材改刀的标准以每一口能吞下为宜。比如,做 红烧鱼就用让指刀法,干烧鱼用兰草刀法,酱汁鱼就用菱形花刀,清蒸鱼 就用箭头刀法……种种刀法适用于不同的食材,可说是非常讲究。 第五个特点是调味细致,多味复合而层次分明。比如干烧鱼的口味, 在清宫档案记载中,其味道要求是“梯子口”——先甜、中咸、后辣,把 味道分得非常细。 总体来说,自乾隆以后,宫廷菜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正规的体系,也为 后人的再创新作了很多尝试和积累。P29-31
展开